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宇
摘? 要:隨著當今教育體制的不斷改革,有關教育部門對體育課程方面也作出了一定的改革措施,建設有特色的體育課程體系成為了越來越多人關注的一項問題。體育是以身體和智力活動為基本手段,根據人體生長發(fā)育、機能提高等規(guī)律,促進人體全面發(fā)育、提高身體素質水平的一項社交性活動。每個學校都會開設體育課程,由于我國民族的多樣性,體育在少數民族中更是豐富多彩。本文就湘西少數民族傳統體育融入學校體育作出以下一系列探究。
關鍵詞:湘西少數民族? 民族傳統體育? 與學校體育結合? 可行性? 探究
中圖分類號:G642?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2813(2019)01(c)-0177-02
湘西土家苗族自治州地處湖南省西北地區(qū),是典型的“老、少、邊、山、庫、窮”地區(qū),是國家西部大開發(fā)、扶貧攻堅的先行先試地區(qū)。境內居住著回族、苗族等多個少數民族。多個民族的傳統體育活動各不相同,大多擁有著豐富的內涵,是現代很多體育項目都無法比擬的,將其融入學校體育具有十分積極的影響。
1? 湘西少數民族傳統體育融入學校體育的現狀
1.1 缺少專業(yè)的師資團隊
湘西少數民族傳統體育大多都有著獨特的學習技巧與策略,要想將其貼合地融入到學校體育中,必然需要專業(yè)教導的人才。然而現在專門從事這行業(yè)的人可謂是屈指可數,很多都是由其他專業(yè)項目的教師來帶領學生學習。如此一來,可能存在教師的教學不足以讓學生信服或者學生對我國傳統的體育存在疑慮與否定等多種情況,不利于教學的完美開展。因此,相關教師應該切實提高自身專業(yè)素質,為民族傳統體育融入課堂做好充足的準備[1]。
1.2 沒有深刻理解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的內涵
湘西少數民族傳統體育作為一個民族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往往蘊含了相應民族深遠的文化底蘊,需要學習者從文化的角度出發(fā),才能夠領會到其中的精髓所在。例如,湘西苗族的武術,蘊含著深刻的東方哲學,一些拳法集鋼柔動靜于一體,攻守兼?zhèn)?,靈活多變,這都是中國古代思想中陰陽結合、剛柔并濟的真實反映,體現出中國古代哲學的強大滲透力與少數民族傳統體育反映出的深刻內涵。只有深刻了解這些,學生在學習時才能更加斗志昂揚,學習相應體育活動才會變得更富有意義。
1.3 教學內容較為單一
在實施將少數民族傳統體育融入學校體育的過程中,由于場地、設備等因素的限制,民族傳統體育的實施會嚴重縮水,顯得格外單一。例如,有關教師在教導時可能會教授武術——不需設備材料的民族傳統體育,不會教授打苗鼓、踩高腳馬、盤燕兒(踢毽子)等極其富有特色的體育項目。這一類舉措使得學校的教育與當今有關教育理念背道而馳,脫離了學校體育發(fā)展的宗旨與目標[2]。
2? 湘西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的特點
2.1 民族特性
民族性是指每個民族的傳統體育項目都能夠體現出相應民族的不同文化,具有一定的精神意義和象征意義。而湘西的民族體育外在形式拓展了湘西的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強烈地表現出了湘西民族的“樂”和“群”。就像武術在各個民族間都廣泛存在,但是武術項目的形態(tài)、外在表現形式、內涵等又是各不相同的,這就是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的鮮明的民族特征。
2.2 地域特性
少數民族的傳統體育大多是在一定的生存地理環(huán)境下演變而來的活動,具有較強的地域性。例如,“高腳馬”活動,又名“騎竹馬”,該活動源于人們要采摘野生水果,需要經常借助木叉枝芽高度來獲取樹上的野果,農閑時,人們把這當作休閑娛樂的體育活動,最后才演變成現在的模樣。諸如此類,由于地域環(huán)境影響的體育活動還有很多,因此少數民族的體育活動有很強的地域特征[3]。
2.3 傳承特性
每個民族優(yōu)良的傳統文化都是需要傳承的,只有這樣才能夠保證我國上下五千年的文化綿延在歷史長河中,生生不息。湘西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不僅傳承著該地區(qū)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各自的形態(tài)、技巧、方式等,還傳承著該地區(qū)少數民族各自不同的文化內涵、民族精神、道德審美、價值觀念等。這些非物質文化隨著各少數民族傳統的體育項目一起傳承下來,將有形與無形相結合,使得各民族源遠流長的文化得以延續(xù)至今。
