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人生禮儀是指人在一生中幾個重要環(huán)節(jié)上所經(jīng)過的具有一定儀式的行為過程,它伴隨著一些特定的儀式活動,誕生禮是人生禮儀的開端。本文選取誕生禮中的滿月禮作為研究對象,主要通過文獻搜集和實際參與訪問等幾種方法,對于滿族傳統(tǒng)和現(xiàn)代滿月禮習俗進行對比研究。
【關鍵詞】滿族;滿月禮;變遷;原因
【中圖分類號】K892.21 【文獻標識碼】A
滿月禮是人生中不可缺少的儀式,滿月是進入儀式,此儀式帶有新生兒開始走出家門進入社會的含義。隨著時代的變遷和社會的發(fā)展,滿月禮的內(nèi)容也發(fā)生了變化。滿族和漢族的儀式內(nèi)容也逐漸融合,但是滿族本民族最根本最具有特點的傳統(tǒng)禮儀一直留存至今。這種源遠流長的誕生禮儀承載著人們對生命的信仰,豐富了我們的傳統(tǒng)文化。
一、滿族傳統(tǒng)滿月禮
滿族嬰兒的滿月儀式是在出生一個月之后進行,但其實在嬰兒剛出生時就已經(jīng)開始計劃,因為人一生只有一次滿月,因此十分看重。
嬰兒滿月之日,父母要發(fā)帖邀客,為其辦“滿月酒”,也叫“彌月酒”。親朋各攜禮物前來祝賀,禮物一般為金銀飾品、小算盤、小如意等,也有送衣料和食品的。同時,人們一般會在禮品上刻寫“長命百歲”“金玉滿堂”等吉祥、祝福的字樣,贈送禮物之后大家一起吃滿月酒、說祝福語。
滿月禮這天是嬰兒第一次去姥姥家,進門后年輕母親把孩子的腦袋往房柱上輕輕一撞,表示孩子不僅能在姥姥家住得服(慣),而且長得壯。滿族傳統(tǒng)滿月禮中最具有代表的物品就是“索”,即掛鎖和換鎖?!八鳌笔菨M族家祭中的祈子之俗?!皳Q鎖”也稱“索繩”,俗稱子孫繩,一般在大祭“佛托媽媽”之日進行,為了孩子的健康,用藍白二色線和碎布條捏成“索”,掛在孩子脖子上。“上索”,是指將“子孫繩”掛在祖先板和柳樹枝之間,然后全家人向其叩拜,祈求祖先保佑孩子健康百歲。親友前來祝賀時會饋贈禮品,多是長命鎖、連心鎖等。祭祀禮儀結束,將“索”從孩子脖子上取下,放入“媽媽口袋”里,掛在西墻神板下面。滿族各家族祭祀不盡一致,但大致相同。
滿月那天,娘家人要主持儀式,并在這天將悠車掛在房梁,悠車以被其他人用過的為佳。悠車育兒是滿族獨有的育兒習俗,帶有滿族人民傳統(tǒng)樸素的狩獵文化,也凸顯著滿族人民的生存智慧。悠車一般都是由娘家人送,由舅和姨送悠車,這是一項傳統(tǒng)習俗。悠車就是滿族人家傳統(tǒng)的育兒工具,悠車也叫搖車,一般是用樺樹皮做成,兩端呈半圓形,如同小船。后世的悠車多用椴木薄板做成,邊沿漆以紅色,繪制花紋,書寫有吉利話,十分美觀。嬰兒哭的時候方便母親喂奶,平常時候悠著利于嬰兒睡覺,還在悠車上裝扮很多鈴鐺或者花朵來吸引孩子不哭不鬧。悠車掛在房梁上,搖起來十分輕便,嬰兒哭鬧,就邊推悠車邊哼“悠悠調(diào)”(類似于現(xiàn)在的搖籃曲)。為了使孩子長大后胳膊平直、雙腿端正,利于騎馬射箭,也考慮到孩子翻身嬉鬧時不至于從悠車里掉下來,老人們要將孩子胳膊肘、腿膝蓋、腳脖處用布帶子綁起來,使孩子動彈不得,只能仰睡。因此,滿族少年身體多健美,很少彎腰駝背。不過仰睡時間長了,孩子的后腦自然會變得扁平,久而久之,又演化為滿洲的另一個育兒習俗——“睡扁頭”。
