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佳佳
[摘要]《彩色的面紗》是毛姆唯一一部以故事情節(jié)而不是人物形象為契機發(fā)展而成的小說。國內外專家學者從不同角度對毛姆的這部作品進行了解讀和研究,但較少有學者深入研究其現(xiàn)代主義主題。本文旨在分析作品中所體現(xiàn)的現(xiàn)代主義主題,包括異化、幻滅、死亡以及對自我身份的追尋等主題,以便讀者加深對這部作品的深刻理解。
[關鍵詞]《彩色的面紗》;現(xiàn)代主義主題;異化;幻滅;死亡
[中圖分類號]11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5918(2019)05-0190-03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9.05.084 [本刊網址]http://www.hbxb.net
一、引言
威廉·薩默塞特·毛姆是英國著名的小說家,戲劇家,短篇小說家,被公認為“二十世紀用英語寫作的最為流行的作家之一”,其作品以尖銳反諷的筆鋒,豐富的思想和深邃的人性洞察力而著稱?!恫噬拿婕啞穭?chuàng)作于1925年,這是他唯一一部以故事情節(jié)而不是人物形象為契機發(fā)展而成的小說。
現(xiàn)代主義被認為是二十世紀西方最具有影響力的思潮之一。20世紀初混亂動蕩的社會局勢,工業(yè)物質文明空前展對人性的異化以及現(xiàn)代主義思潮的興起對毛姆的創(chuàng)作產生了深遠影響。現(xiàn)代主義主題主要表現(xiàn)為深刻揭示人的異化感、焦慮感和幻滅感。毛姆的《彩色的面紗》主要圍繞以下幾個主題:異化、幻滅、死亡及對自我身份的追尋等現(xiàn)代主義主題。
二、異化的彌漫
(一)婚姻的冷漠
賈斯汀太太是一個冷漠殘酷、工于心計又雄心勃勃的女人。賈斯汀先生勤奮踏實,但是剛愎自用。賈斯汀太太雖看不起丈夫,但她只能通過丈夫才能出人頭地,提高自己的社會地位。所以她總是想方設法駕馭丈夫按自己的喜好行事,毫無憐憫地苛責丈夫,直到他向自己屈服。近三十年來,他一直扮演著忠誠的好丈夫角色。雖然賈斯汀先生內心不情愿,但從未貶損過他的妻子。盡管他們總是假裝彼此相處得很好,但實際上,他們貌合神離,婚姻關系非常冷漠。賈斯汀夫人因病去世,賈斯汀先生本應抱有痛失妻子的悲傷。但當凱蒂回到家中,她察覺到了父親想要掩飾的“一種解脫,一種發(fā)自內心的解脫”,(阮景林,2006:244)她感受到了父親在擺脫母親精神壓迫下的自由。妻子的去世讓他如釋重負,重獲自由。他們看似相敬如賓,互敬互愛的婚姻背后是彼此的厭惡與冷漠。
(二)親情的疏離
多年來,賈斯汀負擔全家的衣食來源,但由于收入微薄無法提供更奢華的生活而受到家人的蔑視?!八膬蓚€女兒從不把他看成父親,只當作錢袋。在女兒們看來,為了供她們衣食,他理應忍辱負重,這是順理成章的事。女兒們本來就對他漠不關心,眼下,他一步失算,財源減少,她們就更不把他放在眼里了。(阮景林,2006:16)”他的兩個女兒只把他視為收入的來源,而從未表露出她們對于父親的愛,她們從未真正地關心和體諒過自己的父親,也沒有盡過孝道。她們認為,父親微薄的收入不足以讓她們過上奢侈的生活,因而對于父親有種憤怒的蔑視。對于她們而言,賈斯汀先生更像是一個陌生人,在父母與子女關系中,沒有親情的流露,只有金錢關系。
凱蒂和多蘿茜姐妹之間的關系也非常冷漠。凱蒂從小天生麗質,容貌姣好,而妹妹多蘿茜相貌平平。賈斯汀太太一直把希望寄托在凱蒂身上,希望她能嫁一位年輕、富有的丈夫。多蘿茜多年以來一直生活在姐姐的光環(huán)和優(yōu)越感之下,而且兩姐妹之間也暗藏競爭。凱蒂年過25歲,依然未婚。然而,妹妹多蘿茜已與一位富有的外科醫(yī)生訂婚。多蘿茜的訂婚極大地挫敗了她一直以來的驕傲和優(yōu)越感。凱蒂為了躲避母親的責備又唯恐妹妹趕在自己之前結婚,于是她匆忙嫁給沃爾特。
賈斯汀一家看似幸福,實際上家庭關系并不和諧。夫妻之間的婚姻關系非常冷漠,父母和子女之間以及姐妹之間的親情異常疏離。
