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榮強
摘要:本文首先列舉了高校校園安全風險的常見類型,并從社會、家庭、院校、大學生等維度,論述了引發(fā)高校校園安全風險的主要因素。進而分別從構建科學完善的校園安全法律機制、實施校園警察模式并加強部門協(xié)作、加大校園安全防范教育及管理力度、制定多樣性的社會教育服務系統(tǒng)等方面,提出了高校校園安全風險防范的有效措施。以期為高校校園安全風險預防和治理工作提供參考,進一步保障當代大學生的身心健康發(fā)展。
關鍵詞:校園安全風險;主要類型;引發(fā)因素;防范措施
doi:10.16083/j.cnki.1671-1580.2019.05.033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1580(a019)05-0135-04
我國高等教育事業(yè)呈現出良好的發(fā)展態(tài)勢,不僅院校數量不斷增多,同時各大高校自身的辦學規(guī)模也越來越大。在這樣的背景下,高校校園安全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校園安全將直接影響高校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同時也是當代大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的重要保障。近些年來,不管是自然災害導致的人員傷亡,還是生活中發(fā)生的人身傷害,都側面表明了高校校園安全所面臨的巨大挑戰(zhàn)。并且,由于當前許多高校都實施開放化的辦學體制,校外人員可以隨意進出校園,這就為不法分子提供了作案機會,進一步增加了校園安全風險隱患。對此,怎樣有效防范高校校園安全風險,確保廣大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是高?,F階段應重點思考和解決的課題。
一、高校校園安全風險的主要類型
(一)突發(fā)事件風險
由于高校突發(fā)事件的主要對象是校內師生這一特殊群體,因此,其具有危害性、敏感性、非常規(guī)性以及低發(fā)性等特征。高校突發(fā)事件的種類具體包括事故災難類、安全類、自然災害類、群體類與公共衛(wèi)生類等。其中,事故災難類主要有火災、服務保障、周邊安全、交通等;安全類主要有校園犯罪行為和恐怖襲擊行為;自然災害類有地震、生物、氣象等災害;群體類包括在校大學生群體非法集會、游行、鬧事、集體逃課、示威等;而公共衛(wèi)生類則主要有重大傳染病、集體性無任何原因疾病以及食品中毒等。
(二)人身安全風險
高校雖說在保障大學生自身安全方面整體效果比較滿意,秩序也較為穩(wěn)定,已經達到了學生日常學習與生活的基本要求。但并不能說明高校校園不存在人身安全方面的風險隱患。比如,校內大學生因在宿舍使用違規(guī)電器而引發(fā)的火災;校園由于人數居多,或是周圍車輛密集而引發(fā)的交通事故;校園各種盜竊及詐騙案件,等等。當代大學生在生理上已經發(fā)育成熟,可他們的心理發(fā)育卻相對比較滯后,當他們在成長中遇到學習、就業(yè)、交際、情感等問題時,極易產生相應的心理疾病,甚至還會導致他們自殺、犯罪等。目前,許多大學生都缺少安全防范意識,對待安全問題無法及時有效地做出反應,這為他們的人身安全帶來了較大隱患。
(三)校內設施風險
高校校內基礎設施風險指的是高校購買的硬件設備的風險,是因高校自身安全管理上的缺失及設施保障制度的漏洞而導致的潛在風險。高校內部基礎設施風險具體有教學樓設計不合格,造成走廊狹窄的安全隱患;校內缺少衛(wèi)生飲水的安全隱患;體育與實踐教學場所、教學設備與工具質量不達標的安全隱患;防雷、消防與電力設施不符合安全標準而引發(fā)的安全問題;校內食堂衛(wèi)生不達標的安全隱患。高校基礎設施沒有達到相關的安全質量標準,通常是因為某些不法承包方在施工中隨意偷工減料所導致的。并且由于標準不明確,甚至缺少硬性標準,校內裝修以及購買教具等都將會引發(fā)師生上課環(huán)境的中毒風險。此外,高校部分設備存在松動及老化等問題,沒有及時對設備進行定期檢查,因疏忽或是忽視校內基礎設施的維護,造成建筑物倒塌與墜落等情況,進而傷及到廣大學生,該類事故也屬于基礎設施風險范疇。
