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海天
摘 要 隨著新一輪國家基礎教育和課程改革的深入,教師教學決策越來越成為教育研究者關注的重點。本文通過對2000年以來的教師教學決策已有研究成果進行梳理匯總,論述了我國教師教學決策問題的緣起,并對2000年以來的教師教學決策問題研究的主題進行了整理,研究主題呈現(xiàn)出由汲取經驗到內隱思維,由決策過程到知識依據(jù),由普遍課程到具體學科,由有效性到專業(yè)化,由單一視角到多元視角的特點,且在研究內容、研究視角、研究方法、時代背景方面對教師教學決策未來發(fā)展趨向提出了自己的認識。
關健詞 教師教學決策 主題變遷 未來趨向
中圖分類號:G451?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DOI:10.16400/j.cnki.kjdkx.2019.04.030
Abstract With the deepening of the new round of national basic education and curriculum reform, teachers' teaching decision-making has increasingly become the focus of attention of educational researchers.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existing research results of teachers' teaching decision-making since 2000, discusses the origin of teachers' teaching decision-making problems in China, and collates the research topics of teachers' teaching decision-making problems since 2000. The research topics show from learning experience to implicit thinking, from decision-making process to knowledge basis, from general courses to specific disciplines, and from effective. Sex to specialization, from a single perspective to a multi-perspective, and in terms of research content, research perspective, research methods, and the background of the times, the author puts forward his own understanding of the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 of teachers' teaching decision-making.
Keywords teachers' teaching decision-making; theme change; future trend
1 教師教學決策問題的緣起
教師的教學決策是教師思維、教學理論和教學實踐發(fā)展的橋梁和紐帶,是教學行為的出發(fā)點。因此,學者們應該把關于教師教學決策的研究作為當下教育和教學領域的重要議題。隨著新一輪國家基礎教育和課程改革運動的實施,要求教師在教育教學中面對蜂擁而至的信息知識時不僅要做出理性而且恰當?shù)倪x擇,還要根據(jù)具體的情境來組織這些信息,成為知識的創(chuàng)造者與建構者,成為教學行為的研究者。只有教師能夠根據(jù)教學中發(fā)生的每個情境都做出行之有效的決策,才符合課程改革運動中“一切為了學生發(fā)展”的核心理念,提高教學質量,培養(yǎng)具有核心素養(yǎng)的人。另外,我國的教育朝著專業(yè)化的方向發(fā)展,而教師是教育專業(yè)化的主體。教學是一個動態(tài)的過程,其環(huán)境又是復雜多變的,教育的專業(yè)化要求教師可以根據(jù)具體的情境來組織教學信息,因此加強對于教師的教學決策意識和能力的培養(yǎng)就顯得尤為重要。另外,教學決策是教學工作中最基礎的技能。所以,教師教學決策不但是教師在知識和技能層面的專業(yè)化提升,更涉及到思想理念、教學行為專業(yè)化的發(fā)展,教師專業(yè)化發(fā)展是在教師教學決策水平提升基礎下的發(fā)展。