三、理想的幻滅
(一)賈斯汀太太的幻滅感
賈斯汀太太的父親是一位英國王室顧問律師,有望成為一名大法官,然而他最終優(yōu)柔寡斷,躊躇不前,這讓賈斯汀夫人憤怒而失望。當時,由于女性很難通過職業(yè)謀生,野心勃勃的賈斯汀夫人只能通過婚姻來取得成功。她父親說賈斯汀先生大有作為,前程光明。因此,她嫁給了伯納德·賈斯汀先生。起初,她把希望寄托在丈夫身上。賈斯汀先生雖然勤勞肯干,但多年來事業(yè)上并沒有太大起色,仍然是一名初級律師。她后來發(fā)現(xiàn),丈夫并不如自己想象中那樣有雄心壯志。因此,她倍感沮喪和失望。她想通過婚姻來實現(xiàn)自己理想的希望破滅了。于是,賈斯汀夫人只能把希望寄托在頗有姿色的女兒身上。
(二)凱蒂的幻滅感
凱蒂當初草率嫁人是為了躲避母親的責備和不輸給已經訂婚的妹妹,她和沃爾特之間的婚姻帶有很強的功利性,并沒有堅實的感情基礎。由于兩人性格迥異、沒有共同的興趣愛好,也沒有共同語言,凱蒂很快意識到嫁給沃爾特是一個錯誤的決定。當她遇到風度翩翩,英俊瀟灑的總督助理湯森時,她與湯森發(fā)生婚外情。在她眼中,湯森完美無缺,她認為湯森才是自己理想中的丈夫,他們之間才是真正的愛情。在私情被發(fā)現(xiàn)后,她與丈夫進行談判時,凱蒂自豪地向丈夫宣告自己與湯森的愛情,為自己找到真正的“幸?!倍院馈!八嫘膶嵰獾貝壑?,他熱烈地愛著時,我也同樣地愛著他。既然你已知道了,我也不準備否認任何事情。我干嗎還要否認呢?我們相愛已經一年了,我為此事感到自豪?!保ㄈ罹傲?,2006:63)但當凱蒂得知丈夫要帶她去正在發(fā)生瘟疫的梅潭府。便滿懷希望去向情人湯森求救,希望能與他結婚,擺脫目前的困境,但卻遭到了湯森的拒絕和無情地拋棄?!斑@當然不是什么小插曲。但你知道,你要讓我去跟那位我相當信賴的妻子離婚,然后給你結婚,繼而毀了我的事業(yè),你要的也太多了。”(阮景林,2006:77)對湯森而言,他和凱蒂的風流韻事只是為了滿足他丑陋的情欲。當他們的婚外情被發(fā)現(xiàn)后,他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的事業(yè)是否會受到影響,全然不顧凱蒂的艱難處境。最終,凱蒂認清了湯森的真面目,她在湯森心中只是一個玩偶和犧牲品,她對湯森愚蠢浪漫的幻想被打得支離破碎。倍感絕望的凱蒂只能答應隨丈夫一起前往瘟疫肆虐的梅潭府。
在凱蒂到達梅潭府之后,沃爾頓的一番話讓她看清了湯森的虛偽的面孔。他對湯森非常熟悉,“他有時也干點拈花惹草的勾當,但不會太過分。這個人鬼得很,他不敢搞得太明顯,招惹麻煩。當然,他不是那種容易感情沖動的人,只是愛虛榮。喜歡別人崇拜他”(阮景林,2006:92)。凱蒂聽完沃丁頓的分析后,徹底看清了湯森虛偽的本質。因此,凱蒂不僅為自己之前所做的羞恥行為而羞愧悔恨,而且她對湯森膚淺的認識也演變成了自己的幻滅感令她痛苦不已。
四、死亡的啟示
(一)沃爾特的死亡
當沃爾特發(fā)現(xiàn)凱蒂與湯森私情后,他給了妻子兩個選擇,要么她陪他到梅潭府應對霍亂疫情,要么他起訴離婚。沃爾特和凱蒂來到梅潭府之后,他整日埋頭于工作中,經常工作到深夜。他冒著生命危險醫(yī)生病人。起初,他提出的條件為了報復妻子的不忠。然而,隨著時間的流逝,他們的不和諧的關系逐漸緩解。凱蒂試圖讓他消除內心的仇恨。沃爾特逐漸傾向于原諒她。他對凱蒂說:“想必你知道,把你帶到這來,就等于我寬容了那個過錯?!保ㄈ罹傲郑?006:172)。
在兩人關系逐漸緩和的時候,不幸的是,沃爾特感染了霍亂。沃爾特臨死前,凱蒂心里只有一個念頭,只想盡自己最大的努力讓沃爾特拔除毒害他靈魂的積怨,讓他安心離世?!拔譅柼?,我求你原諒我?!薄拔覟樽约簩δ惴赶碌倪^錯而深感抱歉,這讓我痛悔不已”(阮景林,2006:194)?!拔仪竽阍徫摇N椰F(xiàn)在沒有機會表示我的悔改??蓱z可憐我吧,我懇求你原諒我?!保ㄈ罹傲?,2006:195)。沃爾特的死亡在凱蒂的成長中發(fā)揮了積極作用。面對死亡,她開始反思,發(fā)現(xiàn)之前的所為是如此荒唐羞恥。在丈夫去世時,她并不像以前一樣,只關注自己的快樂,她考慮的全然不是自己,而是深深懺悔自己的過失,懇求丈夫的原諒,想讓沃爾特在去世前消除內心的怨恨和她和解。