二、引發(fā)高校校園安全風險的因素
(一)社會因素
我國社會當前正處在關鍵的轉型階段,大量的社會問題相繼出現,社會沖突明顯,加上受到不同社會思想的影響,大眾價值理念與行為方式也發(fā)生了轉變。某些不法分子由于對社會有著嚴重的不滿和仇視心理,因此,將高校校園作為了宣泄的場所。一些商家對大學生群體的消費心理比較了解,高校周邊的飯店、流動攤位眾多,受到廣大學生的喜愛??蛇@些流動攤位販賣的食物往往不符合食品衛(wèi)生安全要求,食物中毒的情況經常發(fā)生,嚴重阻礙了當代大學生的健康發(fā)展。此外,社會整體環(huán)境對高校大學生的心理與言行也有著一定的影響。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不同價值觀念進入校園,不良文化在網絡中廣泛傳播,這不僅擾亂了正常社會秩序,同時不良社會風氣也不利于大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進而致使大學生出現各種社會問題。
(二)家庭因素
家庭的整體規(guī)模與結構、家長教育方式、父母個人品行以及家庭物質條件等方面,都會對當代大學生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而以大學生為主要行為主體的高校校園安全風險,通常會受到學生家庭中各種因素的影響。在日常家庭生活中,大學生家長的品行會在某種程度上成為孩子的參照,通過父母平時的言行表現,學生在學習與模仿中,會逐步將其轉變成個人的一套行為系統(tǒng)。在當今時代,由于大部分家長工作比較繁忙,沒有充足的時間與子女進行溝通,經常會忽略子女內心的真實感受,很多家長對孩子成長中的心理發(fā)展規(guī)律并不了解,再加上許多大學生平時住校,因而使他們的心理障礙無法得到及時疏通,造成各種心理問題,引發(fā)校園安全風險。家庭關系的淡化對大學生有著巨大影響,會讓他們對父母、學校以及社會缺少信任,對個人所生活的環(huán)境產生質疑,不相信周圍的同學,碰到問題也不會主動與同學或是家長進行交流,一般通過電視與網絡平臺來解決問題。
(三)高校因素
高校是銜接家庭及社會的紐帶,近些年來,不斷出現的各種校園安全問題與高校安全管理、校園文化建設有著緊密關系。校園安全風險在一定程度上,還源自于校園的特殊性。首先,高校師生和社會進行接觸的機會不多,且時間也有限,個人保護意識及防范能力都明顯較弱,容易受到侵害。其次,當前大部分高校都是寄宿制度,校園財產比較集中,校內先進的設備以及師生個人財產極易受到侵害。最后,高校人口密度較高,且許多高校校園都對外開放,各種人員隨意出入,多種不良信息及錯誤行為都將會對大學生產生負面影響,進而導致校園安全事故的原因逐年增多。此外,校園安全事故不斷發(fā)生,根本原因還與高校缺少相應的教育和指導有關。某些校園安全事故是由當代大學生扭曲的心理所導致的。針對現階段日益嚴峻的就業(yè)形勢及高校的不斷擴招,讓高校學生越來越多,加大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難度,致使高校的教育和指導無法及時進行,不能有效疏通大學生的心理障礙,從而導致他們運用偏激、病態(tài)的錯誤行為去報復社會與家庭。
(四)學生因素
