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志勇
【摘要】新時代,黨的領導仍然面臨能否堅定理想信念、成功進行自我革命、把握世界發(fā)展大勢、改善工作作風和工作方法等方面挑戰(zhàn)。要與時俱進,牢記使命,應對挑戰(zhàn),不斷堅持和完善黨的領導,把黨建設得更加堅強有力,團結帶領人民進行偉大斗爭、推進偉大事業(yè)、實現(xiàn)偉大夢想。
【關鍵詞】黨的領導 黨員干部 自我革命 【中圖分類號】D262 【文獻標識碼】A
“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堅持和完善黨的領導,是黨和國家的根本所在、命脈所在,是全國各族人民的利益所在、幸福所在。”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95周年大會上的講話表明,黨組織是中華民族的命運和前途之維系,大權總攬,決斷乾綱,責任沉重,挑戰(zhàn)自然巨大。當今世界風起云涌,國際競爭激烈,科技的進步使顛覆性技術相繼出現(xiàn),環(huán)境改變,文化沖突,軍事具有毀滅人類的能力,人民對生活質量和民主文化的要求不斷提高。在這樣的時代,對于“領導”的要求,與舊時代比自然不可同日而語。新時代,必須與時俱進,不斷改善、不斷學習,嚴密紀律、全面從嚴治黨,保持精干的隊伍和旺盛的戰(zhàn)斗力,把黨建設得更加堅強有力,使其成為頂天立地的國家脊梁,能團結帶領廣大人民共同努力,推進偉大事業(yè)、實現(xiàn)偉大夢想。在新的時期,如何有效堅持和完善黨的領導,我們依然面臨諸多新任務新挑戰(zhàn)。
如何鍛造和培養(yǎng)黨員干部的堅定理想信念和堅強意志是首要挑戰(zhàn)。要以維護人民利益為目標,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不畏艱難險阻,矢志不渝。那些無數(shù)無產階級革命戰(zhàn)士和仁人志士為之奮斗的崇高理想,不是人類天生的自然屬性,而是教育和培養(yǎng)的結果,要靠奮斗、犧牲和“我以我血薦軒轅”的革命精神推動實現(xiàn)。中國共產黨是一個擁有近九千萬黨員的大黨,堅定黨員干部的理想信念,加強黨的組織建設,是十分艱巨的工作,也是保障革命事業(yè)成功的基本條件。在中國革命幾十年的風風雨雨中,這一主題被反復強調。當然,也出現(xiàn)過“漣漪”,甚至出現(xiàn)過個別基層干部理直氣壯將黨的目標與人民的利益分割開來的案例。由此可見,政治信仰、理想信念的堅定,絕非一日之功。
如何增強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是重大挑戰(zhàn)?!爸螄叵戎吸h,治黨務必從嚴。”我們黨面臨的最大威脅是腐敗。如何始終與人民站在一起,不搞特殊化,接受人民群眾監(jiān)督、防患腐敗,是國家經濟高度發(fā)達、黨內外環(huán)境復雜的條件下黨面臨的嚴峻挑戰(zhàn)。無產者必須站在泥濘的世界中改造世界,并最后改造自己。如何處于權力的核心而不腐敗,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中國傳統(tǒng)智慧中就有“燈光不知腳下暗”的至理名言。為此,我們黨必須加強自省反思、自我監(jiān)督,加強執(zhí)政和決策的透明度,用社會主義的道德風尚、黨紀原則和國家制度反對腐敗,以自我革命的政治勇氣,著力解決黨自身存在的突出問題,不斷增強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做到風清氣正,永葆黨的戰(zhàn)斗青春,確保黨始終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堅強領導核心。
全球化的今天,世界經濟高速發(fā)展,政治格局瞬息多變,知識積累的速度遠遠超過個人經驗使人進步的速度。如何認識世界,把握世界發(fā)展大勢,領導中國人民走向人類文明的制高點,是全球化、高科技化和知識信息時代面臨的新挑戰(zhàn)。因此,總覽全局,了解和把握世界發(fā)展大勢,適應新形勢、新任務,了解中國自身的發(fā)展特點,應對各種內部和外部的危機和挑戰(zhàn),不犯顛覆性錯誤,成為黨員干部的必備素質。