(二)賈斯汀夫人的死亡
賈斯汀太太是一個殘酷又霸道的女人,她一生所有的努力和算計都是為了實現(xiàn)她的野心。她的家人甚至也被視為實現(xiàn)她的夢想和野心的工具。雖然她是個野心勃勃的女人,但她最終未能實現(xiàn)自己的宏圖大志。凱蒂回到家后,她看見母親躺在床上,雙手溫柔地交叉放在胸前,她這輩子也無法忍受這樣的姿勢,死亡掠去了她臉上的卑劣狹隘,只留下性格的印記。當凱蒂看著這個冷酷跋扈的女人安靜地躺在那里,她那些微不足道的目標全都被死神挫敗,她頓時對母親感到一絲悲憫之情。她突然意識到,母親窮其一生都在謀劃算計,她所期望達到的目標其實是一些毫無價值和意義的事情。母親的去世引發(fā)了凱蒂對生命的意義的沉思,她開始思考自己人生的真正意義。
五、自我的追尋
(一)對人生意義的思考
凱蒂在梅潭府的生活,開啟了她的自我覺醒和自我成長之旅。在到達那里之前,凱蒂對我自我的認識并不清晰,她不明白生活的意義,也不明確人生的理想和目標。女修道院院長和圣約瑟夫修女對凱蒂的自我成長有著深遠的影響。初次參觀修道院,凱蒂看到了修女們冒著極大的生命危險照顧哪些感染霍亂的病人和孤兒們。她被修女們無私奉獻的精神所感動。她開始意識到,世界上有很多人需要幫助,有很多有意義的事情值得去做。同時,她發(fā)現(xiàn)以前自己是多么自私,為之前的羞恥行為感到愧疚。修道院的工作不僅給予了凱蒂前所未有的成就感,也讓她的生活更有意義?!皠P蒂突然有種奇怪的感覺,似乎自己正在成長。一刻不停地忙碌分散了她的心思,窺見他人的生活、他人的視界喚醒了她的想象?!保ㄈ罹傲郑?006:149)。女修道院院長和圣約瑟夫修女的樂觀和自我犧牲精神令凱蒂深受觸動,逐漸讓她理解了生活的真正意義。
(二)對父親態(tài)度的轉變
凱蒂的自我成長還體現(xiàn)在她對她父親的態(tài)度變化。過去,凱蒂只把父親當成收入來源而不是親人。她從來沒有真正關心過父親。凱蒂回家后,看著年邁、孤獨的父親,她內心充滿內疚和悔恨。“她隱隱約約地看出三十年來積壓在父親內心的所有痛苦。”(阮景林,2006:250)“一想到我們一輩子那么壓榨你,卻從來沒有任何報答,我的心就沉甸甸的。對你甚至沒有一點點的愛,恐怕您一直都過的不太愉快,您愿意讓我彌補一下以前的過失嗎?”(阮景林,2006:251)。她意識到她的父親從來沒有虧欠過她,多年來一直任勞任怨地擔負著家庭的責任。為了彌補她之前的過失,她決定陪同父親一起去巴哈馬群島任職,盡自己的孝心,好好照顧年邁的父親。
(三)對未來生活的期待
在凱蒂經歷了生活的苦難之后,凱蒂已經成長。她在與父親談話時,表達了自己未出世的女兒的期盼,也清晰規(guī)劃了自己的未來。凱蒂的女兒意味著她對在未來新生活的期望。她悔恨自己之前總想依附男人生活,而忽略了自己的獨立人格和人生價值。她想把女兒好好撫養(yǎng)長大,給她自由,讓她依靠自己的力量獨立于世?!拔覜Q心讓女兒不要重蹈我的覆轍。我要把她培養(yǎng)成一個無所畏懼、心胸坦蕩的人;我要把她培養(yǎng)成一個獨立的人,一個能掌握自己命運的人;我要使她像一個自由人那樣地生活,她要比我生活得好?!保ㄈ罹傲郑?006:252)她想讓她的孩子勇敢地面對生活,希望她成為獨立自由的人。她還告訴父親,無論未來的生活如何,無論將要發(fā)生什么,自己會帶著希望和勇氣,懷著輕松愉快的心情迎接新生活。
虛榮膚淺的凱蒂只看到了生活虛浮的表面,她從未看到生活的實質。在青少年時期,她沒有體會到父親的養(yǎng)育之恩。在婚姻里,她忽視了丈夫的體貼關懷,直到經歷了婚姻的失敗,見證了死亡,她眼前的那層華麗的面紗才被掀開,她才真正找到了自我的認同。
六、結語
現(xiàn)代主義小說重視刻畫人物的內心世界,自我意識和精神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