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韋
【摘要】 我國高中英語課堂目前還是以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為主,以教師為課堂中心,將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掌握作為教學目標。傳統(tǒng)的傳授式教學方法雖然能將知識和技能傳授給學生,但是課堂枯燥乏味,容易使學生失去學習英語的興趣,并且在學習的過程中喪失獨立性、主觀能動性等。為改變這一弊端,高中英語教學應結合新課程改革中提出的教學目標,改變教學方式,以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為課堂教學主要目標,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調(diào)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關鍵詞】 高中英語 自主學習 培養(yǎng)
伴隨中國的改革開放,我國的教育為適應社會的發(fā)展,為社會提供需求人才也處于改革探索的階段。英語課程是教育課程的重要組成成分,高中英語是基礎英語的一個延伸。課程主要的任務使幫助學生打好英語語言基礎,培養(yǎng)學生語言習慣,形成獨立分析問題、獨立思考解決問題、與人溝通協(xié)作的能力。但是目前大多數(shù)高中英語課堂沿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只注重知識和技能的掌握,忽略了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的培養(yǎng),造成學生學習興趣的下降。因此,為了培養(yǎng)出更能適應社會發(fā)展的新型人才,必須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
一、轉變教師角色,提供自主學習空間。
高中階段的學生正處于青少年向成人過渡的階段,他們的個體日漸成熟,個性日益鮮明,自主性明顯增強,個人的自我體驗、自我監(jiān)督、自我激勵和自我評價等逐漸成熟,并且逐漸向成人思維模式發(fā)展。這個時期的學生有足夠的自主學習能力,因此教師應給予學生充足的自主學習的時間和空間。傳統(tǒng)的教學中教師是課堂中心,占據(jù)主體地位,但是課改強調(diào)教師應該將課堂的主體地位交給學生,教師僅僅作為課堂的引導者出現(xiàn),在學生自主學習過程中出現(xiàn)問題的時候及時給予引導。同時學生自主學習不是指學生完全獨立完成學習,而是在教師的幫助和引導下逐步完成的,因此教師必須做好角色轉換,在不同的教學活動中扮演不同角色,承擔不同的教學任務。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已經(jīng)沿用多年,初次嘗試改變難免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教師會因為角色的轉變顯得無所適從,學生習慣了教師的主體地位,在沒有教師的主導作用下目標會變得模糊。因此教師在平時的備課中要對學生的基本學習情況作一個了解,在教學活動中觀察學生行為,及時糾正學生在新教學模式下產(chǎn)生的不良學習習慣,同時要對學生的行為習慣作出積極引導,這樣才能更好地實施新課程改革。
二、營造愉悅的學習氛圍,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英語教學過程中,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快速將學生領進門,有效增強學生學習效果,這對老師來說具有十分大的挑戰(zhàn)性。興趣是學生學習英語知識的原動力,是戰(zhàn)勝一切困難所需勇氣的來源。所以老師在實施英語教學的過程中需要采用有效方式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并進行有效培養(yǎng),使學生可以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讓學生感覺學習英語知識是一種享受、一種樂趣。只有這樣才可以有效調(diào)動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與自主性,進而有效提高英語教學的教學質(zhì)量。此外,要為學生營造愉悅的學習氛圍,使其更好地接受教學知識,有效培養(yǎng)其自主學習的能力,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生自主參與學習活動的意識,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質(zhì)量,促進高中英語教學的良好發(fā)展。
三、改革課堂教學模式,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傳統(tǒng)的英語課堂是以教師為中心,強調(diào)學生對語言規(guī)則的解釋、理解和操練,忽視讓學生到語言實踐中接觸、運用和歸納語言規(guī)則。為了營造學生自主參與、互相交流的氛圍,教師應做到“四帶進”,即把微笑帶進課堂,把鼓勵帶進課堂,把趣味帶進課堂,把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帶進課堂。在自主性的英語課堂中,教師的主要任務是選擇知識性、趣味性和真實性的語言材料,給學生以明確的任務,組織學生主動參與多種形式的課堂交流活動,教師在必要時加以引導,幫助和鼓勵。同時,教師在備課時要注意學生間的層次差異與課堂提問技巧,鼓勵學生大膽發(fā)言,克服怕羞心理,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體驗到樂趣和成就感,從而提高英語課堂效率。
四、增強學生自主學習意識,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
英語學習的基礎知識學習是指詞匯句型的學習,基礎的技能學習是指聽說讀寫的能力。限定的語言環(huán)境很難將學生帶入學習情境中,以英語為主的語言交流也會遇到障礙。因此,為提高學生基本的聽說讀寫能力,應多鼓勵學生利用課內(nèi)外學習活動的機會,將自己融入學習中,增加自主學習活動的時間,在不斷的學習中充實自己,在不斷的探索中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同時學校和教師應該多為學生創(chuàng)造參與課內(nèi)外活動的機會,讓學生在活動中掌握英語學習的基本技能,并能在形式多樣的活動中提高自主學習意識。
五、建立新型師生關系,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
心理學家皮亞杰說過:“一切真理都要學生自己獲得,或者由他重新發(fā)現(xiàn),至少由他重建,而不是簡單地傳遞給他”。因此,必須在英語課堂教學中以學生為主體展開學習活動。要做到這一點,首先教師應尊重每個學生,尊重每個學生的個性和特征,看到學生之間的個性差異,做到多寬容、有耐心,允許學生犯錯誤或問簡單的問題,不以分數(shù)來評價一個學生。其次,教師要通過“引(引導)、扶(嘗試)、放(獨立:讓學生運用學到的知識獨立去解決問題)、收(反饋:及時反饋信息,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矯正,及時調(diào)控)、評(教師評學生,學生評學生,學生自評,評出方向,評出學習干勁)”幾個步驟指導教學。如果學生確實在某方面遇到了他們自己解決不了的較大困難,老師還是應當“該出手時就出手”。對待學生獨特的見地,要善于引導學生自己動手,通過自身的實踐證明學生自己的想法正確與否。
總之,新課程改革提出高中英語教學中應重視和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這不僅對學生提出了挑戰(zhàn),同樣對教師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師作為學生課堂學習的主要引導者,在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過程中起到了關鍵作用。只有通過形式多樣的課堂教學模式,豐富的教學方法才能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好習慣。
參考文獻
[1] 吳有霞.試論高中英語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J].新課程研究(基礎教育),2011(07):153-155.
[2] 聶啟武.高中英語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J].邊疆經(jīng)濟與文化,2012(10):152-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