一些黨員干部淹沒于日常事務工作中,放松了學習,而依靠僵化保守落后的理念和傳統(tǒng)的舊方法進行決策,即便沒有功勞也有苦勞。雖然他們不貪不腐,但不能與時俱進,趕上高科技和知識信息變化的步伐,依然會給黨和人民的事業(yè)造成重大損失。黨員干部如何用好時間,提高工作效率,以開放謙虛的心態(tài)加強學習,克服一勞永逸的心理狀態(tài)和傳統(tǒng)的思維慣性,善于學習,走在時代的思想前沿,是黨的干部的必要素質。為此,習近平總書記從治國理政的高度洞察到解決“本領恐慌”是全黨面臨的重要挑戰(zhàn),并將加強學習作為解決“本領恐慌”的唯一途徑。他指出,“對于領導干部來說,學習不只是個人的問題,也不是一般性的問題,而是關系到黨和國家工作的推進、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事業(yè)的發(fā)展和黨的執(zhí)政地位的鞏固問題”,“建設馬克思主義學習型政黨,是保持黨在理論上實踐上先進性的本質要求”。這為黨員干部提供了學習和努力的方向。
官僚主義是人類社會一個歷史久遠的政治現(xiàn)象,在封建社會就開始存在,是與社會公共權力相生相伴的組織現(xiàn)象。傳統(tǒng)中國是一個封建國家,幅員遼闊,地方差異大,封建官文化非常盛行。所以,中國的新民主主義革命以反帝反封建作為主題,其中,反封建官僚更是主題中的最難點。中國的革命者、建設者們一直都對封建官僚主義高度警惕。官僚主義也是馬克思主義執(zhí)政黨面臨的主要危險。
早在1944年,毛澤東在延安的一次干部會議上就批評過官僚主義,并形象地將其比喻為“泥塑神”。他說,除了三餐不食這一點不像外,官僚主義者的其他方面都很像一座神像:“一聲不響,二目無光,三餐不食,四肢無力,五官不正,六親不靠,七竅不通,八面威風,久坐不動,十分無用!”新中國成立之后,毛澤東也多次強調要反對官僚主義,嚴肅批評了粗暴罵人、對群眾疾苦和問題冷漠,主觀主義、命令主義、形式主義,違法亂紀、臃政等現(xiàn)象,并提出要以整風的形式將這些錯誤的東西整掉,更好地團結黨外一切立志改革的志士仁人共同工作。
1963年5月,在黨中央、國務院直屬機關負責干部會議上,周恩來總理根據新中國成立之后十幾年間干部隊伍的實際狀況,列舉和批評了一些典型的官僚主義現(xiàn)象。如高高在上,孤陋寡聞,不調查研究,不抓具體政策;狂妄自大、主觀片面,不抓業(yè)務、空談政治;官氣熏天,頤指氣使,作風粗暴,不學無術,恥于下問;文牘主義和形式主義盛行;裙帶主義、山頭主義盛行;等等。鄧小平早在1952年在西南軍政委員會第六十五次行政會議上就明確指出,“反封建是一個長期的斗爭,比打倒帝國主義、封建地主階級困難得多”。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定不移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始終把反腐敗斗爭擺在十分突出的位置。打鐵還需自身硬。從中央八項規(guī)定出臺開始,不管是中央政治局常委會、中央政治局、中央委員會,還是黨的高級干部,再到各級領導干部,均以身作則、率先垂范,說到做到、兌現(xiàn)承諾,把共產黨人真誠為民的政治本色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在2013年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深刻剖析了官僚主義在當前的主要表現(xiàn),認為官僚主義脫離實際、脫離群眾,從根本上違背了黨的宗旨。在正風反腐的持續(xù)高壓態(tài)勢下,“打虎”“拍蠅”“獵狐”力度不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體推進,反腐敗斗爭壓倒性態(tài)勢已經形成并鞏固發(fā)展。作風建設的逐步好轉,反腐敗斗爭取得的顯著成效,彰顯了我們黨勇于進行自我革命的堅強決心和可貴擔當精神,也是“立黨為公,執(zhí)政為民”理念落到實處的外在表現(xiàn)。
古代中國就懂得如何設立郡縣制、部門制、法制來強調分工和減少執(zhí)政決策的隨意性。在高度發(fā)達、對公共服務有著不可或缺需求的現(xiàn)代社會進行管理,領導好國家建設發(fā)展,照顧好人民福祉,是更加具有挑戰(zhàn)性的工作,需要有科學的管理方法和良好的組織分工作機制。在強化黨的領導的過程中,少數(shù)基層黨員干部以為黨的領導就是一把手抓、書記說了算,導致工作方法生硬,不能包容和廣納建言,也傷害了人民群眾和基層黨員干部參與國家建設的積極性。黨的領導主要是政治、思想和組織的領導,并不是越俎代庖,事必躬親的“操刀手”。