2 我國教師教學決策的主題變遷
近20年來,隨著我國教育發(fā)展的加快和改革的推進,教師教學決策中不斷發(fā)現(xiàn)新問題,因此,關于教師教學決策的研究也體現(xiàn)出一些帶有時代特色的新特點。
2.1 由汲取經驗到內隱思維
從國內已有的研究成果來看,隨著研究的深入,不同學者對教學決策的內涵有著不同的理解。宋德云、李森把教學決策看作是教師為達到教學目標、完成教學任務,依據(jù)自己的知識信念和實踐性認識,做決策的動態(tài)過程;楊鑫、尹弘飚認識到教師教學決策是教師依據(jù)自己的認知能力,通過反思性行動對教學情境做出判斷與選擇付諸實施的動態(tài)過程;張朝珍認為教師教學決策是選擇和技術過程,是教學認識論持續(xù)起作用的過程;楊豫暉、宋乃慶也認為教師的教學決策是一個由內隱思維發(fā)揮作用的整體過程,是作用于教學質量的,內部因素;凌鵬飛把教師教學決策看作一種價值負荷活動,需要倫理發(fā)揮其價值引領與調節(jié)的功能、規(guī)范與評判功能;也有學者注重從教師的個性層面對教師教學決策下定義,認為是是教師在學校教學情境中對教學方向、目標等方面所做出的個性決定。
2.2 由決策過程到知識依據(jù)
教師教學決策是教師為實現(xiàn)教育教學目的,發(fā)揮主動性做決定的動態(tài)的系統(tǒng)性的過程。目前我國學者對教師教學決策的研究,主要是對某一個教學決策的環(huán)節(jié)進行研究或者是對教師的整體教學決策進行研究。張朝珍、宋德云等在《教師教學決策研究》中論述了教師的整體教學決策。宋德云、李森等對決策過程之一的計劃決策進行了研究;張朝珍、向坤、占豐菊等對教師教學互動決策進行了研究;傅海倫、葛倩、徐丹認為教師教學決策是“教學”和“決策”兩個維度的結合,其本身受教師本身已有的教學經驗和學科知識具備的實踐性知識及有關教育觀念和教學計劃的影響,在充分考慮學生需求與狀態(tài)過程中動態(tài)實現(xiàn)的;宋德云,李森認識到影響教師教學決策的因素是教師的信念、知識和實踐智慧;楊豫暉,宋乃慶認為教學信念,思維方式,教師的知識及現(xiàn)實情境影響教師教學決策;楊鑫,尹弘飚認為教師知識、教師個體的信念、價值觀、教師反思是影響教師教學決策的因素等。
2.3 由普遍課程到具體學科
國內對教師教學決策研究從對普遍課程的研究逐步過渡到具體的學科。趙軍對地理課堂中的教師教學決策進行了研究;李昕、李婉婉等對英語學科中的教師教學決策進行了研究;金倩穎、劉薇等對數(shù)學學科中教師教學決策進行了研究;蒙利麗、鄧姍姍等對語文學科中教師教學決策進行了探討等等。然而具體學科教師教學決策的體系仍然處于建設中,對其研究并不透徹,與實踐結合程度不夠,并主要集中在語、數(shù)、英這三門大學科中,對于生物、體育等學科的研究基本沒有涉獵,理論體系仍需豐富完善。
2.4 由有效性到專業(yè)化
根據(jù)國內學者對教師教學決策研究的深入,在教師教學決策中發(fā)現(xiàn)了一些問題。針對研究中出現(xiàn)的這些問題許多學者提出了不同的優(yōu)化策略,目的是為了促進教師教學決策的有效性的提升,有利于教師對教學本質的進一步認識,使教師能夠依據(jù)教學目標、學生需要和教學情境適時、靈活運用這教學中的基本技能提高教學水平,更好的將教育理論結合到教育實踐中,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的發(fā)展。而現(xiàn)在學者更關注教師的專業(yè)化發(fā)展,教學決策不僅僅是專家教師決策專業(yè)化的妙計,也是新手教師決策專業(yè)化的錦囊。教師的角色也從單一的決策執(zhí)行者轉變?yōu)橹贫ㄕ吆蛨?zhí)行者的統(tǒng)一,這將有利于教師整體教學水平的提高。
2.5由單一視角到多元視角
隨著研究的深入,國內學者對教師教學決策的研究從單一視角過渡到多元視角,從不同角度論述了教師教學決策的發(fā)展。凌鵬飛關注教師教學決策的倫理特性,闡述了教師教學決策的倫理責任;楊鑫從實證主義和解釋主義取向下對教師教學決策進行了研究;張朝珍論述了教師教學決策權的邊界;陸明玉、李森等論述了生態(tài)理性視閾中的教師教學決策;張迎凱論述了復雜視閾下的教師教學決策的發(fā)展等,視角更加多元化。
3 教師教學決策研究的未來展望
3.1 研究內容方面
