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口傳身授”教學法在舞蹈教學實踐中普遍的運用,由于舞蹈是以人體為物質載體,不僅要外在的肢體語言,也要表現(xiàn)內在的情感,因此,在教學實踐中,要把“口傳”和“身授”相結合。舞蹈教學中大量的使用“口傳身授”教學法,是為了學習者能充分的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掌握舞蹈的韻味,從而做到形與神合,形神兼?zhèn)洹1疚闹饕接懥丝趥魃硎谥械摹翱陬^講解”和“以身示范”這兩方面,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關鍵詞】口頭講解;以身示范;教學實踐;教學作用
【中圖分類號】J712?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一、“口傳身授”教學法的本質特征
(一)“口傳”和“身授”的基本定義
“口傳身授”從文字上來理解就是口頭講解和以身示范,“口傳身授”在日常生活中也叫“言傳身教”。實質是舞蹈實踐和舞蹈理論相結合的一種教學法。舞蹈是一門特殊的專業(yè),教學方法和普通文化課的授課方式有所不一樣。學好舞蹈,除了肢體語言要過關,舞蹈知識儲備也要相對應的豐富。很多舞蹈動作只能意會不能言傳,因此就需要教師以身示范,親自運用身體來示范舞蹈動作,塑造一個為學生所效仿的對象,舞蹈動態(tài)形象,如古典舞身韻里的‘提沉旁移,現(xiàn)代舞里的‘砍、壓、沖、扭、滑動、閃爍、點打、飄浮八大要素,等等這些都需要教師的以身示范。
(二)“口傳身授”的特征
“口傳身授”是通過教師以身示范作為學習者效仿對象的基礎上,再加上口頭講解,分析動作的要領,無形中給學生傳授知識、滲透思想。在遠古人類還沒出現(xiàn)語言的時候,人與人之間只能通過肢體動作來交流,自從出現(xiàn)語言文字,人類就開始使用語言交流,從而形成人體律動和語言相輔相成的方法。如贛南采茶戲舞蹈中的‘矮子步、單袖筒、扇子花的由來和運用,這些都必須通過教師的口頭講解,普及此方面的知識,教師邊做邊講,學生邊學邊體會,讓跳出來的舞蹈生動形象。舞蹈是肢體和思維的產物,只有肢體語言和理論知識相互交融,舞蹈作品才賦予靈魂。
二、“口傳身授”教學法的實踐
(一)“口頭講解”和“以身示范”相結合
“口傳身授”教學法中包含了“口頭講解”和“以身示范”兩個教學方法。在學習某種舞蹈時,要給學習者講解此舞蹈的來源、發(fā)展歷史以及表演的風格特點。例如贛南采茶舞蹈,可以在學習舞蹈動作之前組織學生觀看視頻,讓學生了解到“矮子步”,“單袖筒”,“扇子花”是贛南采茶戲的三大元素,是無數(shù)前輩藝人,基于人民的喜聞樂見,經過長期的辛勤勞動,從生活中提煉加工積累下來的藝術成果。根據(jù)采茶舞蹈的內容和教學的規(guī)律,根據(jù)學習者的接受能力,制定適宜的方法,營造一種愉悅的學習氛圍??梢宰寣W生在相對適應的學習環(huán)境中,輕松地學習。舞蹈教師在傳授舞蹈的時候,除了要重視舞蹈的技藝性,也要通過“口傳”加強學習者的人文素質培養(yǎng)和道德水平的提高。
老師以身示范教授學習者“矮子步”的同時,要用豐富的理論知識對其動作名稱、來源和要領進行講解?!鞍硬健钡挠蓙硎窍惹安柁r采摘山茶,在低矮的茶叢里摘茶,和在狹小的茶棚里炒茶,在摘茶炒茶的途中茶農一直保持雙腿彎曲的一個工作過程,所以有了“矮子步”,在學習時雙腿彎曲,以矮為中心,雙腿顫膝。在這樣詳細地解說下,學習者會恍然大悟,更能把握好“矮子步”的感覺。
(二)科學的訓練方法
“口傳身授”舞蹈教學方法在實踐中具體如何運用,才能使學習者充分的把握舞蹈的韻律、體態(tài)、風格特征。除了在學習之前對即將要學的舞蹈種類有所了解外,在學習的過程中還需具備訓練有素的物質材料——人體,材料本體的優(yōu)劣對于形象創(chuàng)造的成敗至關重要,人體美并不能直接產生藝術美,學習者不是以人體自然美直接呈現(xiàn)在觀眾面前進行審美的陶冶,而是需要進行訓練有素的人體訓練,按照舞蹈的藝術美規(guī)律,創(chuàng)造出符合廣大觀眾的審美情趣,符合舞蹈藝術美的,生動形象的舞蹈。舞蹈訓練是培養(yǎng)舞蹈人才的重要途徑,想要跳出流暢的舞蹈動作,表現(xiàn)出富有靈魂的舞蹈作品,學習者全面系統(tǒng)地科學訓練是必不可少的。通過專業(yè)、科學的訓練方法,培養(yǎng)各項基本能力和專業(yè)能力。作為教師應對人體的各個關節(jié)和組織結構有著全面的了解,進而對學習者進行循序漸進的訓練。讓他們具備靈活,敏捷的肢體語言,訓練有素的身體素質。
