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慶仙
摘 要:語用教學借助一定情境讓學生進行練筆,能讓語言鮮活起來,讓學生無拘無束自由地發(fā)揮情思文采,是提高閱讀教學效率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課堂隨文練筆需要讓學生在感知文本內(nèi)容的基礎上進行。在教學中,教師需要充分運用遷移法,化空白點為練筆點;回歸語言本身,讓學生在語文教學中習得語言,獲得情感體驗。而在文章語言表達中,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挖掘文本,向文本縱深之處拓展延伸,從而有效激發(fā)學生的思維,并有效訓練學生的言語表達能力。
關鍵詞:閱讀教學;讀寫結合;文本語言;語言訓練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19-01-07 文章編號:1674-120X(2019)10-0034-02
猶如空的袋子沒辦法直立起來一樣,干癟的思維、空洞的話語,阻礙著學生習作的進步。一直以來,語文教師都在為提高學生的習作能力而苦惱,學生害怕習作文,教師害怕教作文,久而久之作文教學“為考而教,為考而學,為考而寫”。能不能在不增加學生負擔的情況下增加學生練筆的機會呢?能不能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想動筆,愿意寫,樂意寫”呢?
“模仿是學習的必經(jīng)之路?!眱和兄烊坏哪7履芰Γ處熣n堂教學中應引導學生依托文本,學習使用文本語言,嘗試練習文本語言,遷移運用文本語言,從而在課文隨筆中形成基本的語言運用技能。例如,在教學人教版五年級《鯨》時,抓住“不少人看到過象,都說象是很大的動物……還顯得很寬敞”這一自然段讓學生進行練筆。學生在充分地閱讀之后感悟到作者通過細致的觀察,抓住了鯨的形體特點之大,并運用作比較、列數(shù)字、舉例子、作假設的說明方法有順序地對鯨的特點“大”加以說明,使人對鯨是個龐然大物深信不疑。模仿著課文的說明方法,一位學生寫下了自己對蜂鳥的認識:“有人說麻雀是很小的鳥,其實還有比麻雀小得多的鳥類,那就是蜂鳥。蜂鳥與蜜蜂差不多大小,體重2克左右。蜂鳥種類繁多,大約有300種。它的翅膀非常靈活,每秒鐘能振動50~70次;另外其飛行速度很快且飛得高,一般時速達50千米,飛行高度達四五千米。當它在你頭上飛過時,我們一般只能聽到其聲音,但不能看清其身影?!边@位學生將蜂鳥的形體特點、種類、飛行情況等描述得如此清楚且準確,可見不能忽視兒童的模仿能力。
在文本閱讀中教師應注意語言精彩之處,引導學生將最精彩的語言或段落積累起來,并讓學生學會品味作者謀篇布局、遣詞造句的匠心所在,理解文章的表達方法,讓學生熟練地掌握并有效運用。再如,人教版五年級《猴王出世》中描寫石猴的語言精練生動、節(jié)奏鮮明,作者運用排比、對仗的寫法,讓一只頑皮可愛的石猴形象躍然紙上。為此,教師引導學生仿寫這一排比句。有學生就寫道:“下課了,同學們在操場上做? ? ? ? ? ? ?,踢? ? ? ? ? ? ?,跳? ? ? ? ? ?,打? ? ? ? ? ? ;與? ? ? ? ? ? 為伴,? ? ? ? ? ? 為群,? ? ? ? ? ? 為友、? ? ? ? ? ? 為親;夜伴親人之側,朝學師友之中?!睂W生模仿教材文本語言,仿寫素材往往源于其熟悉的校園或動物,引用擬人、排比的手法表達喜愛之情,用結構相似的句子表達強烈的感情,采用第二人稱,讀起來倍感親切、熱情。這樣的仿寫讓學生從范例中獲取表情達意的語言再建構,降低了學生習作的難度,使學生“練”得快樂。