當代大學生正處在個人價值觀、人生觀等形成的重要階段,這一階段的大學生對新鮮事物有著較強的好奇心,且善于模仿,由于他們從小受到家長的保護和寵愛,使他們形成了一定的個人主義,對某些事情會產生逆反心理。與此同時,這一時期的大學生還存在報復情緒,過于注重義氣,對社會閱歷較少的當代大學生而言,他們分辨是非的能力不足,碰到問題無法有效控制個人情緒,在解決問題上通常會忽視社會行為準則,一般會采取自己通過各種渠道學習到的極端方法去處理問題,進而導致事態(tài)更加嚴重,促使校園不良事件的發(fā)生。引發(fā)高校校園風險的另一因素,便是大學生個人對校園安全不夠重視,當代大學生家庭物質條件較好,對人身、資金等方面的安全預防意識相對薄弱,對高校校園安全不夠關注,許多大學生都覺得校園安全風險和自己沒有關系。
三、高校校園安全風險防范的有效措施
(一)構建科學完善的校園安全法律機制
首先,應建立《校園安全法》,構建統(tǒng)一的校園安全防范體制,明確高校安全指標,確立高校和管理部門的安全職責。西方國家如日本、加拿大和美國等,都建立了符合本國實際情況的《校園安全法》,讓各種校園安全風險預防工作的實施均有法律依據。校園安全關系有著綜合性特點,其不僅包含縱向從屬性特點的教育行政關系,同時也含有橫向對等性特點的教育民事關系,這種雙重法律關系急需對應的法律對其進行調整。《校園安全法》是教育行業(yè)專門的安全法律,應由國家常務委員會來構建,以此來保障法律地位?!缎@安全法》要將政府部門、高校及個體等在校園安全治理中的權限和利益、責任和義務、獎勵和懲罰進一步明確,具體可從以下幾方面著手。其一,應規(guī)定不同級別的教育行政主管部門確保校園安全的詳細職責。其二,應規(guī)定高校在校園管理過程中的權利、責任以及法律責任追究體制,科學劃分高校、家長與社會三方的責任。其三,應規(guī)定高校校園日常管理機制與應急處理機制。
其次,應健全有關法律、行政規(guī)定和規(guī)章制度文件,高校應借鑒西方發(fā)達國家法律制定的經驗和教訓,將校園安全視為最基礎的人權,從體制上構建一套預防不安全因素的體系,構建立法觀念明確、層次分明、配套健全的校園安全法律體制,進而將校園安全防范工作納入到法律性管理范疇中。此外,高校校園章程是我國法治以及高等教育法律治理的詳細表現,應將高校的重要事宜納入到其中。對此,高校要將保障校園安全視為表現基礎人身安全權益的事項,并將其作為高校管理部門的職責納入到校內章程中。
(二)實施校園警察模式并加強部門協(xié)作
隨著近些年各大高校的不斷擴招,逐漸使其呈現出更加開放及包容的特征,而高校面對校園安全的整體形勢也更為嚴峻,校園治安狀況比較復雜,這讓高校校園安全無法得到有效保障,且校園安全范疇愈發(fā)廣泛。高校的教育屬性及其費用來源將直接影響著院校自我保衛(wèi)能力的高低。針對這一問題,美國高校校園實施的警察機制值得我國各大高校借鑒和學習,校園警察機制是校園安全風險防范和管理的重要特色,從1990年開始,美國議會便制定了《校園安全法》,充分肯定了校園警察機制,進而以聯邦法的方式明確了校園警察機制在法律中的重要地位。基于我國當前日益嚴峻的高校校園安全治理形勢,以及校園內部安全保障人員素養(yǎng)較低等現狀,我國各大高校也可嘗試性地采取這樣的校園警察模式。詳細來說,要求校園警察可以不從屬于高校,其工作者是《人民警察法》當中制定的人員,是有著國家公務員身份的正規(guī)警察機構的工作者,校園警察部門要納入到當地警察機關的管理范圍中。雖然高校校園警察部門與有關部門分開設立,但緊密合作才能真正保障工作的有序開展。在實際工作中,警察部門對高校的安全工作加以指導,而高校則對警察部門的各項工作積極協(xié)助,以此來建設和諧的校園環(huán)境。
多樣性的運作、多個部門的協(xié)作是高校校園安全防范工作成功的關鍵所在,因為高校校園安全事件的發(fā)生有著眾多不明確的因素,比如時間、種類以及參加主體等,這就要構建一個能夠有效整合院校各種資源,以公私合作關系為主的戰(zhàn)略性聯盟。在這一框架當中,各種組織部門利用自身內部資源,共同為廣大師生提供健康穩(wěn)定、安全有序的學習、生活與工作環(huán)境。并在實踐過程中,消防、網絡、公安、醫(yī)療、交通等不同部門,可在高校校園成立管理小組,重點用于承擔校園安全管理工作。
