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來領(lǐng)
洋北初中依托獨有區(qū)域特點,積極踐行開放包容、多元共享的辦學理念。2017年學校成功創(chuàng)建“多元互動英語口語交際平臺的構(gòu)建”薄弱課程基地,形成了英語學科以讀促說、以聽促說、以演促說、以寫促說、以辯促說、以做促說的“六促法”教學模式。形成師生之間“多元互動”的課堂教學文化,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自信,提升了教師的專業(yè)素養(yǎng),發(fā)展了學生的實踐能力,促進了“開放包容、多元共享”的校園文化提升。
一、創(chuàng)設(shè)開放環(huán)境,讓學生沐浴在多元的文化中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用環(huán)境,用學生自己創(chuàng)造的周圍情景進行教育,這是教育過程中最微妙的領(lǐng)域之一”。學校依托英語課程基地,在校園環(huán)境文化建設(shè)中,設(shè)置英語標識牌、開辟英語角、開設(shè)英語街、打造英語墻,開展雙語日常對話(英漢互問答)、英語廣播、每日一句等活動,讓學生汲取世界文化精華,加深對祖國文化的理解,堅定文化自信,培養(yǎng)互助、合作、開放、競爭的氛圍,發(fā)展學生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1.科學規(guī)劃,營造師生學習英語環(huán)境
(1)創(chuàng)設(shè)英語學習環(huán)境 營造英語學習氛圍。
精心設(shè)計雙語櫥窗,以圖片的形式雙語展示校園風貌和西方國家的的著名景點,不同的節(jié)日內(nèi)容、風土人情、人文地理知識等,營造濃烈的英語學習氛圍,增強英語學習的趣味性,培育學生的文化意識。
(2)設(shè)立校園英語標識 搭建語言運用橋梁。
制作英語標識牌,張貼于教室、走廊、花園、長廊等醒目位置,讓學生抬眼即能看到、學到英語。如在圖書館貼No smoking。在專用教室貼Be quiet。在樓梯拐角處貼Its dangerous ,Dont be crowded. 各班教室內(nèi)張貼激勵性標語等,發(fā)展學生的思維品質(zhì)。
(3)創(chuàng)建校園英語角 打造語言交流平臺。
將“啟智樓”三個樓層的轉(zhuǎn)角處建成英語交流平臺,張貼英語常識、英語小故事、英語交流日常用語等內(nèi)容;每個班級建立班級英語角,放置英語圖書,營造班級特色文化。固定時間、固定地點,在英語角開展英語沙龍,讓學生之間、師生之間大聲說英語,自由地表達思想,溝通感情,提升學生的語言能力。
2.搭建平臺,提高師生口語交流水平
(1)興趣小組,培育合作進取精神。
每班成立英語興趣小組,定期活動,通過學唱英語歌曲、英語游戲、日常會話、英語故事、英語課本劇表演等形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大膽說英語的習慣和合作精神,并以點帶面,帶動全校同學共同進步。
(2)每日一句,提升口語交際水平。
由英語教師或英語能力特別強的同學每天在黑板上規(guī)范地書寫一個學過的或沒學過但較常用的句子或單詞,在早上晨讀時領(lǐng)讀幾遍,然后要求同學們在課余時間會讀、會用。
(3)英語廣播,拓寬西方文化視角。
校園英語廣播定期播放,讓學生天天聽到英語。學校成立英語廣播編輯部,由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自編自排,每周利用課余時間至少進行三次英語專題廣播。欄目有課本教材、校園快遞、佳作品讀、域外傳真、學習方法介紹、名曲欣賞等。
(4)見面問好,讓口語融入生活。
師生見面習慣用簡單的口語問好:“Hello, teacher.”“Nice to meet you.”“Thank you very much.”等用語,這些簡單的口語交際已經(jīng)融入到學習生活中。
二、推廣“六促”模式, 讓師生徜徉在互動的課堂里
英語學科“六促法”教學模式,有效帶動語文、數(shù)學、物理、化學等學科開展教學研討,探索生成我校多元互動的課堂文化。
1.相互信任的課堂氛圍。在“六促法”教學模式的影響下,教師尊重學生、信任學生、熱愛學生、放手學生。在適當引導下,學生在“讀、聽、演、做、辯、寫,練、說、猜、悟、思”中促進學習能力的提升,發(fā)揮自主學習的積極主動性。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體,師生都感受到尊重與被尊重,一種尊重信任的課堂氛圍孕育而出。
2.積極進取的學習氛圍。 “六促法”教學模式拓展到各學科,教師更多地研究教學、研究課堂、研究學生,充分利用課堂的45分鐘 ,引導學生交流溝通,互動探討,互助合作。在積極進取、相互學習、共同提高的學習氛圍中,教師的專業(yè)水平得到提高,學生的思維品質(zhì)、文化意識、學習能力等核心素養(yǎng)得到提升。
3.快樂自信的篤學氛圍。在“六促法”教學新方式的影響下,學生的學習興趣被激發(fā)起來,看的書籍也逐漸增多,課堂的展示越來越精彩。學生在辯論中會迸發(fā)出新的智慧,新的見解、新的理念,需要教師擁有更多的知識儲備,更為廣闊的視野。在快樂自信、共同提升的閱讀氛圍中,師生更愛閱讀。
三、打破有形制度,讓管理成為無需提醒的自覺
學校依托英語課程基地開展相應的活動,提高師生口語交際能力;學習西方國家的歷史、社會、人文,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zhì),開拓學生視野;多元文化差異,形成了開放包容、多元共享的校園文化氛圍。
1.課程基地促進學校人文管理
學校推行教師自我考勤制度,無點名,無刷臉,不按指紋,進校即工作,遲到自登記,喚醒教師的學校認同和自尊情感。避免出工不出力,讓“冷漠”的考勤變得“柔情”,讓有形的制度成為一種自覺行為。
2.課程基地促進學校開放管理
課程基地促進學校開放、共享理念的生成,學校在教學樓一樓二樓分別設(shè)立“開放書吧”。在圖書管理員的精心管理下,實行學生自我管理,每位學生手中有一張借閱卡,自我借閱,自我登記,借閱卡和所借閱的書是一一對應的,不限制閱讀地點和閱讀時間長短。課余時間,借書、選書、看書……孩子們有的倚墻而立,有的席地而坐,正在認真閱讀?!伴_放書吧”培養(yǎng)孩子們親近書籍、熱愛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同時,也培養(yǎng)了師生間的尊重信任的良好品質(zhì)。
3.課程基地促進學校誠信管理
課程基地促進學生自律誠信意識的增強。學校逐步推行 “誠信考場”,誠信考場不安排監(jiān)考人員,只安排部分老師巡視考場,解決突發(fā)事件。我們也會邀請家長代表巡視誠信考場,每個考場中由學生推薦一名“誠信之星”,學校大力表揚??荚嚻陂g,學校開通監(jiān)督電話或電子郵箱,及時接受學生之間的相互監(jiān)督?!罢\信考場”,讓學生在相互信任的氛圍中完成對自己的知識和人格的考驗。
有形制度的無痕執(zhí)行讓教師找回久違的教育激情,讓學生活得自信,學得積極。自我考勤、開放書吧、誠信考場的產(chǎn)生,再次升華了開放包容、多元共享的校園文化。
作家梁曉聲說:“文化是根植于內(nèi)心的修養(yǎng);無需提醒的自覺;以約束為前提的自由;為別人著想的善良?!庇行蔚恼n程基地必將釋放出無窮的資源和動力,促進我校校園文化的再創(chuàng)新、大提升!
(江蘇省宿遷市宿城區(qū)洋北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