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差異化”是人和人之間所客觀存在的固有差別。在現(xiàn)代教育中實施差異化教學,以彌補學生之間固有的差別性學習就顯得特別重要。差異化教學強調(diào),教師要在平時教學中充分理解和熟悉學生的基礎上,根據(jù)學生所處的知識基礎、學習興趣、學習特長等方面適應滿足學生個性需要,使得每個學生都能夠順應自身優(yōu)勢、特長長足發(fā)展,使得每一個學生都能順利成長和成才。因此,教師不但要更重視學生的所處水平,而且還要根據(jù)自己的教學計劃、教學方案不斷調(diào)整,以適應學生的個性差異,促使每一位學生都不斷取得進步。本文就教師如何解決學生之間存在的差異進行探討,并給出相應解決措施。
【關鍵詞】差異化教學;教學策略;影響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差異化是人和人之間所客觀存在的固有屬性。世界上也不會存在兩片相同的葉子。同樣,學生作為一個獨立的人,其思想、智力、知識基礎、學習能力、學習態(tài)度、認知水平等方面也會截然不同,因此每一個學生思想中都有自己的哈姆雷特,這也不足為奇,但應試教育必須要有一個相對準確的答案,也就是“最哈姆雷特”。如何讓學生在自己的思維水平上理解教師給出的 “最哈姆雷特”?這就需要提出差異化教學。差異化教學就是針對學生所存在的個性差異,使得教師在高效率地完成教學任務的前提下,促使每一位學生都得到應有的提升。
差異化教學,換句話說就是教育學上所說的因材施教,在全面尊重學生的基礎上面向所有學生開展的一項教育模式。首先,差異化教學緊緊圍繞以生為本。教師的教學不是自說自話,而是真正與每位學生發(fā)生的教育活動,使得教學從單一的結合走向?qū)嵺`的分離,使得教的知識學生在自己的水平層次上得到先驗的共鳴。其次,差異化教學是促使學生個性化的充分張揚。讓學生在受教育中發(fā)現(xiàn)自己的特長,并且促使特長更優(yōu),從而讓每一位學生都在學習中感受到樂趣,也有利于為培養(yǎng)專門性人才打下堅實的基礎。對于社會上存在的通才,我認為只是多而不精,因此現(xiàn)代教育是向?qū)iT化人才方向培養(yǎng),即發(fā)展少而精的專家型人才。從當下的高考教育改革也可看出,以前人為地劃分文理科目,到現(xiàn)在學生可以根據(jù)自身特長選考科目,也從一定程度上說明這次改革是真正地尊重差異性,講求精通化。
為了促使每一個學生都能順利成長和成才,本文就教師如何讓教學真正面向全體學生,促進學生優(yōu)勢發(fā)展,如何在眾多學生中合理判斷不同學生接受能力,以至于采取適當?shù)慕虒W方法促進學生的個性發(fā)展等問題進行大膽探討,以給出相應解決方法。
一、差異化普遍存在
從上文我們已經(jīng)清楚,學生的差異化在教學實施之前就已普遍存在。在平時教學之中,教師往往忽視差異化的存在,從教師的備課記錄本上我們能夠清楚看到統(tǒng)一的教學目標、整齊的齊讀朗誦、劃一的作業(yè)布置,這樣的教案在各地教師的備案下數(shù)不勝數(shù),也不足為奇。長此以往,能夠緊跟老師步伐學習的學生,學習興趣高漲,成績喜人。對于步伐凌亂的學生,越學越感到吃力,理科學習吃力更為明顯。這從側(cè)面也反映了“班級授課制”的種種弊端,但就目前教育形勢下也沒有哪一種授課制有可以取代班級授課制的可能性。因此,正視差異化的存在就顯得尤為重要,適應差異化的教學也尤為可貴。
二、差異化教學策略
(一)準確判斷學生的學習接受能力
1.重視學生檔案建立
在差異化教學過程中,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開展多種形式的教學活動,在每個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教師應該及時記錄課程中學生的不同表現(xiàn)能力,分別換算成不同的分數(shù)。這個過程可以讓學生自己公正客觀地操作。例如能夠跟隨老師思路迅速解決老師的提問,記5分;經(jīng)過老師講解能夠明白,記4分;合作交流中有思辨性思維,能夠提出不同見解,記5分;能夠獨立完成學習任務,不借助參考資料,記5分,以此類推。
