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江
摘要:要讓學生喜歡這門功課,首先就得讓學生喜歡這個老師。所以教師要用親切的態(tài)度去響學生,只有老師放下架子,真正走到學生中去,親近學生,才能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接受知識。教師要了解每一個學生,根據(jù)每個孩子的不同特點因材施施教。讓不同水平的孩子都有自己展示的舞臺,孩子學習才會更有自信。
關(guān)鍵詞:識字詞 興趣 閱讀
字詞句篇,字詞是語文學習的基礎,怎樣才能更好的識記字詞呢?學習生字又是一件十分枯燥的事,學生學多了會覺得很無聊,學起來也就不認真了,學習的效果自然也不理想。怎樣使學生在學習生字的時候興趣盎然,是一個比較難解決的問題,經(jīng)過實踐,我認為用以下幾種教學方法,既可以使學習生字的速度加快,又可以使學生在學習生字時有極高的興趣,更不會對此感到枯燥。
一、培養(yǎng)學生學習生字的興趣
(一)創(chuàng)造寬松的氛圍,讓學生輕松學習
要讓學生喜歡這門功課,首先就得讓學生喜歡這個老師。所以教師要用親切的態(tài)度去響學生,只有老師放下架子,真正走到學生中去,親近學生,才能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接受知識。教師要了解每一個學生,根據(jù)每個孩子的不同特點因材施施教。讓不同水平的孩子都有自己展示的舞臺,孩子學習才會更有自信。
(二)利用多媒體,抓住學生的眼球。
學生的抽象思維較差,如果只通過教師的講述讓學生去想像,很難對某個字產(chǎn)生深刻的印象。運用多體課件創(chuàng)設生動的教學情境,用動畫去吸引起學生的注意力,就能讓學生很快對學習的東西產(chǎn)生關(guān)趣,從而在一種輕松和諧的氣氛中自覺地學習漢字,比如在教學漢字 “淙”時,先出現(xiàn)這個字(是白色的),然后出現(xiàn)一支筆,按著筆順寫這個字,字體會邊寫邊變黑,并且同時伴有流水聲。學生的識字興趣被激發(fā)了,這一由抽象到形象的變化,使原本抽象的漢字變得具體可感。這樣的識字過程一定會牢牢地印在學生的腦每里,很容易把字形和字義聯(lián)系在一起,加深了記憶。
二、字體形近,尋找不同
在學習時,不讓學生單獨去認字,而是把相近的字一并出現(xiàn),在比較中識字,在聯(lián)系中區(qū)別。我利用漢字形性的特點,以通俗而形象的解釋使形近字的外形和意義之間建立起一種形象化的聯(lián)系,促使學生充分發(fā)揮想象力,靈活識記字形。如教學“煙霧繚繞”“繚”字時,我把“繚”字的形近字寫出來,并組詞(鐵鐐、官僚、嘹亮、獠牙、潦草、瞭望、撩撥),讓學生進行部件分析記憶,通過不同的部首,識記不同的字。這樣,學生就不會因為字形相近而搞混淆了。
在每課生字教學中自然滲形近字的區(qū)分與辨析,形近字摘錄出寫在本課生字旁邊的空白處,學生輪流記錄在形近字歸類本上,每天有記錄,每天都翻閱,時間久了學生會記住很多,定期從其中挑選學生易錯的,再以作業(yè)的形式出現(xiàn),加以鞏固,收效明顯。
三、閱讀—理解詞語的手段
讀,是語文教學必不少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古語云:“讀詩百遍,其義自見”說明了讀比老師的講解更重要。旁習一篇課文首先要讀通讀順,利用課本的注音掃除攔路虎,解決生字詞并要讀準字音,讀時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不讀錯字。讀的方式有很多,有感情地集體讀分角色朗讀,表演課文故事的讀,結(jié)合插圖、動作、心理感受去讀都能有助于學生理解課文。弄清課文中的重點詞句。鼓勵學生多誦讀課文,通過背誦積累詞語,當學生認識了這個詞句時,運用時就會得心應手。由低年級開始對讀物感到越來越有趣,知識涉及面越來越廣的時候,培養(yǎng)學生對課外書的興趣,更可以提高學習能力的提高,而且可以拓寬知識面。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減疑,也是學習字詞理解課文的重要途徑。
識字詞的方法還有很多,只要我們不斷的反思總結(jié),不斷的探索發(fā)現(xiàn),不斷的尋找更適合學生的學習的方法,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學得更輕松、更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