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敏
閱讀部分,是初中語文學習教學的主要分支,它具有啟發(fā)性、創(chuàng)作性、以及基礎性等特征。基于此,本文結合個人實踐教學案例,著重對初中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新思路進行分析,以達到把握學科教學要點,提升學生語言感知、運用能力的目的。
初中語文教學,是學生語言感知能力、審美能力訓練的主要學科。而語文閱讀部分,更是通過設置語言感知情景、語言運用體系,對學生內在思維創(chuàng)新性和獨立性進行挖掘。為進一步彰顯語文學科,在初中生發(fā)展中的作用,就必須要把握學科閱讀教學的個性化探索思路。
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目標,是從新課標語文科學教學目標的基礎上,進一步細化的結果。從語文閱讀基礎層面而言,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內容,主要是通過語言閱讀訓練,讓學生學會基礎的語文技法。如,比喻、擬人、排比等,增加學生的語言理解、運用能力;從學生能力提升的視角來說,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目標,是讓學生通過語言運用環(huán)境,品味語言中內涵,感知語言中深層情感。教師在實踐教學期間,必須要綜合把握語文閱讀教學目標,合理進行創(chuàng)新教學。
2.1 語言感知教學策略
語言感知教學策略,是指教師在語文閱讀教學期間,可通過情景設計、角色扮演、語言品讀等環(huán)節(jié),加強學生對語文閱讀中,內在含義的自主感知能力,提升學生對語文閱讀的學習主動性。
舉例來說,我在開展《再塑生命》一節(jié)教學期間,首先學生通讀全文,尋找“我”的生活有哪兩種狀態(tài)?學生經過通讀全文后,將這篇課文分為“我”遇到老師前,和“我”遇到老師后兩種狀態(tài)。其次,我讓學生分別扮演作者,老師,有感情的閱讀“直觀事物”、“抽象事物”的學習片段。最后,我讓學生將個人認為能夠體現“再塑生命”的片段朗讀出來。
以上關于課堂實際教學過程中,“全文閱讀”、“角色閱讀”、以及“片段閱讀”,三部分教學要點的敘述內容可知:教師在語文閱讀課堂教學期間,多次引導學生進行語言閱讀、分析、閱讀的過程,可以幫助學生在反復的課文內容的過程中,逐步品味閱讀內容中情感,以及其中蘊含的價值。該種教學策略,不僅繼承了傳統(tǒng)教學中,課文結構分析的特征,也為學生提供了,廣闊的課文閱讀、感知思路,學生對閱讀課文語言的理解能力,自主探究能力將更進一步加深。
2.2 自主探究教學過程
自主探究教學過程,即是指學生通過課堂小組合作探究的方法,對語文閱讀內容進行深入分析。一般來說,初中語文教師,開展自主探究教學時,可將探討問題分為開放性問題,和“固定式”問題兩種。開放式問題,是指學生在小組討論期間,可以拓展自己的語言閱讀思路;而“固定式”探究問題,就是讓學生在小組分析期間,對某些語文基礎知識進行認知、識記。
如,我在開展《背景》一課教學期間,在學生通讀課文的基礎上,首先讓學生討論課文中,主要運用了哪些人物寫作手法,請以課文中具體的句子,說一說寫作手法的特征和作用?學生經過小組研究后,分別提出了“白描”、“細節(jié)描寫”等,并分別找到了課文中對應句子,品味課文語言上的特征和情感表達的作用。其次,我提出了“為什么作者以‘背影來描寫父愛?可不可以從其他角度來寫?如果可以,說一說你的想法。”學生在第二個小組問題探討過程中,有的小組持“不可以”的觀點,有的小組認為“可以”,并給予了具體的示范。
案例中關于我,初中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自主探究教學方法的分析可知:自主教學探究的教學過程,可以借助小組合作談論,讓學生自主梳理閱讀內容中的基礎語文知識,增加學生對語文知識運用特征、作用的深入理解。同時,自主創(chuàng)新性課題探究的過程,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在提升學生語言自主運用能力、思辨能力方面效果明顯。
2.3 教學脈絡框架式梳理
教學脈絡框架式梳理教學策略,是指教師課堂教學時,可發(fā)揮教師引導教學作用,幫助學生形成完整的閱讀學習體系,指導學生,學會如何理清閱讀知識的核心框架。
舉例來說,我在開展《岳陽樓記》一節(jié)教學期間,就采取輔助教學脈絡梳理方法,幫助學生突破文言文閱讀學習中的困難。首先,結合多媒體視聽設備,讓學生感知岳陽樓記閱讀教學內容大致含義,掌握文章寫作脈絡;其次,我按照時間順序,指導學生,分別對“雨天”、“晴天”、“全景”部分進行概括,幫助學生對課文內容進行梳理,并在每一段課文敘述完成后,讓學生思考作者進行這一段描寫,想要表達對“岳陽樓”怎樣的情感。
這樣結合課文內容,幫助學生進行語文閱讀內容學習的過程,不僅能夠理清學生的學習思路,也可以借助閱讀內容思想的分析,輔助學生深入理解閱讀內容,課堂教學效率提高。
綜上所述,突破常規(guī)、彰顯個性——初中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新思路的研究,是學科教學方法綜合運用的表現。在此基礎上,本文通過語言感知教學策略、自主探究教學過程、教學脈絡框架式梳理,探究初中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新思路。因此,本篇文章探究,具有學科教學綜合指導的效果。
(作者單位:山東省臨沂市臨沭縣北城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