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瑞禎
摘? 要:初中的體育教學對學生體育技能的學習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學習運動技能基礎知識的重要時期。要想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fā),初中體育教學是一個關鍵時期。本文便針對人本主義學習理論的要點,目的是運用人本主義學習的理論讓學生能夠更加高效的進行體育技能的學習。人本主義學習理論是建立在人本主義心理學的理論基礎之上的,反對人降低到“一只較大的白鼠或一架較慢的計算機水平”。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將學生作為我學習的主體,確立以人為本的教學思想。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該盡可能的去營造一個適合學生學習的環(huán)境,最大限度的去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以及求知欲望,調(diào)動起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關鍵詞:人本主義? 初中? 體育
中圖分類號:G80-05?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2813(2019)01(c)-0068-02
1? 人本主義學習理論的基本意義
人本主義起源于20世紀50~60年代的美國,并且在70~80年代快速發(fā)展起來的一門心理學,它既反對行為主義的將人類等同于動物,只研究人的行為而忽略的人是以人人主體生活在世界上的,不理解人的內(nèi)在本性,又批評弗洛伊德只研究神經(jīng)癥和精神病人,不注重正常人的心理,是有別于精神分析與行為主義的心理學界的“第三種力量”。人本主義學習理論強調(diào)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強調(diào)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情感因素。
2? 人本主義學習的觀點
2.1 人本主義的學習觀
教育的目的并不是一味地將知識灌輸式的“傳送”給學生,人并不是一個“巨大化的計算機”,應將學生當作學習的主體來看待。學習并非是教師以填鴨式的、嚴厲的強迫學生被動的、順從地學習瑣碎呆板、枯燥乏味的教材,教育的目的應該是怎樣讓學生在好奇心的驅(qū)使下去主動學習,并且學會學習。人本主義學習更要求學生的學習在過程中要學會去適應和去做出相應的改變,讓學生整體人格得到全方面的發(fā)展。人本主義心理學家羅杰斯將學生的學習分為有意義學習和無意義學習。無意義學習,羅杰斯又將它稱之為“在頸部以上”發(fā)生的學習,這類的學習僅僅只涉及人的心智,不摻雜個人意義或感情,與完整的人無關。有意義學習又稱之為經(jīng)驗學習,這是一種能夠?qū)⒚恳徊糠纸?jīng)驗都融合在一起的學習,意義學習能夠把邏輯與直覺、觀念與意義、理智與情感、概念與經(jīng)驗等結(jié)合在一起,這樣便能充分利用各個方面的能力來學習,讓學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學習當中。
人本主義的學習觀便是要求學生能夠?qū)W會學習,在課堂學習中讓學生“有意義學習”,這樣的學習是學生自發(fā)的主動地學習,在學習的過程中調(diào)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需要等,使學生能夠自主的去索取知識,這樣主動地學習必定能夠使學生更加快速的掌握知識。
2.2 人本主義的學生觀
人本主義反對行為主義的把人單純的當作動物來看待,而忽略人在學習中的主體作用。在學習過程中,人本主義學習理論要求要將學生看作是人,把學生看作學習的中心,緊緊圍繞著“以人為本、以學生為本”的重要理論。要重視發(fā)展學生的潛力,重視學生與教師融洽的關系,重視學生自由的選擇性并且?guī)椭鷮W生樹立正確的自我概念。羅杰斯為此提出了非指導型教學的學習理論,提出了教師應該珍視學生、尊重學生,主張要設身處地為學生著想,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感受到學習的樂趣,重視研究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內(nèi)部心理世界的研究,如認知、情感、興趣、動機、潛在智能等,從而是學生能夠全身心的投入到學習的過程當中。
2.3 人本主義的教師觀
回想在今天我們的傳統(tǒng)教育中,存在著很多的弊端,羅杰斯認為在傳統(tǒng)的教育中,"教師作為知識的擁有者,而學生僅僅只是知識被動的接受者,教師是學習權力的擁有者,而學生僅僅是學習的服從者。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照本宣科的教,學生被動的學,在這樣壓抑、枯燥、沒有一絲生動的課堂上,學生真的能學到知識么,學到之后真正理解、領悟的知識又占有多少,更不用說同化為自己的知識。這樣使學生作為被動的接受者,把知識囫圇的灌輸給學生肯定是行不通的。人本主義學習理論下的教師觀要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與學生應該是平等的,教師應該是學生“學習的促進者”而不單純的是“教師”這只稱謂。教師的任務并不是教會學生學會知識,教師應該作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促進者,“如同知識學習引導者,如同一種促進學習過程的催化劑,如同學習過程的一種推動力”。教師應該是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學習的環(huán)境,并且讓學生自己選擇自己想要學習的知識進行學習。
教學中,教師一定要注重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中心,把學生作為教學的主體,將學生看作是一個獨立自主的個人,讓學生充分發(fā)揮自身內(nèi)在的潛力,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去探索、去尋找,并且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而不應該僅僅是被動的去接受知識。重視學生的內(nèi)心世界,與學生建立平等、民主的師生關系,對待學生并且要得到學生的認可與信任,這樣才能使學生真正理解所學的知識。