主人家里為前來祝賀的親朋好友舉辦“滿月宴”,以表慶賀與答謝。對于滿月的宴席筆者從老舍先生《正紅旗下》尋到了比較生動形象的描繪:姑母催開飯,為的是吃完好玩牌。二哥高聲答應:“全齊喚!”所謂“全齊婆”者,就是腌疙應續(xù)兒炒大蠶豆與肉皮炸辣苦都已炒好,酒也對好了水,千杯不醉?!熬葡彪m然如此簡單,入席的禮讓卻絲毫未行折扣:“您請上坐!”,“那可不敢當!不敢當!”您要不那么坐,別人就沒法坐了!”直到二哥發(fā)出呼吁:“快坐吧,萊都涼啦!”大家才恭敬不如從命地坐下。酒過三巡(誰也沒有絲毫醉意),菜過兩味(蠶豆與肉皮苦),“宴會”進入緊張階段——熱湯面上來了。大家似乎都忘了禮讓,甚至連說話都忘了,面條的響聲,排山倒海,虎嘯龍吟。①這段引述幾乎還原了原生態(tài)的風俗描寫和風俗畫面。對于坐席上的繁文縟節(jié)、長幼尊卑都進行了詳細刻畫,除此之外我們也能看到宴席上的特色。中國人一向對于吃都比較講究,在什么日子都有固定的必吃的菜肴以示重視。傳統(tǒng)滿族人的孩子滿月時,外婆家要給孩子蒸“河咧”(長形的面駒駒),俗稱吃了可多生發(fā),用面條款待客人,象征著長壽如意。傳統(tǒng)滿月禮要求女客將兩個饅頭合在一起,拿著要讓產(chǎn)婦咬一口,謂之“滿口”。從這天起,產(chǎn)婦要增加飲食,沒有什么禁忌了。
二、滿族的現(xiàn)代滿月禮
現(xiàn)在的滿月禮大多是親人先在家里聚在一起看看孩子,送上祝福,然后去飯店吃飯,因此準備也不需太過提前,而且大多是由家里長輩操持和通知。來客送禮物的少了,多是直接給錢,或是比較親近的親戚給錢也送金首飾。產(chǎn)女多是送小金鐲,產(chǎn)男則是送金鎖的多。還有一些選擇送糕點或者衣服等。一些傳統(tǒng)的老人會拿出一串用白線串的以前的銅錢,掛在寶寶的脖子上,以前將這個稱之為“掛錢”,有驅邪、讓孩子事事順利的寓意。孩子滿月也代表著產(chǎn)婦“坐月子”的結束,產(chǎn)婦可以出門活動,長輩在滿月禮當天也會對產(chǎn)婦囑咐比較多的禁忌,比如仍舊要防寒氣的侵襲、不能生氣等。
嬰兒撞姥姥家房柱這個習俗在現(xiàn)代仍舊保留著,不過家中有房柱的房屋漸少,根據(jù)筆者朋友所言現(xiàn)在多是用房間里承重的那面墻代替,輕輕一撞以示其意。
現(xiàn)代的滿月禮雖然沒有傳統(tǒng)那么多繁瑣的步驟,但是重要步驟仍舊保存,比如“上索”,從傳統(tǒng)上講這是一種祈求佛托媽媽保佑的祭祀儀式,現(xiàn)代還是會給孩子帶上“索”,只不過是簡化版的長命鎖。
現(xiàn)代滿族仍舊有“睡扁頭”的傳統(tǒng),多存在于東北地區(qū),枕頭中填之以糧食。但總的來說,今天睡扁頭習俗已經(jīng)十分弱化,除個別鄉(xiāng)村外,已經(jīng)很少有人采用這種方式?,F(xiàn)在家庭子女數(shù)量已經(jīng)銳減,大多的城鎮(zhèn)家庭都是獨生子女,已經(jīng)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去精心照料孩子,會根據(jù)科學知識幫嬰兒翻身等,因此,“睡扁頭”的現(xiàn)象越來越少,大多數(shù)人則傾向于讓孩子睡個圓腦袋。
陪孩子長大的悠車在現(xiàn)代家庭里面基本不常見了,能見到的場合多是在滿月禮當天象征性把孩子放在里面悠悠?!坝栖嚒庇齼菏锹斆鞯臇|北婦女發(fā)明的解放自己的工具,是東北人勤勞智慧的結晶。女人可以一邊搖晃著,一邊下廚做飯。盡管“悠車”方便、實用、安全,能使母親的雙手解放出來,但現(xiàn)在基本不會真正拿回家給嬰兒用。其原因一方面是家人多在孩子出生不久就買好嬰兒車,嬰兒車更為便捷,出門也能用,而且安全系數(shù)高;另一方面,新婚夫婦家里悠車也沒有地方可系。悠車大多只在老一輩那里還留存,但悠悠調(diào)卻在口口相傳,或許這就是歌謠的魅力,朗朗上口,代代傳唱。