3? 湘西少數民族傳統體育融入學校體育的影響
3.1 促進少數民族地區(qū)文化的交流與傳承
每個少數民族都有它自身傳統的體育文化,也都希望自身的民族文化能夠傳播得更加久遠。如果一味地局限在一個地區(qū)發(fā)展,難免會有很多人不了解該民族文化。如果將其融入到學校體育中,選擇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文化中的優(yōu)良部分進行發(fā)展,就能夠做到更好的地在祖國的下一代中傳播該民族的相關文化知識,擴大其文化影響范圍,提高全民族的身心文化素質。積極開發(fā)并利用學校體育教育的相關資源,使得體育文化呈現多樣性,減少該文化滅絕的可能性[4]。
3.2 推動體育教育的不斷進步
將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教育融入課堂,可以為如今的體育教育提供更多的選擇,豐富體育課堂的教學內容。并且可以使得少數民族體育教育更加規(guī)范化、系統化,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推動我國體育教育事業(yè)的不斷發(fā)展。
4? 湘西少數民族傳統體育融入學校體育的舉措
4.1 因地制宜開展地方特色體育活動
少數民族的很多體育活動由于器材、場地等限制無法完全展開,因此每個學??梢愿鶕陨韺W校的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少數民族體育活動。在此基礎上,教師還應該選擇學生參與度較高、學習較為容易的活動。例如,踢毽子、湘西苗拳等,既滿足了學生學習少數民族體育文化的需求,又激發(fā)了學生對少數民族體育文化的強烈興趣,使其感受到湘西獨特的文化魅力。
4.2 創(chuàng)建專業(yè)的師資團隊
要想更好地將湘西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文化融入到學校體育中,首先應該擁有較為專業(yè)的師資力量。隨著教育制度的不斷改革,很多體育教師自身水平仍然停留在最初的階段,與當今體育教育不相符合。學校應該鼓勵教師積極參與外校短期培訓,或者遠程訓練等,努力提高自身素質文化。積極學習相關民族精神理念,深入理解,以便更好地將其傳授給學生。
4.3 深化認識,科學轉變教育理念
教師應該隨著教育制度的改革而相應地做出改變,不能墨守成規(guī)。有些少數民族傳統教育與現在學校體育相差較大,但是教師不能因為這較大的差距就放棄相關少數民族體育活動,這從根本上來說是不科學的。教師應該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努力克服相應困難,積極為學生傳授少數民族體育理念,適應個體化差異,科學地做好教育理念的轉變工作。
4.4 加大經費投入,改善教學環(huán)境
要想有效地將湘西少數民族傳統教育融入學校教育,對學校的體育教育環(huán)境來說也應該做出一些改變。學校需要解決一些必要的設備問題,使這兩者體育活動能夠協調發(fā)展。從而進一步開發(fā)少數民族傳統體育課程資源,更新有關教師觀念,實現體育教育的良好轉變。
5? 結語
將湘西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教育融入學校教育,這是教育改革的一個重大舉措。有利于學生更好地學習少數民族體育文化,增強學生自身文化底蘊,更好地傳播以及傳承這些鮮為人知的民族精神,全面構建具有民族特色的教育體系。
參考文獻
[1] 齊靜.回顧與展望:少數民族傳統體育融入學校體育研究20年[J].北方民族大學學報,2017(3):77-80.
[2] 常璐艷,李志明,劉哲.貴州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融入高校公體課的可行性分析[J].當代體育科技,2016,6(21):130.
[3] 常春芳,孫言銘.貴州工程應用技術學院公共體育課開設少數民族傳統體育俱樂部的可行性分析[J].內江科技,2017,38(5):108-109.
[4] 唐秋霞.吉首市民族中學特色大課間體育活動創(chuàng)編的實證研究[D].吉首大學,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