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恒澤
摘 要 黨的十八大、十九大報告及習總書記在北京召開的全國教育大會上的講話指出,要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教育目標。本文通過把立德樹人貫穿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要性和把立德樹人貫穿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幾個著力點進行了分析,認為只有從根本上認識到立德樹人的重要性,并通過有效措施、手段加以實施,才能把德融入教育、貫穿教育,才能達到以德育人、以化育人的目的。
關鍵詞 立德樹人 思想政治教育 創(chuàng)新
中圖分類號:G715文獻標識碼:A
0引言
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堅持教育為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服務、為人民服務,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培養(yǎng)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發(fā)展素質教育,推進教育公平,培養(yǎng)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奔按撕?月10日習總書記在北京召開的全國教育大會上的講話指出,教育要明確新目標,堅持立德樹人。弘揚高尚師德,潛心立德樹人。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根本任務,堅定學生理想信念,增強愛國主義情懷,樹立共產(chǎn)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肩負時代重任,立志扎根人民,奉獻國家。
這些重要講話的核心,就是“立德樹人”,也是對我國高校將來要培養(yǎng)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yǎng)人、為誰培養(yǎng)人的問題的回答。要解決這些問題,我們就必須將“立德樹人”貫穿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之中,新的時代,賦予新的使命,只有用發(fā)展的眼光審時度勢,以改革創(chuàng)新的精神把立德樹人貫穿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能夠更自覺、更主動的推進這一偉大工程的創(chuàng)新;所以,思想政治工作者只有轉變觀念、提高認識,把立德樹人貫穿于思想政治教育。這既是時代發(fā)展給我們提出的客觀要求,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應擔負的歷史重任;從根本上認識到立德樹人的重要性,并通過有效措施或手段加以實施,把德融入教育、貫穿教育,才能達到以德育人、以化育人的目的。
1把立德樹人貫穿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要性
思想政治工作實質就是人與人之間思想的交流和互動,把立德樹人貫穿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過程,是新時代背景下對教育提出的重大課題,目前,已受到全社會的關注。
1.1立德樹人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具體體現(xiàn)
中國作為一個具有五千年悠久歷史的大國,在國際社會中越來越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中國需要有統(tǒng)率性的價值觀引領社會。所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就是要把“立德樹人”貫穿于思想政治教育之中。中國共產(chǎn)黨自建黨伊始,就十分重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歷經(jīng)的抗日戰(zhàn)爭、解放戰(zhàn)爭、國家建設和40年的改革開放,都是以馬克思主義理論作指導,結合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最終取得偉大勝利。所以科學的理論一旦被廣大人民群眾所掌握,就會變?yōu)楦脑焓澜绲木薮罅α俊_@些思想的提出,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深刻總結。是對我黨領導的革命事業(yè)和發(fā)展規(guī)律的科學把握。因此,黨十八大報告、黨十九大報告和9月10日習總書記在北京召開的全國教育大會的講話中 “立德樹人”這一教育方針的提出,都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具體體現(xiàn)和歷史經(jīng)驗總結。