三、滿月禮變遷的原因
隨著滿漢文化的融合,滿族本民族的一些傳統(tǒng)逐漸消失。雖然沒有完全消失,但是的確和五十年前有很大的變化。滿族的很多習俗也逐漸向更簡化的方向發(fā)展,現(xiàn)代的年輕人也沒有完全遵守舊時滿族的傳統(tǒng)生活習慣,而是趨于漢化。
筆者在此分析一下其原因。首先,隨著社會發(fā)展腳步的加快,許多習俗已經(jīng)難以維存,當時的習俗多是跟那個時代的衣食住行相結合,而今衣食住行變化發(fā)展太快,很多東西不復存在,有些以實物為依托的習俗難以保留;其次,筆者認為還有文明的過渡,一種從漁獵文明到農(nóng)耕文明再到現(xiàn)代文明的過渡,在當時漁獵文明的背景下必定產(chǎn)生與之相契合的風俗習慣,而到了現(xiàn)代,必定又受到現(xiàn)代文明的影響,發(fā)生風俗習慣的變遷。比如,現(xiàn)代都市生活多是以簡、明、快為主,操辦禮俗多是選擇以繁化簡,反對鋪張,大多數(shù)習俗多以家庭聚餐的形式結束;再次,了解詳細傳統(tǒng)習俗的老人年齡過高或已逝世,習俗已經(jīng)失傳,而且隨著科學發(fā)展對于育兒人們有了更科學的認識。一系列嬰兒產(chǎn)品代替了原來的手工藝品;最后,隨著民族融合,許多習俗受當?shù)刂饕褡宓挠绊?,民族習俗逐漸趨同。
對于傳統(tǒng)習俗變遷的研究,在對其研究的過程中能透過習俗的變化進而深刻感受時代的變遷。同時,我們也應該積極地參與到民族文化的保護中,難以傳承的就努力去記錄下來。事物都在向前發(fā)展,這是不可改變的,所以,對于某些習俗的傳承或者消亡我們都應該積極接受,不該因此而產(chǎn)生對其他民族的敵對情緒,要體會各民族之美,去享受美美與共的文化習俗。
注釋:
①何聯(lián)華.老舍《正紅旗下》的風俗文化蘊涵[J].民族文學研究,1997(1):82-85.
參考文獻:
[1]王娟.民俗學概論(第二版)[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
[2]張佳生.滿族文化史(修訂版)[M].沈陽:遼寧民族出版社,2013.
[3]吳鳳玲.遼東滿族的儀式與象征研究[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1.
[4]張雷軍.論滿族文化規(guī)范社會群體行為的功能[J].云南社會科學,2001(4):69-73.
[5]胡毛毛.禮物流動在中國社會的符號化意義——以《禮物的流動》為例[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2(7):95-96.
[6]李麗達.試論滿族育子習俗[J].黑龍江民族叢刊,1998(4):97-99.
[7]郭蓮純.滿族育兒習俗的嬗變[J].滿族研究,2008(3):100-104.
[8]黃明樂.東北滿族的睡扁頭習俗起源及其利弊初探[J].科技視界,2013(10):205.
作者簡介:高晶(1993-),女,漢族,山東省淄博市,研究生,研究方向 :少數(shù)民族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