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紅梅
【摘?要】 目的:探討延續(xù)性康復護理干預對腦卒中患者生存質量的影響。方法:對本院2015年4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104例腦卒中患者的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根據(jù)護理干預方式的不同分為研究組(n=52)以及對照組(n=52)。兩組患者院內均接受常規(guī)護理,出院后定期進行隨訪,研究組在上述基礎上實施延續(xù)性康復護理,比較兩組患者的生存質量。結果:經過干預后,研究組與對照組的NIHSS評分均有所下降,但研究組水平較對照組更低(P<0.05);兩組患者SS-QOL評分均存在一定幅度的上升,但研究組評分較對照組更高(P<0.05)。結論:通過實施延續(xù)性康復護理干預可進一步改善腦卒中患者的生存質量,促進其恢復。
【關鍵詞】 延續(xù)性康復護理;腦卒中;生存質量
腦卒中死亡率及致殘率相對較高,一些患者經過搶救治療后雖然能夠挽回生命,但也有可能留下后遺癥,其生活質量將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有研究認為腦卒中恢復時間大約需要1年,發(fā)病后6個月是最佳康復時間[1]。在這段時間內對患者進行持續(xù)性的干預,有利于促進患者恢復,并改善其生存質量。本院對52例腦卒中患者采取了延續(xù)性康復護理,獲得了較好的效果,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納入標準[2]:所選入患者均符合腦卒中相關診斷標準,且經過顱腦CT及MRI確診;所有患者均為首次發(fā)作,意識清醒;患者及其家屬已經知曉此次研究,并已經簽署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2]:存在認知、語言及精神障礙者;存在嚴重心、肝、腎等器官功能障礙者。
回顧性分析本院于2015年4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104例腦卒中患者,根據(jù)護理干預方法的不同分為研究組以及對照組,每組各52例。研究組中男29例,女23例;年齡為46~69歲,平均年齡為(58.44±5.42)歲;病程為1~6個月,平均病程為(3.67±1.24)個月。對照組中男28例,女24例;年齡為47~67歲,平均年齡為(58.11±5.26)歲;病程為1~5個月,平均病程為(3.58±1.22)個月。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以及病程等方面比較,差異性不顯著(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兩組患者院內治療期間均實施常規(guī)護理,包括用藥指導、健康教育、飲食護理、心理疏導、生命體征監(jiān)測等。出院時進行出院指導,向患者講述康復注意事項,并對患者進行定期隨訪(每月進行1次電話隨訪)。研究組在上述基礎上實施延續(xù)性康復護理:1)康復計劃制定:患者出院前根據(jù)患者的恢復狀態(tài)、病情以及心理狀態(tài)等作出綜合性評估,達到出院指標要求才能允許患者出院。根據(jù)評估結果為患者制定個體化康復計劃,做好相關記錄,并構建健康檔案,以便對患者康復情況進行動態(tài)性跟蹤。2)延續(xù)性護理實施:記錄患者及其家屬微信號,將其加入至專項微信群進行集群化管理。由責任護士定期在微信群推送腦卒中康復相關知識,不斷增強患者及其家屬對腦卒中康復方面的認知。若患者對康復訓練存在疑問可通過微信詢問責任護士,由責任護士做出解答,不斷增強患者的自護能力。與此同時,在微信群當中,患者之間可相互交流,相互吸取經驗,形成一個共同體,獲得團體支持,有利于增強患者的康復信心。每隔2周責任護士與患者可進行一次微信視頻通話,細致地了解其康復狀況,并予以針對性指導。3)康復訓練:日??祻陀柧氈饕ㄖw功能及生活能力訓練。肢體功能訓練主要包括翻身、屈伸、坐站以及步行訓練等。日常生活能力訓練由患者家屬給予協(xié)助,包括一系列日常生活動作如吃飯、洗臉、穿衣、大小便控制等。所有訓練活動以“循序漸進”為原則,由慢至快,讓患者逐漸樹立康復信心。
1.3?觀察指標
采取NIHSS量表對兩組患者的神經功能情況進行評價,分數(shù)愈低說明患者神經功能愈優(yōu);另外,采取SS-QOL量表對患者的生存質量進行評價,分數(shù)愈高說明患者生存質量愈優(yōu)[3]。
1.4?統(tǒng)計學分析
本研究相關數(shù)據(jù)采取SPSS 17.0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均用(±s)表示,采取t檢驗,若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NIHSS情況比較
干預前,研究組及對照組在NIHSS評分方面比較差異性不顯著(P>0.05);經過干預后,研究組與對照組NIHSS評分均有所下降,但研究組水平較對照組更低(P<0.05)。
2.2?兩組患者生存質量比較
干預前,兩組患者SS-QOL評分比較差異性不明顯(P>0.05);經過干預后,兩組患者SS-QOL評分均存在一定幅度的上升,但研究組評分較對照組更高(P<0.05)。
3?討論
絕大部分腦卒中患者經過院內急救治療后能夠穩(wěn)定病情,但大部分患者出院時并未完全康復,會伴隨不同程度的生理功能障礙。因此,患者出院后需要讓其進行持續(xù)性的康復訓練。但一些患者在康復訓練計劃方面執(zhí)行力不夠,并且長期接受康復訓練可能會產生抵觸心理。
本次研究中,研究組實施延續(xù)性康復護理,從結果來看,經過干預后,研究組與對照組NIHSS評分均有所下降,但研究組水平較對照組更低(P<0.05);兩組患者SS-QOL評分均存在一定幅度的上升,但研究組評分較對照組更高(P<0.05),與相關報道結果類似[4],說明通過實施延續(xù)性康復護理可進一步促進患者神經功能恢復,并改善其生存質量。延續(xù)性康復護理是院內康復護理的有效延伸。通過實施延續(xù)性康復護理,能夠對患者進行動態(tài)性、持續(xù)性的干預,不斷提升患者的自護能力,也能夠增強患者在康復訓練方面的意識。利用微信群可為患者之間創(chuàng)設一個良好的交流平臺,使其獲得團體支持,增強其康復信心,督促其按部就班地完成康復計劃,有利于提升患者的依從性與執(zhí)行力。
綜合來看,通過實施延續(xù)性康復護理可促進患者恢復,改善其生存質量。
參考文獻
[1] 李榮,江琴.延續(xù)性康復護理干預對腦卒中患者生命質量的影響[J].醫(yī)療裝備,2018,31(04):173-174.
[2] 王會笑,楊明瑩,楊倩蓉,等.延續(xù)護理在腦卒中患者出院后康復中的應用進展[J].齊魯護理雜志,2017,23(23):64-67.
[3] 王洪波.延續(xù)性康復護理干預對腦卒中患者生存質量的影響[J].中國繼續(xù)醫(yī)學教育,2017,09(31):135-136.
[4] 郝玉榮.延續(xù)性康復護理干預對腦卒中患者生存質量的影響[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7,15(08):284-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