1.2立德樹人是人才培養(yǎng)的力量源泉
《左傳·襄公二十四年》謂:“豹聞之,‘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雖久不廢,此之謂三不朽?!叭松罡叩木辰缡橇⒌掠械?、實現(xiàn)道德理想,其次是事業(yè)追求、建功立業(yè),再次是有知識有思想、著書立說。這三者是人生不朽的表現(xiàn)。“立德”居于人生三不朽之首。可見,當下人才的培養(yǎng)極為注重德行方面。人才培養(yǎng)過程中,道德方面的培養(yǎng)得到了全社會的重點關注,尤其是作為人才培養(yǎng)的前沿陣地——高校。它作為意識形態(tài)最活躍、最敏感的地方,各種思想文化交鋒最前沿陣地,因此,新高教40條提出,經(jīng)過5年的努力,將建成一批立德樹人標桿學校,建設一批一流本科專業(yè)點,進一步引領帶動當前高校專業(yè)建設水平再上一個臺階,使人才培養(yǎng)能力得到全面提升。可見,在高校、專業(yè)建設和人才培養(yǎng)過程中,立德樹人正是為人才的培養(yǎng)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幫助受教育者得到更好的學習條件,為其適應社會發(fā)展提供強的智力支持。
1.3立德樹人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永恒主題
隨著改革開放力度的加大,社會的發(fā)展日新月異,國際形勢變化顯著,東西方思想、文化的交流與碰撞,對受教育者的思想觀念、價值取向和行為方式產(chǎn)生了影響,教師的思想道德也面臨著嚴峻挑戰(zhàn),未來社會充滿著不確定性。學校作為意識形態(tài)前沿陣地,是意識形態(tài)最活躍、敏感的地方、是社會思潮的碼頭,社會上風吹草動,高校都會立刻感知。當前尤其高校存在教師隊伍的思想道德建設重視不夠以及重理論輕實踐、重教書輕育人的現(xiàn)象。社會主義高校培養(yǎng)的人才,不僅應當在科技文化方面具有較高水平,為社會主義建設提供智力支持,而且應當在思想道德素質方面具有較高修養(yǎng),以保證社會主義建設的性質和方向,這是社會主義教育的性質和任務所決定的。所以,在面對社會環(huán)境復雜多變的今天,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無疑會成為實現(xiàn)社會主義辦學方向的永恒主題。
2立德樹人貫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著力點
2.1培養(yǎng)堅定的理想信念、實現(xiàn)人生價值
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是一個人理想信念的具體體現(xiàn)。崇高的理想信念是人生前進道路指明燈,是克服困難、戰(zhàn)勝困難的精神支柱。確立了崇高的理想信念,就有了正確的方向和強大的精神支柱,就會“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就能抵御腐朽思想和奢侈的生活,就能不畏任何艱險困苦。
回首“五四”,正是百年前的革命青年,以天下興亡為己任,高舉愛國者主義旗幟,為救亡圖存,振興中華奔走呼號,與帝國主義、封建主義開展了徹底的、不妥協(xié)的斗爭,喚起了中華民族的覺醒,把中國人民爭取民族獨立和國家強富的斗爭推向了新的起點??梢?,用 “五四”精神塑造青年、用理想信念凝聚青年,用先進典型激勵青年,是高校的職責所在,是教育工作者所肩負歷史使命和社會責任。當今高校培養(yǎng)大學生堅定理想信念應該從以下做起:
一是確立崇高的理想信念。作為21世紀的大學生,既要樹立遠大的共產(chǎn)主義理想,又要堅定不移的走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信念。自十八大以來,習總書記講話中多次指出,教育要明確新目標,堅持“立德”樹人?!昂霌P高尚師德,潛心立德樹人?!眻猿职蚜⒌聵淙俗鳛楦救蝿?,堅定學生理想信念,增強愛國主義情懷。所以大學的教育就是培養(yǎng)學生樹立與社會共同發(fā)展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觀念,把自己塑造成政治堅定、忠誠于黨、遵紀守法、愛崗敬業(yè)、孝老愛親、謙虛謹慎、熱于助人、熱愛生活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二是腳踏實地,做好本職工作。平凡的事情做好就是不平凡、繁瑣的是事情干好就是偉大。李大釗曾說:“腳踏實地就是不馳于空想,不騖于虛聲,而惟以求真的態(tài)度作踏實的工夫。以此態(tài)度求學,則真理可明,以此態(tài)度作事,則功業(yè)可就?!弊鳛榇髮W生的本職任務就是學習,從書本上學,以科學的態(tài)度對待人生,從實踐中學,以務實的精神創(chuàng)造人生,從小事做起,從身邊做起,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實現(xiàn)人生目標。
