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現(xiàn)如今,山西民間舞教材仍在不斷完善與創(chuàng)新的階段,蒲州傘秧歌做為晉南典型的民間舞蹈,具有顯著的風格特點,其中民間舞蹈元素豐富,現(xiàn)存表演形式相對完整,如能列入教材,是對這一文化遺產(chǎn)最好的傳承與保護。
【關鍵詞】蒲州花傘;山西民間舞教材;必要性;
【中圖分類號】J712?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筆者利用假期進行了多次的田野采風,對蒲州傘秧歌的民間元素進行挖掘整理,編創(chuàng)出了一套訓練性組合,同時在研究生導師趙林春教授的指導下,不斷挖掘改進,在此過程中,筆者對蒲州傘秧歌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與認識,由此認識到,將山西民間舞教材中加入蒲州傘秧歌是十分必要的。
一、山西民間舞教材現(xiàn)狀
現(xiàn)階段省內藝術院?;蛟O立有舞蹈專業(yè)的大中專院校中均有山西民間舞教學的開展,目前現(xiàn)有的教材有趙林春教授及其團隊編寫的《山西民間舞》,其中涵蓋了晉北踢鼓子及鳳陽歌、晉中小花戲及榆社霸王鞭、晉南花鼓。但各院校根據(jù)不同的教學重點與地方特色又有不同的教學方案。
山西有二百余種民間舞蹈,但現(xiàn)階段,以山西大學舞蹈系為例,只針對為數(shù)不多的、有代表性的幾種民間舞暫按地域劃分為晉中地區(qū)的左權小花戲、晉北地區(qū)的踢鼓子秧歌、晉南地區(qū)的花鼓。不論如何分類,山西民間舞其主題和情感交流都依托著漢民族農耕文化,近年來,舞蹈系在趙林春教授的帶領下邊摸索、邊教學、邊總結,逐步完善和增加新的教學元素。在趙林春導師的帶領下,盡最大努力將原生態(tài)民間舞蹈提煉成教材,為完善山西民間舞教材體系增添理論。
二、蒲州傘秧歌風格特點顯著具有典型的晉南舞蹈文化特色
“蒲州傘秧歌”也稱作“亮寶”,是被挖掘整理的又給以創(chuàng)新的一個舞種,源于蒲州先民的民間社火,它獨特的表現(xiàn)形式體現(xiàn)在道具上,舞者手持一把花傘,升開時如同張開的傘,降合時如同一簇花朵,上下顛閃、平、立旋轉,大甩大擺,并且能夠形成多變的造型畫讓舞蹈者充分展示,有很高的觀賞價值,所以說道具是蒲州傘秧歌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有了這樣別具風格的道具才能夠稱作是蒲州傘秧歌。
蒲州,古稱蒲坂,垣以西二里處有蒲堻關,是秦晉通道必過之處。今天的蒲州是永濟一個鎮(zhèn)政府的所在地,向西有我國四大名樓之一鸛雀樓,向東有蜚聲中外的普救寺,南望中條山可看見萬古寺寶塔,北是黃河灘涂上的一片米糧川,從古到今就是一個令人向往的地方。受此地理環(huán)境的影響,人民生活安逸,舞蹈風格歡快而又風趣,依傍黃河而居,男性表演者便形成了豪放、激情的舞蹈風格。
“亮寶”,主要是指在節(jié)日和祭祀活動中家家戶戶將金銀首飾等貴重器物也就是“寶”,展示出來也就是“亮”,向神靈獻出誠意以祈求上蒼保佑。那么“亮”的方法是在一根約六、七尺長的竹桿上分三層緊扎上一些干竹篦子,把器物粘在若干竹篦子的一端及上半部,并配上彩色紙穗、鈴鐺等做裝飾,竹篦固物重而下變成傘狀,因此也稱“花傘”或是“金銀傘”。
隨著時間的推移,時代的進步,人們的思想觀念也在不斷進步,審美要求也不斷提高,所以后人將花傘進行改良,使其更加保留原有特色的同時,更加輕便,材料也更加耐用,制作方法也簡潔了許多。傘秧歌功能也從祭祀漸漸發(fā)展為慶豐收歡度節(jié)日的文娛活動形式。改良后的花傘即可為一層,也可分多層,以晉南特色的鼓樂作為節(jié)奏上下顛閃,大甩大擺,其舞蹈動作十分具有民間藝術特色,男性豪放、激情,女性秀麗、靈動,風格歡快而又特別風趣,成為當?shù)孛癖娤猜剺芬姷拿耖g舞蹈形式之一。
三、蒲州花傘列入山西民間舞教材的必要性
(一)將蒲州花傘列入山西民間舞教材,是對“蒲州花傘”這一非遺的保護
原生態(tài)蒲州花傘舞蹈元素,是該種地方特色民間舞課程的基礎,最終使其走向課堂,是進行文化遺產(chǎn)保護、傳承的首要工作。
