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充閭
這是詠梅組詩的第十首。標題是“梅”,通篇也都是做梅的文章,但語句中卻不見一個“梅”字,而梅的標格、風韻,豁然自見。
詩中通篇運用擬人化手法,而且層次分明:首句描繪梅花的外在風貌,冰肌玉骨,傲雪凌霜,一副勇敢斗士的卓犖風范。次句展現(xiàn)梅花立身高潔、自甘清寂的內在品格。原本出身高貴,“本是瑤臺第一枝”,卻羞于依傍瓊樓玉宇,這倒不是由于“高處不勝寒”,而是表明不愿攀高結貴,也不想棲身仙界,只是安于寂靜的空山。這里的“古岑”,顯然是指孤山,愛梅的林和靖所在的處所。第三句,講述梅花的理想、抱負,闡明梅花之所以傲雪凌霜,之所以羞傍瓊樓、苦守孤山,都是為了保持一己的獨立品格,自由心性。“標格”二字,系指梅花的風韻、氣度、風骨。結句力重千鈞,一語破的——豈能因為貪戀富貴而改變初衷,負卻自己的本性(“初心”)?“肯”,是豈肯的省略詞,意思為怎么能夠。古代詩詞中常用,如宋祁詞“浮生長恨歡娛少,肯愛千金輕一笑?”即為一例。
說是詠梅,實際上是詩人托物明志,借梅花以自喻,表達自己的襟抱與追求。清代著名學者王夫之有言:“情、景名為二,實不可離。神于詩者,妙合無垠。巧者則情中景,景中情?!边@里一個重要手法,或者說溝通渠道,就是以所寫景物的自然屬性為依托,充分發(fā)掘其社會屬性、精神質素。譬如詠梅,自古以來,詩人們就是借助梅花這個特定的理想意象,在它的身上融入自己的種種精神寄托,換句話說,從梅花的高標逸韻中尋找平生知己。有的贊賞梅花傲雪凌寒、堅貞不屈的斗爭精神;有的標榜梅花清奇高雅、不卑不亢的氣質風韻;有的彰顯梅花不隨流俗、孤芳自賞的獨特個性;有的張揚梅花與世無爭、淡泊自甘的閑情逸趣。應該說,這些方面,在秋瑾的七絕中,基本上都涉及了,而且有所發(fā)展,有所升華,那就是突出強調了人格獨立和恪守本色、不負初心這兩點精神意蘊。它們充分體現(xiàn)了秋瑾這一近代知識女性的自身經歷和鮮明的個性特征,在今天仍然具有現(xiàn)實意義與時代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