從教學經(jīng)驗來看,當學生處于興奮狀態(tài)時,其思維往往最為活躍,教師需要抓住隨文練筆的好機會,將對學生語用能力的訓練落到實處。這個時候,學生才“有話可說,有情可抒”。例如,在教學人教版四年級《趙州橋》一課時,在學生潛心閱讀感悟第二自然段時,筆者抓住學生的“興奮點”,引導學生走出課堂,觀察校園中的一處景物,并用這種方法寫一段話。學生們觀察得興趣盎然,當然寫的內(nèi)容也就更形象逼真了。
有的寫“校園的炮仗花”:“圍墻上的炮仗花美麗極了!飽滿多汁的藤蔓自然地螺旋起來,多么像數(shù)學老師那迷人的卷發(fā)兒!一團團、一簇簇、一串串的炮仗花在這些卷發(fā)之間亮出來。有的花瓣伸出細長的‘舌頭,盡情地吮吸著大自然的甘露;有的花瓣全展開了,高傲地仰著頭,如同朝氣蓬勃的同學們,為美好的未來勇往直前;有的還是花骨朵兒,活像一尊‘迫擊炮,隨時準備擊敗敵人……”
有的寫“校園的文化小公園”:“文化小公園是我們駛向知識天堂的橋梁!最吸引我眼球的是那位舉世聞名的老師——孔子。他整天默默無聞地站在小公園中央,身披長袍,穿著船形鞋,腰佩戒尺,雙手作揖,臉上總是掛著慈祥的笑容,好像在對同學們說:‘同學們,學無止境,你們一定要勤學好問,刻苦鉆研,不斷進??!他的正前方有一個精致的大花壇,花壇上有一本大石書,上面刻著許多他的語錄。它時刻鞭策著我們要學習孔子的品行!你瞧!石書旁的花草樹木也正在聆聽教誨呢!……”
這樣的課堂仿寫練筆,有章可循又源于生活,學生的練筆不枯燥,有血有肉,流露出自己的童真童趣,仿佛與花兒嬉戲,仿佛在聆聽圣人的諄諄教誨。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在親近自然中逐步掌握寫作技巧。這種練筆的心情是最美的,興趣是最濃的。
又如部編版三年級《大自然的聲音》課堂練筆是這樣設計的:“風之曲多么美妙?。〔灰粯拥娘L會帶給我們不一樣的聯(lián)想,會帶給我們不一樣的感受。作者用這樣一個長句子,用這樣一個神奇的標點——分號,將微風和狂風這兩種不同的美妙連在了一起,讓我們讀后不禁感嘆‘風不愧是大自然的音樂家。風這位音樂家只演奏了這兩種音樂嗎?你從哪兒知道的?不一樣的聲音,不一樣的音樂,會帶來不一樣的感受。讓我們拿起筆吧,學著作者先寫聯(lián)想,再談感受,選擇不同季節(jié)的風,或者吹過不同樹葉的風來寫一寫吧。注意,兩種風中間用上一個分號。老師還給同學們提供了一些參考詞語在作業(yè)紙的下面,同學們可以選用,也可以用上自己平時積累的生動的詞語。如當___________,讓人感受到___________;當___________,令人感受到___________?!?/p>
整堂課余韻悠長,既有動情朗讀,又獲美妙感受,再拓展言語訓練,充滿濃濃的語文味,學生也陶醉在大自然美妙的聲音中……
在教學中,教師需要充分運用留白的練筆機會,化空白點為練筆點。例如,部編版二年級《當世界年紀還小的時候》一課,一位教師這樣引導:“課文最后一個自然段的省略號,它告訴我們,當世界年紀還小的時候,還有很多事物在發(fā)生變化。下面就請同學們學習課文天馬行空的想象來寫寫其他事物的變化?!睂W生暢游在他們神奇的想象空間之中,心靈變得更柔軟。有學生寫道:“空氣開始學造氧氣,學著怎么融為一體。它也試過做別的事,但是都沒有成功。譬如說壓東西,它輕輕的身子還沒壓下去,自己反而被彈飛了!”還有學生寫道:“向日葵不知道自己該學些什么。學轉(zhuǎn)動嗎?但是它不知道哪兒風景美。它一直無法決定,有時候向東看,有時候向西看,所以把太陽當目標,它學會的是跟太陽轉(zhuǎn)。”……學生在這個練筆過程中既學會了獨具匠心的語言表現(xiàn)形式,又領悟了這個省略號的“此時無聲勝有聲”。