(三)“增強互動”和“體味動作”
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加強與學習者的溝通,了解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及時給出指導。增加老師和學生之間的互動,通過彼此之間的互動,相互觀摩與學習,緩和課堂氣氛,增強學習氛圍,激起學生興趣,使學生更快的融入舞蹈之中,減少因單純練習舞蹈動作而產生的枯燥泛味。人體是舞蹈動作的物質載體,舞蹈是人體運動的藝術,通過人體有節(jié)奏地運動來創(chuàng)造舞蹈形象,表現(xiàn)出舞蹈中心和人的思想感情。因此教師在傳授舞蹈動作時,必須要塑造,全方面的舞蹈形象,讓單一的舞蹈動作流暢起來,讓學生更加精準捕捉到舞蹈動作的要領。教師栩栩如生的舞蹈示范,可以提高學習者的模仿性,從而激發(fā)他們豐富多彩的聯(lián)想和想象力,開拓舞蹈思維。書中有一句話:“以情帶舞,以舞傳情”情,即是人的情感,人的情緒。在學習舞蹈的過程中,把情感融入舞蹈動作中,使情感和舞蹈動作高度的融為一體。高超的技藝技巧,豐富的表現(xiàn)力,超強的代入感,學習者跳出的舞蹈自然而然具有藝術感染力,欣賞者觀看時會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受,甚至會有愛舞蹈家之所愛,恨舞蹈家之所恨的感觸,進而產生共鳴現(xiàn)象。
三、“口傳身授”教學法的作用
“口傳身授”教學法是舞蹈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一種區(qū)別于其它的特殊教學方法。舞蹈的理論來源于舞蹈實踐,舞蹈實踐先于舞蹈理論,這兩者之間是先有實踐后有理論。在舞蹈的歷史長河里,舞蹈實踐和舞蹈理論的發(fā)展,存在著一個相互轉換的過程,它們之間輔互相成,即從實踐轉換到理論,進而再從理論到實踐。舞蹈理論和舞蹈實踐之間的轉換,有作用于學習者在課堂當中更充分地把握舞蹈。“口傳身授”是口頭講解和以身示范相結合的舞蹈教學方法,可以將知識滲透在舞蹈的教學實踐中,也就是把舞蹈理論知識寓于舞蹈訓練中,讓學習者在學習的過程中獲得豐富的舞蹈理論知識,提高學習者對舞蹈知識的認知能力?!翱趥魃硎凇笔且环N具有啟發(fā)性的教學法,它會潛移默化的可以培養(yǎng)學習者的思辨能力,加強求知欲望。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可以開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潛能。。
四、結語
“口傳身授”教學法是舞蹈教學實踐中最普遍也是最基本的教學法,由口頭講解和以身示范兩部分組成,口頭講解中又包含動作講解,知識講解和思想傳達,以身示范中又包含單一動作示范,組合動作示范,反復分解示范和逐步分散示范。所以教師除了要具備扎實的舞蹈功底外還需要較強的語言表達能力,德、智、體、美全方面的培養(yǎng)自己,同時在教學過程中賦有愛心、耐心、責任心,讓自己成為一名更加優(yōu)秀的舞蹈教師。使“口傳身授”教學法在舞蹈教學實踐中為社會培養(yǎng)更多的有用人才,為教育事業(yè)做出杰出貢獻。
參考文獻
[1]呂藝生.舞蹈教育學[D].北京:北京舞蹈學院學報,2017(9).
[2]鄭慧慧.舞蹈教育研究文集第一冊.上海音樂出版社, 2014(9).
[3]王敏.贛南采茶戲歌舞藝術[M].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2006(8).
[4]楊鷗.舞蹈力量訓練原理與方法[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 2012(9).
[5]高瑾.淺談舞蹈教學中“口傳身授”的重要性[J].科教文匯(下旬刊),2017(9).
作者簡介:李江妹(1995—),女,漢族,江西贛州人,贛南師范大學音樂學院在讀研究生,研究方向:舞蹈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