黨要適應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的要求,必須改變傳統(tǒng)的領導方式,學習新的管理方式和科學的領導方式,既總攬全局又協(xié)調各方,既要有引領發(fā)展、令行禁止的硬實力,也要有伸縮自如、分工合理、“細雨潤無聲”的軟實力。人民群眾是有創(chuàng)造力的,一旦給他們合適的條件,就會迸發(fā)出來,形成巨大的生產力和社會改造力,推動社會前進。諸葛亮鞠躬盡瘁,但卻蜀國不再,并沒有形成人民的長遠福祉,歷史的教訓是深刻的。講究分工、法治和科學管理,對于政治、經濟、社會結構等方面都在從傳統(tǒng)向全面現(xiàn)代化轉型的發(fā)展中國家來說,這是一個前所未有的挑戰(zhàn)。對于從戰(zhàn)爭中走來,逐步學習和開展國家建設的執(zhí)政黨來說,也是一個新的課題。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堅持和完善黨的領導,其核心要義在于繼續(xù)學習,改造領導方法,避免剛性管理的巨大行政成本,讓人才涌流,讓社會和民間的創(chuàng)造活力競相迸發(fā)。
新時代,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接過歷史的接力棒,敢于直面問題、勇于擔當,為實現(xiàn)新的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目標而不懈努力。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對改革開放的成功實踐進行了總結,將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xiàn)代化作為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為此,堅持和完善黨的領導,需要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從以下幾個方面努力:一是堅持貫徹落實黨的基本路線,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改旗易幟的邪路,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面向未來,堅持不懈地推進改革開放。二是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求真務實,勤于學習,推進理論和實踐創(chuàng)新。三是堅持以人為本,尊重人民主體地位,緊緊依靠人民推動改革,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四是堅持正確處理改革發(fā)展穩(wěn)定的關系,膽大步穩(wěn),加強頂層設計和摸著石頭過河相結合,整體推進和重點突破相促進,提高改革決策的科學性,廣泛凝聚共識,形成改革合力。
縱觀人類的文明史,戰(zhàn)亂貧困與繁榮昌盛交替出現(xiàn),走向繁榮和可持續(xù)發(fā)展非常不易,需要許許多多優(yōu)秀的仁人志士團結一心、共同努力,打造堅強的組織,營造社會共識和積極的文化環(huán)境,同心協(xié)力,創(chuàng)造一段輝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事業(yè),需要與時俱進,牢記使命,應對挑戰(zhàn),不斷堅持和完善黨的領導。井岡山時期播下的火種、訂立的原則,是中國革命從弱小走向勝利,社會主義建設事業(yè)從捉襟見肘走向輝煌的法寶。如果說“八角樓的燈光”指明了為人民求解放的中國革命的方向,與之相伴出現(xiàn)的“三大紀律八項注意”、官兵平等、士兵委員會、民主監(jiān)督等治軍治黨的方法,則是保障向這個方向行進、奪取最后勝利的組織行為保障。習近平總書記在回答意大利眾議長菲科提問時“我將無我,不負人民”的深情表達,為千千萬萬的黨員干部和中華民族精英做出了表率。有這樣的領袖和精英群體組成的堅強組織,國家有棟梁,民族有中堅,人民有希望。
(作者為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
【參考文獻】
①習近平:《加強和改善黨對全面深化改革統(tǒng)籌領導 緊密結合深化機構改革推動改革工作》,新華社,2018年3月28日。
②倪德剛:《鄧小平晚年對四項基本原則的新論斷》,《學習時報》,2014年9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