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有金
摘? 要:人文教育就是以人為本,從人的本源、人和大自然的關系、人和人的關系為基點,繼承人類文化中優(yōu)秀的,健康的部分,形成社會成員先進的道德和養(yǎng)成良好習慣規(guī)范。對于青少年來說,人文教育,就是教育人正確看待自己,協(xié)調(diào)自己與他人、社會乃至與自然的關系,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鑄造高尚健全人格。在人文教育的呼聲日益高漲的今天,英語新課標教材應運而生。英語教師應該總攬全書,將人文教育滲透在新課標英語教學中。
關鍵詞:小學英語;人文教育;有效方法
2011版小學英語課程標準(以下簡稱新課標)指出:“課程特別強調(diào)要關注每個學生的情感,激發(fā)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幫助他們建立學習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使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發(fā)展綜合語言運用能力,提高人文素養(yǎng),增強實踐能力,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边@就要求我們在英語教育中必須加強人文教育。隨著社會不斷的發(fā)展,掌握英語早已成為作為一名開放社會人的基本素質(zhì)?,F(xiàn)代的人不僅要掌握好英語知識和技能,而且還需要有較高的素質(zhì)和完善的人格。那么,我們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如何去落實呢?
一、小學英語教學實施人文教育的重要意義
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實施人文教育,符合現(xiàn)階段小學教育中加強素質(zhì)教育的這一要求。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實施人文教育可以避免小學生在不同的文化之間迷失。在客觀、系統(tǒng)地對西方的人文進行全面分析與介紹的同時,可以有效增強小學生對世界的認知,激發(fā)小學生的愛國情操,引導小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
二、提高教師自身素質(zhì),促進和諧師生關系
教學是一門藝術,也是一個創(chuàng)新的過程。作為英語老師,必須要不斷地學習、來充實、完善自己,提高自己的人文修養(yǎng)。因此教師在熟悉、鉆研教材的同時,還應閱讀大量有關英、美人文知識的書籍。而且教師間要相互交流、相互幫助,甚至可以搞一些有關人文知識的演講等類似活動,以促進教師自身的學習與素質(zhì)的提高。同時,教師也要進一步學好自身文化,這不僅有利于了解同英、美國家的文化在口頭和書面交際方面所存在的差異,而且有利于指導學生注意與英、美人士交流時所遵循的通常模式的感性知識。
三、小學英語教學實施人文教育的有效方法
(一)明確小學英語教學與人文教育之間的關系
在小學英語教學實施人文教育的過程中,首先,小學英語教師應該積極轉(zhuǎn)變以往的重視小學生學習成績提高的教學觀念,明確小學英語教學與人文教育之間的關系,并充分發(fā)揮人文教育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重要作用。小學英語教師應該對我國的傳統(tǒng)文化及西方文化進行全面了解與掌握,以此有效開拓學生的視野,對世界文化形成正確、全面的認知。其次,小學英語教師和學生家長是學生日常學習與生活中的重要角色,應該注重提高自身的人文素養(yǎng),這樣才能更好地對小學生實施人文教育。小學英語教學與人文教育具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脫離人文教育的小學英語教學將變得十分的空洞與乏味,對學生學習與應用英語知識都十分不利。因此,小學英語教師應該充分明確小學英語教學與人文教育之間的密不可分的關系,全面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
(二)創(chuàng)新英語教學中人文教育的形式與內(nèi)容
在小學英語教學過程中,需要以小學生的性格特點以及英語教學的內(nèi)容為重要出發(fā)點,將人文教育貫穿到英語教學中。小學階段,小學生普遍活潑好動,具有較強的創(chuàng)新能力,但是小學生尚未形成完善的邏輯思維能力,尤其是低年級的學生。因此,小學英語教師應該結合小學生的特點創(chuàng)新英語教學中人文教育的形式與內(nèi)容,在加深小學生對英語知識的理解和掌握的基礎上,強化小學生的人文精神。例如:小學英語教師在講“What would you like?”一課時,小學英語教師不可以采用以往只注重小學生英語單詞、詞組以及語法等的記憶方法,而應該通過具有一定趣味性的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開展這一課時的教學,并貫穿人文教育。小學英語教師可以組織小學生進行簡單的模擬餐廳就餐情景,部分小學生扮演服務人員,部分小學生扮演顧客,在情境中小學生需要運用英語進行交流。在這一過程中,小學英語教師可以為小學生簡單地分析和介紹西方的飲食文化,以此促使小學生進一步了解西方文化。在模擬教學情境的構建中,小學生不僅有效理解和掌握了英語知識,同時還培養(yǎng)了小學生懂文明講禮貌的精神,還強化了小學生對西方文化的認知,提升了小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
(三)通過游戲的形式實施人文教育
小學生很喜歡做游戲,以游戲的形式開展小學英語教學,更容易激發(fā)小學生的興趣,從而更有利于人文教育的實施。例如:小學英語教師在講“At the farm”一課時,小學英語教師可以組織小學生進行Whats at the farm的游戲,第一名小學生提出問題:Whats at the farm?第二名小學生回答問題:Horse。隨后第二名小學生再提出問題:Whats at the farm?以此類推,這樣不僅活躍了小學英語課堂教學的氛圍,還有效培養(yǎng)了小學生的競爭意識,豐富了人文素養(yǎng)。
四、結束語
總之,教師可從多方面、多角度將新課程標準中的人文因素貫穿到教學之中,對學生進行人文精神的培養(yǎng),特別是通過對教學內(nèi)容進行情感處理,使學生對學習、對生活產(chǎn)生積極的情感體驗,形成健全的人格,使他們的身心得到和諧發(fā)展,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為他們一生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良好的條件。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小學英語課程標準[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2]《小學英語知識概要與學法指導》編寫組.小學英語知識概要與學法指導[J].河北教育(教學版),2012(Z1).
[3]張亞平.實施“人文關懷”,提高英語課堂教學有效性[J].考試周刊,20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