2.2加強品德修養(yǎng),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加強道德修養(yǎng)過程,實質就是解決自身道德修養(yǎng)矛盾的過程,也就是通過對社會主義道德體系及要求的認知,在社會實踐中,通過對社會道德選擇能力、道德踐行能力,不斷剖析自己、反省自己、不斷的更新自我、超越自我和完善自我的過程。加強道德修養(yǎng)實質就是自我改造、自我陶冶、自我剖析的過程,只有通過對自己內心世界及其行為的反省、革舊圖新,才能增強新的道德情感、提升新的道德信念,才能夠增強新的道德意志和道德行為。加強道德修養(yǎng)的過程實質就是提升一個人的內在道德需要的過程,在道德修養(yǎng)主體自身完善過程中所開展自我批評、自我斗爭,是由自我內在的道德需要所啟動的自主、自覺、自愿的行為,而不是來自某種外部的壓力。
目前,我國正處在前所未有的改革時期,西方各種觀念和社會思潮相繼涌現(xiàn)。并對我國社會生活產(chǎn)生了一定程度的影響。一方面,一些適應新的經(jīng)濟生活和社會生活的現(xiàn)代道德觀念應運而生,比如平等公正觀念、革舊圖新觀念、時間效益觀念、利益價值觀念、義利并重觀念等;另一方面,一些陳舊的、腐朽落后的道德觀念也仍然存在,比如封建的等級觀念、特權思想、宗教迷信思想、男尊女卑觀念以及資產(chǎn)階級的利己主義、享樂主義、拜金主義和腐朽生活方式等。這些以金錢、美色、權力、地位為誘餌的腐朽落后的道德觀念嚴重敗壞了黨風和社會風氣,引起社會道德在某些地區(qū)、某些部門的大滑坡;同時,也嚴重腐蝕了一些意志薄弱者,使他們失去了道德信念,走向墮落。因此,我們必須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和高尚的道德風尚引領社會,并把道德教育引入到教育實踐活動之中,在全社會形成“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等基本道德規(guī)范,使人們的價值判斷力和道德責任感不斷加強、道德水準不斷提高、道德境界不斷提升。
2.3培養(yǎng)教師良好道德品質,樹立良好師德師風
西漢時期著名的教育家董仲舒就主張實行“德教”,他認為“德教”是實現(xiàn)理想的人倫社會的唯一工具。要求將教育過程徹底倫理化。他說“凡以教化不力,而萬民不正也。夫萬民之從利也,如水之走下,不以教化提防之,不能止也?!笨梢?,教師良好的道德品質,對自己、對學生、對社會影響之深,關切之大。中國近代大教育家蔡元培先生,就大力提倡公民道德教育,認為德育是完足人格之本,若無德,雖體魄,智力發(fā)達,也只能助其為惡。作為教師不僅僅是傳道受業(yè)解惑,更重要的是用自己的愛心喚醒學生,教會學生愛父母、愛老師,愛同學,愛社會;用自己的言行感召學生,感化他們愛學習、愛勞動、愛助人、愛創(chuàng)新。只有這樣才能達到以文化人、以德育人,才能凸顯以人為本。
培養(yǎng)教師良好的道德品質,樹立良好的師德師風,就是習總書記在2018年9月全國教育大會上提出的教師作為“人類文明的傳承者,承載著傳播知識、傳播思想、傳播真理,塑造靈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時代重任。”所以教師要做到愛崗敬業(yè)、關愛學生、刻苦鉆研,嚴謹治學、勇于創(chuàng)新、奮發(fā)進取、淡泊名利、志存高遠的要求,以不負黨和人民的希望與重托,在教書育人崗位上為黨和人民事業(yè)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參考文獻
[1] 高等教育出版社中等職業(yè)教育教材,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J].職業(yè)技術,2019,18(01):109.
[2] 張文暉.立德樹人背景下大學校園文化建設探析[J].農(nóng)家參謀,2019(01):137.
[3] 陳澤榜,何家敏.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樹人”價值實現(xiàn)的人性探析[J].山西青年職業(yè)學院學報,2018,31(04):65-68.
[4] 董小龍. 堅持立德樹人,培育時代新人[N].陜西日報,2018-12-27(004).
[5] 翁就勇.立德樹人,樹道德楷模良好形象——習近平總書記7.26講話精神學習[J].智庫時代,2018(52):234+252.
[6] 付敏.立德樹人、育人入心——關于推進高校德育建設探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8(51):87-88.
[7] 熊聰聰,孟憲博,楊巨成.“立德樹人”視域下高校實現(xiàn)全程育人的策略研究[J].中國輕工教育,2018(06):5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