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忠浩
【摘 要】 以問題為中心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特有品質(zhì),也是實現(xiàn)“基本原理”教學目標的基本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注意問題設置的層層遞進,緊密結(jié)合教材內(nèi)容,利用案例導入,組織學生進行合作探究學習。
【關鍵詞】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教學;以問題為中心;可行性;教學策略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課程是我國高校教學中一項重要的組成部分,其對于社會主義事業(yè)的接班人以及建設者的培養(yǎng)有著重要的意義。就現(xiàn)階段我國高?!榜R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課程的教學來看,雖然已經(jīng)得到了普及性的推廣教學,但是教學的實效性相對較低。這就需要相關教師積極轉(zhuǎn)變教學方式,讓課堂教學的效率及效果得到提升。以問題為中心的教學方式是一種新型的課堂教學方法,能夠讓學生利用不同問題的解決完成學習,可以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教學中運用。
一、基于以問題為中心的“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課程教學的可行性分析
1、以問題為中心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特有品質(zhì)
馬克思主義在建立與發(fā)展的過程中,主要結(jié)合歷史的發(fā)展,對其中的問題進行探究,并直面問題、解決問題。十九世紀四十年代,人們面對著“資本主義將何去何從?”、“人類將如何發(fā)展?”等問題,而馬克思主義理論對相應的問題進行了探究與解答,明確的指出了全人類解放以及人自由全面的發(fā)展將是最終的歸宿。[1]能夠看出,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形成正是通過對時代問題的分析與解答完成的。這意味著,以問題為中心(問題導向)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特有品質(zhì)。所以,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課堂教學中,以問題為中心的教學方式有著較高的可行性。
2、以問題為中心是實現(xiàn)“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教學目標的基本要求
在高?!榜R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課堂教學中,主要讓高校學生對馬克思主義進行了解,并對其中的核心內(nèi)容完成理解與掌握。同時,教學中還要讓學生能夠利用相應的觀點、立場、方法等,完成實際問題的解決。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課程中,其邏輯性相對較強,有著哲學思維、世界與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資本主義的分析與批判、無產(chǎn)階級革命理論、未來社會的事件探索這些層次。由于“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課程有著較強的抽象性,所以相比于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利用問題為中心的教學方法能夠讓學生對于不同層次的內(nèi)容有著更好的理解,讓學生對馬克思主義有著更深的理解。
二、“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教學中問題設置的基本原則
第一,立意高。相關教師在設置問題時,要確保問題價值導向功能的突出,能夠?qū)v史眼光以及社會事業(yè)完成更好的展現(xiàn),并將問題討論與回答的重點落在“立場取向”的關鍵點上。同時,相關教師也要保證問題的設置能夠?qū)W生的精神實現(xiàn)引領,并對學生的人生進行升華。
第二,有深度。相關教師在進行問題的設置中,要確保問題能夠體現(xiàn)出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的理論歸宿與政治傾向,具有較強的社會意義。同時,相關教師也要通過問題的設置,完成學生判斷力、邏輯推理能力的培養(yǎng)與提升。
第三,有銜接性。在進行問題的設置中,相關教師要確保其能對馬克思主義經(jīng)典理論的形成與發(fā)展完成展示與解讀。同時,也要確保問題設置具有邏輯性。
第四,針對性強。相關教師在設置問題中,要重點參考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
三、基于以問題為中心的“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課程教學策略
1、遞進式的問題設置
結(jié)合上述的分析能夠發(fā)現(xiàn),“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課程的抽象性以及邏輯性相對較高,所以相關教師在利用以問題為中心的教學方法時,要注意問題設置的層層遞進。
本人在實際的教學中,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課程分為了馬克思主義哲學、政治經(jīng)濟學以及科學社會主義三大部分,細化分成了七項基本內(nèi)容,并設置了七個主要問題,實現(xiàn)遞進式的教學。第一,“如何看待世界?”。該問題主要讓學生對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進行區(qū)分與了解,促進學生形成正確的馬克思主義的科學世界觀,有辨別的能力。第二,“基于馬克思主義科學世界觀,世界的本原是什么?”。該問題能夠讓學生學會“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zhì)”,完成對世界統(tǒng)一與物質(zhì)的理解。第三,“物質(zhì)世界在怎樣存在?”。該問題能夠讓學生理解物質(zhì)世界運動變化。第四,“人類如何認知客觀物質(zhì)世界?”。該問題能夠讓學生對本質(zhì)、規(guī)律進行理解。第五,“在了解物質(zhì)世界的基本情況后,人類社會如何發(fā)展?”。該問題能夠讓學生對歷史唯物主義進行了解,深度明確與認識“實踐”。第六,“資本主義社會能夠永恒嗎?”。該問題能夠與讓學生深刻的認識到,資本主義社會終將被社會主義社會所取代。第七,“社會主義社會是一個怎樣的社會?”。該問題的設置能夠幫助學生更好的掌握社會主義的基本原則,并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的獨特性與一般性進行深度認識。
在這樣層層遞進的基本問題設置下,學生能夠更好的完成“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課程的學習,使其形成了更加完整的知識系統(tǒng)以及理論架構(gòu),提升了學習的實效性。
2、問題設置要緊密結(jié)合教材內(nèi)容
相關教師在進行“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課堂教學中,要確保設置的問題與教材內(nèi)容緊密相連,確保以問題為中心教學方法的有效性,最大程度的發(fā)揮出問題的作用?;谶@樣的要求,相關教師在進行實際的課堂教學前,要對教材的內(nèi)容進行充分的了解,并對教材中的重難點進行掌握。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設置的問題要緊密結(jié)合教學的重點,利用問題幫助學生對知識進行更好的理解。例如,相關教師在進行“主要矛盾”的教學中,可以結(jié)合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完成對矛盾原理相關知識的講解。相關教師可以提出“在十九大報告中,提出的新時代我國主要矛盾是什么?”“解決新時代我國主要矛盾的主要著力點是什么?”等問題,讓學生對新時代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進行更深入的理解,并利用“矛盾原理”的相關內(nèi)容,完成問題的回答。在這樣的方式下,使“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課程教學的實效性有所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