探討教師教學決策研究中出現(xiàn)的新問題,及時修正研究中出現(xiàn)的錯誤,在錯誤中汲取經驗。積極尋求國內研究的深入,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在繼續(xù)深化教師教學決策理論研究的同時,不斷加強實踐審視。研究者應整體把握教師教學決策的理論基礎,從根本出發(fā),深入挖掘教師教學決策的理論根基,促進其理論的發(fā)展。很多教師只依賴課本和參考書中的條例決策,不善于利用其他教育資源,沒有自己的主動思考,也沒有自己的經驗探索。做不到從外部到內部,從學生到教師,從有形到潛在,從知識到能力等方面的深度挖掘,從而無法根據(jù)教學現(xiàn)場環(huán)境迅速做出合理有效的決策,也不可能在充分考慮學生需求與狀態(tài)、在與學生的博弈中動態(tài)實現(xiàn)教師教學決策。
3.2 研究視角方面
從多維視角出發(fā),進一步加強對于教師教學決策的探究,使其體系有所建樹。目前學者對于教師教學決策的內涵研究的比較透徹,下一步要積極探尋教師教學決策專業(yè)化提升的路徑,深入中小學,深入各學科,以新的視角去觀察教師教學決策的各個過程,關注其內在活動特征,結合實踐,發(fā)現(xiàn)新的觀點,有助于促進新手教師和經驗教師教學理論的學習的深入,更好地將理論應用于教育實踐中,有利于教師教學決策的專業(yè)化。
3.3 研究方法方面
變更研究模式和方法,整合實證與理論研究。傳統(tǒng)研究使用的主要是文獻研究法和比較研究法。對于教師決策中出現(xiàn)問題的調研則較少,整體看來缺乏數(shù)據(jù)說明。研究中應跟蹤調查教師的實際決策狀況,加強實證研究,多些測量數(shù)據(jù),整合課前備課、課堂講授、課后反思過程,運用訪談和問卷調查等方法,結合實證研究與質化研究,加強教師群體的行動研究,從教師本身出發(fā)去探究。多種研究方法的結合有助于研究者和教育行動者深入教師教學決策研究,更好的為中國的教育事業(yè)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3.4 時代背景方面
潛心關注教育熱點話題,在決策中發(fā)展,在思想上創(chuàng)新。隨著新課改運動的發(fā)展和基礎教育的改革,教師教學決策也應和當下的熱點前沿接軌。我國現(xiàn)代教育技術飛速發(fā)展,大數(shù)據(jù)時代的到來,微課慕課等形式的使用,“互聯(lián)網+”的發(fā)展等也逐漸應用于教學中,這些都使教育界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應用這些信息技術可以使教師的教學決策更加科學,有利于教師反思自己的教學決策行為,有利于教師鍛煉自己的決策本領和研究能力。而我國現(xiàn)在對于現(xiàn)代教育技術飛速發(fā)展背景下的教師教學決策研究成果還比較匱乏,教師的數(shù)據(jù)素養(yǎng)與理想狀態(tài)還有極大的差距。所以在現(xiàn)代教育技術發(fā)展背景下教師教學決策的研究將成為重要的研究方向。
參考文獻
[1] 宋德云.教師教學決策[M].重慶:重慶大學出版社,2010.
[2] 張朝珍.教師教學決策的運行機制研究[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6.12.
[3] 張迎凱.復雜性視閾下的教師教學決策研究[D].河南大學碩士論文,2007(5):2.
[4] 宋德云,李森.教師教學計劃決策現(xiàn)狀的調查與分析[J].教師教育研究,2011(4).
[5] 宋德云,李森.教師的教學決策:內涵、構成及意義[J].課程·教材·教法,2008(12):22.
[6] 張朝珍.教師教學決策的認識論根源探析[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2010(4):5-8.
[7] 傅海倫,葛倩,徐丹.對教師教學決策概念的再認識[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4(11).
[8] 楊鑫,尹弘飚.促進教師成為反思性教學決策者[J].全球教育展望,2017(05):71.
[9] 楊豫暉,宋乃慶.教師教學決策的主要問題及思考[J].教育研究,2010(9):85-89.
[10] 凌鵬飛.教師教學決策的倫理性探析[J].當代教育科學,2016(21):40.
[11] 傅海倫,葛倩,徐丹.對教師教學決策概念的再認識[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4.34(11):6-8.
[12] 趙軍.發(fā)展性地理課堂教學的內涵與特征研究[J].現(xiàn)代中小學教育,2010(1).
[13] R.J.Shavlson.What is the basic teaching skill?[J].Journal of Teacher Education,1973(14):144-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