佘興蓉
摘? ?要? ?為了推廣適宜本地氣候條件的高淀粉甘薯品種,2017年選擇7個高淀粉甘薯新品種在萬州區(qū)進行了品種比較試驗,調查其主要性狀、產量和淀粉含量等,結果表明,渝薯15號、渝薯27號、萬薯6號和商薯19號的產量和淀粉含量較高,可以作為高淀粉甘薯品種在萬州區(qū)進行推廣種植,助推甘薯產業(yè)發(fā)展。
關鍵詞? ?高淀粉甘薯;品種比較;產量;淀粉率;重慶市萬州區(qū)
中圖分類號:S531? ? 文獻標志碼:A? ?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9.4.009
甘薯是我國重要的糧食、飼料和工業(yè)原料作物,具有分布廣、適應性好、抗逆性強、產量高、綜合利用價值高的特點[1]。甘薯的主要化學成分為淀粉,甘薯淀粉已被廣泛應用于工業(yè)、醫(yī)藥、食品加工業(yè)中,也可用于加工生物柴油。推廣優(yōu)質高淀粉甘薯品種,是發(fā)展優(yōu)質高效農業(yè)的有效途徑之一。
萬州地處重慶市東北部,是甘薯主產區(qū),種植歷史悠久,其獨特的山地丘陵地理氣候、生態(tài)環(huán)境非常適宜喜溫耐旱的甘薯生長[2],甘薯常年種植面積1.8萬公頃,年產鮮薯2.0萬噸以上。境內有重慶擇實農業(yè)開發(fā)有限公司、重慶市鄉(xiāng)下香農業(yè)開發(fā)公司從事甘薯淀粉、粉皮加工,還有近30家小作坊加工甘薯淀粉、粉條。萬州區(qū)的甘薯產業(yè)發(fā)展尚在起步階段,品種單一,用于鮮食、加工和飼用的甘薯原料通常都是一個品種,直接影響了甘薯淀粉的加工效益。引進篩選適宜萬州的高淀粉甘薯品種,為甘薯淀粉加工提供優(yōu)質原材料,尤為重要。
1 材料與方法
1.1 供試品種
七個高淀粉甘薯品種及供苗單位:萬薯6號和萬薯5號由重慶市三峽農科院提供,渝薯27號、渝薯198號和渝薯15號由西南大學提供,商薯19號和豫薯868由彭水縣農業(yè)委員會提供。
1.2 試驗地概況
試驗地選在萬州區(qū)白土鎮(zhèn)譚家村3社馬××的承包地。試驗地東經108°8′19″,北緯30°5′91″,海拔780 m,砂壤土,前作為蔬菜。
1.3 試驗設計
采用單因素隨機區(qū)組設計,共7個品種,3次重復,共21個小區(qū)。每個小區(qū)長5 m,寬4 m,4行區(qū),面積20 m2,共420 m2。1 m開廂,起壟雙行錯窩栽培,窩距16 cm,667 m2栽植3 500株。
1.4 田間管理
2017年5月24日整地起壟,起壟前施入有機肥和復合肥(N∶P2O5∶K2O=30∶5∶5),667 m2施入有機肥1 500 kg,復合肥75 kg。5月25日栽苗,5月27日澆水一次。6月22日中耕除草,7月19日除草提藤,7月29日除草打頂。10月24日收獲,每個小區(qū)進行實收測產,各品種隨機收獲10株進行性狀調查。
2 結果與分析
2.1 生育期
7個甘薯品種的生育期記載見表1。栽后1周,調查各品種的成活率,發(fā)現萬薯6號的成活率為87.3%,其余品種的成活率均在96%左右,差異不大。10月24日收獲,各品種的全生育期均為153 d。收獲時,渝薯15號和渝薯27號的葉色在逐漸變黃,其余品種葉色基本無變化,說明渝薯15號和渝薯27號對低溫變化更敏感。
2.2 生物性狀
7個甘薯品種的生物性狀見表2??梢钥闯?,各品種的株型、葉片顏色、葉形、薯形、薯肉顏色和結薯性上差異不大;蔓長的品種間差異較大,其中萬薯5號的蔓長最長,為3.8 m,渝薯15號的蔓長最短,為1.3 m;分枝數品種間差異大,豫薯868最少,為5.3個,渝薯198號最多,為7.9個。
2.3 經濟性狀
測產時,隨機取10株調查甘薯經濟性狀,結果見表3。豫薯868單株結薯最少,為2.6個,其余品種單株結薯4個左右。T/R比值只有渝薯27號為0.53,渝薯15號為0.50,其余品種在0.7左右,莖葉有旺長現象。渝薯27號的大中薯率最高,為70%,萬薯5號最低,為41.7%,其余品種的大中薯率在60%左右。
2.4 產量比較
收獲時,每小區(qū)實收分別計算產量,7個甘薯品種的產量和淀粉率見表4。可以看出,渝薯15號的產量最高,折667 m2產量為3 081.04 kg;萬薯5號折667 m2產量為1 759.75 kg,產量最低。收獲后測其淀粉率,渝薯27號最高,為22.52%;其次是萬薯5號,為20.05%;渝薯15號的18.42%排在第三位;其余品種的淀粉率在16%左右。
將7個甘薯品種的產量進行方差分析(見表5)。可以看出,區(qū)組間差異不顯著,品種間產量差異顯著。
采用新復極差法對品種進行多重比較,結果如表6。由表5、表6可知,渝薯15號的產量最高,與其他品種差異極顯著。渝薯27號產量居第二,5%水平上與其他品種差異顯著,1%水平上與商薯19號差異不顯著,與其余品種差異顯著。商薯19號產量居第三,與萬薯5號差異顯著,與其余品種差異不顯著。萬薯6號產量居第四,與產量較高的渝薯15號、渝薯27號間差異達極顯著,與其余品種產量差異不顯著。
3 小結
試驗期間,萬州區(qū)7月中旬至8月中旬伏旱嚴重,各品種的抗旱性表現較好。從9月至10月24日甘薯收獲期間有60 d都在下雨,其中萬薯5號和豫薯868藤葉明顯旺長,其余品種藤葉長勢都較好。渝薯15號甘薯有裂口,其余品種表皮光滑。
從甘薯產量和淀粉率來分析,渝薯15號、渝薯27號、萬薯6號和商薯19號的667 m2產量都在2 000 kg以上,而且淀粉含量也較高,可以作為高淀粉甘薯品種在萬州區(qū)進行推廣。萬薯5號淀粉含量高,但藤葉旺長嚴重致鮮薯產量低,建議來年再試驗觀察。豫薯868的產量和淀粉含量都較低,不建議在本區(qū)推廣。
參考文獻:
[1] 尹秀波,韓冰,蘇玉國.甘薯優(yōu)質高產栽培新技術[M].北京:中國農業(yè)出版社,2005.
[2] 王友恒,姚朝富,卿德權,等.重慶市開州區(qū)甘薯品種比較試驗初報[J].南方農業(yè),2017,11(7):40-41.
(助理編輯:易 婧;責任編輯:丁志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