(三)加大校園安全防范教育及管理力度
高校應重視并加強日常安全防范教育和管理,當代大學生也要努力提升自身的校園安全知識以及防范意識,將校園安全風險降到最低值。經實踐證明,大多數校園安全事件都是可以進行預防和控制的。高校應積極宣傳校園安全法律制度知識,定期組織校園安全專題講座,注重大學生的思想教育,對心理存在障礙的大學生應盡早發(fā)現并正確引導。通過各種宣傳與教育活動的開展,充分弘揚科學和理性,體諒和包容,避免校園暴力事件的發(fā)生,借此來強化當代大學生的價值觀教育。
此外,高校還應將校園日常安全管理融入到行政管理工作中,根據規(guī)范引導部門合理分工,將臨時性的校園安全事件處理機制轉變成長效性與專門化,成立安全處理工作小組,為高校校園安全事件處理提供完備的組織保障,真正做到事發(fā)之間迅速報警、事發(fā)過程應急響應與及時處理、事發(fā)之后妥當安撫,并總結經驗,進而加強各種防范措施。
(四)制定多樣性的社會教育服務系統(tǒng)
在社會價值觀念多樣化、各種信息繁雜的背景下,針對當代大學生群體不可單純地使用過去的行政管理方式,對他們的違法行為也不能只是運用常規(guī)性的打擊方式。因為傳統(tǒng)做法將會削弱大學生在社會中生存的自信,可能還會讓他們產生逆反心理,進而出現報復行為。合理有效地教育、指導以及源于社會各個領域的關心和幫助,才是促進大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的關鍵。對此,應構建由政府部門、高校、社會機構及社會志愿者同時進行服務的多樣性社會教育系統(tǒng),利用不同的社會管理方法實施社會預防及把控,切實發(fā)揮社會中介機構組織聯絡院校、個人及家庭的紐帶作用,強化社會工作人員與高校、學生和家庭之間的溝通和交流,全方位地預防校園安全風險。
由于政府自身職能的變化,服務型政府的觀念逐漸深入人心,由政府部門轉讓社會能夠承擔的職能,讓社會中介機構在法律規(guī)定范疇內從政府部門購買相應的服務,以此來實現政府職能的有效轉換,更好地提高社會服務的整體效率與質量。社會工作的手段可以充分彌補高校在處理校園安全事件過程中的各種不足。社會工作人員可以及時發(fā)現問題,利用社工的思想對存在問題的大學生加以正確指導,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和人生觀念,培養(yǎng)大學生健康的心態(tài),促使他們健康成長,并維護廣大學生的合法權益,防止他們出現違法違紀行為。詳細來說,可從以下幾個層面人手。其一是政策層面,利用政府部門的引導構建完善的政策法律規(guī)定,為社會工作人員實施各項工作提供有利的體制保障,實現對高校大學生不良行為的全程監(jiān)管。其二是社會中介機構層面,社會中介機構應進行自主運行,積極組織專業(yè)培訓,創(chuàng)新工作方式,逐步提高社會工作服務的整體水平。最后則是社會教育服務體制層面,在其教育體制被社會充分認可后,應調動社會各界力量,促使他們踴躍加入到校園安全防范中,不斷拓展社會志愿者團隊,進而更好地為當代大學生提供高質量的服務。
四、結語
高校校園安全問題是社會各界高度重視的問題,隨著各大高校校園安全事故的頻繁發(fā)生,讓校園安全風險防范工作顯得愈發(fā)急切和重要。高校應全面了解校園安全風險的幾大類型及各種源頭,并要深刻意識到安全風險防范工作的現實意義和價值,進而通過構建科學完善的校園安全法律機制、實施校園警察模式并加強部門協(xié)作、加大校園安全防范教育及管理力度、制定多樣性的社會教育服務系統(tǒng)等有效路徑,構建科學完善的校園安全風險防范體系。從根本上改善校園安全環(huán)境,實現安全管理資源的合理分配,遏制突發(fā)事件,真正提高校園安全風險防范能力,為廣大學生的健康發(fā)展提供有利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