3? 人本主義學習理論在初中體育教學的運用
在《國務院關于印發(fā)全民健身計劃(2016—2020年)的通知》中講到,全民健身是實現(xiàn)我國國民身心健康的重要手段和途徑,是增強全民體魄、建設幸福生活的重要基礎保障,在報道中還提到要把青少年作為進行全民健身計劃實施的重要人群,提高青少年的身體素質(zhì)、使青少年掌握基本的運動技能、培養(yǎng)他們的運動興趣,為以后終身體育的健康思想打下堅實基礎。筆者認為為了更好的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zhì)水平,在體育教學的設計上應重視以下幾點。
3.1 在體育教學中強調(diào)以“學生為本”
在初中的體育教學當中,教師要確立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開發(fā)培養(yǎng)學生的主體意識,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自愿學、積極學。比如在初中的足球教學中,單純的練習腳內(nèi)側(cè)傳球這一基本動作,若沒有任何的手段和方法,學生提不起學習的興趣,這樣很難取得有效的學習效率,筆者認為教師可以在課上將學生分為幾個小組,在上課之前便將印有腳內(nèi)側(cè)踢球動作的紙張分發(fā)給每一個組的組長,首先讓學生們自己觀察圖片上的動作,并在小組內(nèi)進行討論,提起學生們學習的興趣,讓學生先自主的去探討、去探究,充分發(fā)揮學生自己的潛力,而且以分組的形式進行教學也會使各個小組之間產(chǎn)生對比的心理,每個小組都想做到更好,這樣無形中促進了學生學習的效率。在討論完畢后老師再進行正確動作的講解并糾正錯誤。
3.2 體育課程的設計上要重視學生自尊心、自信心、自強心的培養(yǎng)
新課改下的教師觀要求教師要與學生建立一種平等的師生關系,教師要尊重學生,教師并不是“高高在上”的獨裁者,教師可以在一定限度內(nèi)與學生成為朋友,亦師亦友不就是如此么。并且要重視學生自信心的養(yǎng)成,最簡單的例子便是過獨木橋這一運動項目,教師應該在語言、行動上表示支持,培養(yǎng)學生勇于挑戰(zhàn)、敢于面對挫折的自信心,這對他們整體人格的健全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3.3 在體育項目的選擇上重視學生的自主選擇性
愛因斯坦在其著作《愛因斯坦文集》中曾經(jīng)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它可激發(fā)人的創(chuàng)造熱情、好奇心和求知欲.由百折不撓的信念所支持的人的意志,比那些似乎是無敵的物質(zhì)力量有更強大的威力”。由興趣從而引發(fā)動機,讓學生主動、積極的參與到體育運動當中。在初中的體育教學中我們要注重不同學生對于不同運動項目的喜歡,可能是足球,可能是籃球,又或者乒乓球。體育教學要盡可能的讓學生自主的選擇他自己喜愛的運動項目,將愛好相同的學生組織在一起進行上課,學生上的課是自己喜愛而且感興趣的課,那么他們會掌握的更快。
3.4 設計生動、愉快的體育教學過程
在傳統(tǒng)的體育課程上,教師教學,學生模仿,這樣死板、枯燥的學習環(huán)境并不能使學生的注意力全部都在教師身上,筆者認為應該創(chuàng)設一個生動、愉快的教學過程,讓學生的注意力全都在老師身上,這樣的學習效果會更好。曾經(jīng)有一份調(diào)查就表明,有部分學生喜歡體育,但是并不喜歡上體育課,這充分的表明,在死板的課堂教學上,教師并不能引起學生的關注,這樣的教學只能是事倍功半。因此,在教學中多加入一些游戲或者將運動項目告知給學生,讓學生自己設計游戲內(nèi)容,活躍了課堂氣氛的同時,也讓學生在游戲中進行比賽,讓學生們互相學習。
3.5 分層教學,多方面關注,因材施教
學生之間或多或少的存在著個體間的差異,體育教學的設計要根據(jù)不同學生的實際情況做出相應的改變。曾經(jīng)有人做過一份調(diào)查,隨機抽取兩個自然班的女生,一為實驗班一為對照班,并在實驗前將兩個班學生的身體素質(zhì)、興趣愛好進行調(diào)查,并無明顯差異。實驗班在用常規(guī)教學的同時結(jié)合分層教學,而對照班僅用常規(guī)教學,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教學后,再次測試兩班的技能水平發(fā)現(xiàn)實驗班的整體素質(zhì)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班。分層教學的方法從實際出發(fā),教師充分了解學生們的身體素質(zhì)、技能水平以及樂趣和愛好,為不同的學生給予不同的教學目標和教學要求,最明顯的對比就是那些體質(zhì)強和體質(zhì)略弱的學生,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再進行引導以及鼓勵,這樣每個學生都能夠“學有所成”,讓每個學生人人學有所得。
4? 結(jié)語
將人本主義心理學的教學思想與初中體育課堂相結(jié)合,根據(jù)人本主義的心理學的思想進行課堂設計,可以使學生更加有效的學習體育知識、培養(yǎng)運動興趣。在教學過程中調(diào)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們主動的去學習體育知識,主動地參與到運動當中,這樣的學習理念必定會讓知識的獲取事半功倍。在面對不同身體素質(zhì)、不同運動興趣的學生時,根據(jù)學生的不同特點因材施教,平等的看待每一個學生,這是新課程下每個教師必須要具備的精神。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緊扣人本主義心理學的觀點,以學生為主,營造計生動、有趣的教學環(huán)境,使學生愛上體育才是體育課堂發(fā)展的正確道路。
參考文獻
[1] 苗發(fā)硯.淺談體育教學設計對學生運動興趣培養(yǎng)的重要性[J].學周刊,2018(19):159-160.
[2] 盧佩霞,鄭紅衛(wèi).分層教學法在體育教學中的實踐與研究[J].江西科技師范學院學報,2002(3):107-109.
[3] 王殿璋,李媛.當代人本主義的學習觀[J].山西大學師范學院學報:綜合版,1991(3):4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