2.完善筆試評價體系
筆試在教學中作為最普通的教學結果評價體系,對于客觀評價學生掌握知識、接受能力發(fā)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但也要合理改造。平時教學中,只是在月考、期中、期末三個階段發(fā)揮作用,很顯然這個時間區(qū)間過長,不能及時了解學生所學。因此,加強學生在每節(jié)課中將學到的東西及時以書面的形式反饋,有利于及時糾正教師今后的教學目標或計劃。教師還應該允許學生提供各種靈活的評價方式。
(二)面向全體學生,促進學生個性發(fā)展
1.鼓勵互幫互助的“伙伴學習”
伙伴關系是現(xiàn)代社會人和人之間共同取得某項事業(yè)成功的關鍵因素,而在教育領域中“伙伴關系”的發(fā)揮更為明顯。在差異化教學中,以伙伴關系作為交往關系特征的學習組織會對教學雙方的發(fā)展和成長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提供堅實的情感基石。人本主義理論家馬斯洛關于人的需要層次提出“歸屬和愛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最后達到自我實現(xiàn)”,這一過程中歸屬感最為重要,它使得個體在團隊中得到尊重、理解、激勵、贊賞,相互學習、互相幫助,充分發(fā)揮了各個成員的優(yōu)勢,在情感層面使得學生愿意參與其中,并在團隊中有效發(fā)揮自我長處,取長補短,不但能促進個體快速成長,而且還增強了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有利緩解學生之間的差異性,促進其個性發(fā)展。
2.教學過程中的求同存異
在課堂中,教師堅決不能堅持教學目標“一刀切”。在合理的程度上,對于學習程度不同的學生應該采用不同的評價方式,以口頭鼓勵、微笑、點頭等方式增強對學生的人文關懷度,激發(fā)不同學生的學習興趣。另外,采用多樣化作業(yè),根據(jù)學生的能力差強給予不同的作業(yè)要求,學有余力的同學可以更加深入地學習。
3.推進“小班化教學”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 年)》的頒布,指明了改革有利于逐步推行小班教學。小班教學對我國的教育改革既有理念更新的引領價值,也有豐富并完善創(chuàng)新實踐的現(xiàn)實意義。小班教學真正是教育資源面向全體學生,教師也能夠充分照顧到每一個學生,全面了解學生,制訂合理的教學計劃,使得學生的個性差異、個性發(fā)展、參與性、創(chuàng)造性等方面得到充分發(fā)展和彌補,更好地彌補班級授課制的缺點,更加有利于推進教育深化改革,教育面向全體學生,也更加有利于深化素質(zhì)教育。
三、結語
總之,差異化教學還應該避免一些觀念性錯誤。比如差異化教學就是要對眼下每一個學生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設計不同的教學方案。這種觀點明顯存在誤區(qū),這里所說教師的差異化教學是在教學思路當中以不同的問題、作業(yè)、能力、要求不同呈現(xiàn),堅決不能出現(xiàn)以明顯的差異對待學生,這也會無形傷害學生的自尊心。要以“潤物細無聲”的情感態(tài)度,使得每一位學生都得到提高。
參考文獻
[1]湯成超.基于伙伴關系的差異化教學[J].上海教育科研,2006(12).
[2]楊中樞.我國小班化教學研究綜述[J].教育研究,2012(4).
[3]馬媛媛.基于差異化教學理論的小班化教學[J].教學與管理,2017(15).
[4]王明紅.構建高職語文差異化教學模式研究[J].中國成人教育,2015(6).
[5]趙麗琴.差異化教學策略芻議[J].課程·教材·教法,2014(4).
作者簡介:海增科,1993年生,陜西寶雞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中學語文教學。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