“亮寶”屬于民間傳承的一項社火舞蹈表演形式,群眾自發(fā)性制作花傘道具及組織排練表演舞蹈,現(xiàn)階段在研究、排練經(jīng)費方面較困難,導致好多年輕人不愿意參加,造成其推廣性受到很大的影響。并且老藝人相繼逝世,古老的“亮寶”無法再現(xiàn),所以當今已經(jīng)改良創(chuàng)新的傘秧歌更需要有人去學習掌握并傳承它。
面對蒲州傘秧歌的瀕危狀況,將其列入到山西民間舞教材中就是十分必要的,這使得蒲州傘秧歌能夠被更為廣泛的人熟知,更多的人去學習并傳承它,并且促使其在保留原生態(tài)的基礎上不斷地創(chuàng)新發(fā)展以適應教材的訓練性及當今審美。
(二)豐富山西民間舞教材體系
山西民間舞蹈有二百余種,目前較為系統(tǒng)的山西民間舞教材是趙林春教授及其團隊編寫的《山西民間舞》,選取了晉北踢鼓子及鳳陽歌、晉中小花戲及榆社霸王鞭、晉南花鼓這幾種。在山西大學舞蹈系的山西民間舞教學中,也僅僅選取了晉北踢鼓子秧歌、晉中小花戲、晉南花鼓三種。而近年來,趙林春教授帶領著研究生們不斷地深入田野采風,致力挖掘整理出更多的適用于教材的山西民間舞種類,以豐富山西民間舞教材體系。
蒲州花傘極具晉南舞蹈特色,道具是一大特點,升開似張傘,降合如花朵,可以挖掘編創(chuàng)的舞蹈元素豐富,有獨特的舞蹈風格韻律,具有一定的審美價值。所以,適時地將蒲州花傘列入教材,是真正實現(xiàn)了對蒲州花傘的繼承,有利于完善山西民間舞教材體系。
(三)蒲州花傘具有一定的訓練價值及獨特的韻律特征
改良后的蒲州花傘,保留了原有傘的架構,將“寶”——金銀珠寶等舍棄,換之以輕便好看的紗花、彩條裝飾,并將制傘材質替換,使得花傘十分輕便但還保留這原有的特點和功能,即升開似張傘、降合如花朵,上下顛閃、平、立旋轉,大甩大擺,多變的造型畫等能讓舞蹈者充分展示其身體韻律姿態(tài)。
蒲州花傘的訓練價值體現(xiàn)在舞者對道具熟練的掌握運用上,花傘作為道具它是舞者肢體的延伸,與舞者完美結合,成為舞者身體的一部分。在花傘的使用上是具有技藝性的,是有一定難度的,譬如轉傘、顛傘、甩傘、拋傘等,是要經(jīng)過不斷地訓練才可完成,完成這些花傘的技藝是需要全身的肢體去配合,而不是站在那里只要把傘轉起來或者拋起來這么簡單,它是將舞姿動作與傘的技藝相結合,在動作中展示技巧,技巧中帶有動作,這同時也就訓練了舞者的肢體協(xié)調能力,給人以美的感受的同時又展現(xiàn)出專業(yè)性。
無論是民族舞還是民間舞,但凡可以列入教材的一定是具備自身獨特的風格韻律特征的,這是區(qū)別于其他民族民間舞種類的必要條件,也就是說,當你看到這一動律特征便能區(qū)別出這是哪一種民族民間舞。蒲州花傘便具備這一特征,典型動律就是顛閃動律,這與其獨特的道具也是密不可分。花傘不同于其他的傘在于,它是完全張開的,并沒有頂上的一層遮蓋的東西,每個傘骨都是由藤條制成具有彈性,傘骨之間的連接是由皮筋連接,很有彈性,以肢體顛閃動律帶動花傘,花傘上下顛閃發(fā)展動作,相互配合,形成了蒲州花傘的獨有韻律特征。
四、結語
蒲州傘秧歌特色鮮明又頗具晉南文化底蘊,同時又不乏教學價值與審美價值,地方喜愛程度較高,將其列入山西民間舞教材不僅僅是對這一非遺舞蹈的傳承和保護,能夠體現(xiàn)山西民間舞蹈的不同特色,體現(xiàn)山西民間舞不同的動態(tài)風格乃至文化根性,從而呈現(xiàn)出鮮活的黃河文化精髓。
如今藝人群體越來越小,但他們仍不間斷地傳承著蒲州花傘的精氣神,并將此視為義不容辭的責任。更加不能松懈,將民間蒲州花傘舞蹈元素中完成專業(yè)提煉工作,升華為教材或課程,也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
參考文獻
[1]趙林春.山西民間舞[M].北京:中國文聯(lián)出版社, 2012(3).
[2]資華筠.舞蹈生態(tài)學[M].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 2012(11).
[3]潘志濤.中國民族民間舞教學法[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4.
作者簡介:賈馥瑞(1994—),山西聞喜人,山西大學音樂與舞蹈學在讀碩士,研究方向:山西民間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