有些文章結尾急鋒收筆,卻雋永無窮。在教學中,教師需要善于抓住這種“余音”采擷,生發(fā)開去。例如,部編版二年級《蜘蛛開店》教學中,教師可以這樣引導學生根據(jù)課文結尾展開想象續(xù)編故事:可以寫蜘蛛回到網(wǎng)上,繼續(xù)以前的日子;可以依據(jù)童話結構反復的特點來寫“賣什么——寫招牌——顧客來了——結局怎樣”;可以寫蜘蛛改變經(jīng)營方式;可以寫蜘蛛改變計價方式,口罩按大小、進價賣,圍巾按長短、進價賣,襪子按多少只計價;也可以寫蜘蛛改變生產(chǎn)方式,招聘合作伙伴,共同分擔任務……這樣的想象練筆設計,從課文的情境中延伸,一脈相承,有效拓寬了學生的思維空間,使“言”與“意”緊密相融,豐富了課文的內(nèi)涵。
在文章語言表達中,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挖掘文本,向文本縱深之處拓展延伸,從而有效激發(fā)學生的思維,有效訓練學生的言語表達能力,更重要的是要讓學生在想象中拓展文本,與文中的人物產(chǎn)生心靈的碰撞和情感的共鳴。例如,人教版六年級《窮人》一文的結尾處余意未盡,給讀者留下了廣闊的想象空間。為此,教師可以設計“結合課文內(nèi)容,展開想象續(xù)寫《窮人》”的練筆(作業(yè))。有個學生寫道:“‘你瞧,他們在這里啦。桑娜拉開了帳子。只見兩個金色卷發(fā)的男孩正安詳?shù)厮?,一個孩子的肚子露了出來,漁夫連忙幫他掖好被子?!÷朁c,別吵醒他們。漁夫輕聲地對桑娜說。第二天,天陰沉沉的,海浪怒吼,西蒙靜靜地躺在竹排上,任海風吹向遠方,兩個金發(fā)男孩也在送葬的隊伍中。高山默默,海浪滔滔,哭聲不止。”
要判斷學生的練筆能不能“直立”起來、豐富起來,就需要看學生有沒有將生活裝進去。例如,在教人教版五年級《走遍天下書為侶》一課時,教師布置的課后練筆:“假如你獨自旅行,會帶上什么東西呢?寫一寫你自己的想法?!焙芏鄬W生都會在其家庭、校園內(nèi)日常生活中找到興趣點、興奮點,他們個性鮮明,各抒己見。于是,喜歡畫畫的學生便選擇“畫板”為侶,描繪鷹擊長空,魚躍龍門;喜歡歌唱的學生便選擇“MP3”為侶,走進深山老林聆聽自然的美妙之聲,站在高山之巔縱情謳歌;喜歡寵物的學生便選擇“心愛的寵物”為侶,漫步河堤,飽覽美景,體會人生……“生活是作文的源泉”,語文教師在隨文練筆教學中巧妙引導學生將那些細微、感動、熟悉的生活素材演繹成筆下的“文本語言”,才能讓學生抒發(fā)內(nèi)心的感悟。
總之,教師只有潛心會文,找準文本的“切入點”,提煉閱讀教學的“遷移點”,抓住學生的“興奮點”,捕捉學生作文基礎的“生長點”,才能有效地設計練筆訓練,真正做到以讀促寫、以讀代寫、讀寫雙贏。
參考文獻:
[1]陳碧英.閱讀教學中“隨文練筆”的落點選擇研究與實踐[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07,4(11):77,105.
[2]葉梨仙.例談隨文練筆,讓讀寫共贏[J].小學教學研究,2012(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