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崢 苑玉 史衍 劉華
摘? 要 根據冬奧會及冰雪相關產業(yè)的人才培養(yǎng)需求,首都體育學院針對運動康復(冰雪方向)本科專業(yè)開展了“冰雪運動創(chuàng)傷學”這門新課程。然而,目前國內相關教材及課程體系均不完善,需要建設具有冰雪特色的教學體系,才能符合專業(yè)化人才的培養(yǎng)要求。由于在各類冰雪運動項目中發(fā)生的損傷類型及特征不盡相同,如高山滑雪、單板滑雪與越野滑雪發(fā)生的損傷類型之間存在較大差異,因此需要深入地探索各種冰雪項目中的損傷種類及特征,并與動作技術和裝備器材相結合,更好地幫助學生理解損傷發(fā)生的機制、具體表現(xiàn)以及相關的防護知識等。
關鍵詞 運動創(chuàng)傷學;課程體系;雪上運動;冰上運動;損傷特征
Abstract Based on the requirement of talent cultivation for Winter Olympics and relevant industries, Winter Sports Traumatology has been developed as a new course for undergraduate major of sports rehabilitation (direction of ice-snow) in Capital University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Sports. However, corresponding teaching mate-rials and curriculum systems are deficient at present. It is necessary to construct a teaching system focused on ice-snow sports, which is significant for professional talents. Numerous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there are great differences in the injury typ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various winter sports. For example, alpine skiing, snowboarding and cross-country skiing share rather different patterns of injury. Therefore, diverse injuries in each kind of winter sports were exploredand analyzed. In addition, movement techniques and sports equip-ment related to specific injury were illustrated as well, thus to better help students understand the occurrence mechanism, clinical featuresand prevention knowledge of injuries.
Key words sports traumatology; curriculum systems; snow sports; ice sports; injury characteristics
1 前言
隨著2022年北京—張家口冬奧會的成功申辦,冰雪運動在我國競技體育和大眾體育中出現(xiàn)快速發(fā)展趨勢,滑雪場地的數(shù)量及滑雪人數(shù)均穩(wěn)步增長?!侗┻\動發(fā)展規(guī)劃(2016—2025)年》指出,各級教育、體育部門應積極配合,共同推進冰雪運動進校園。到2020年,我國中小學校園冰雪運動特色學校將達到2000所,這對培養(yǎng)冰雪運動人群具有深遠的影響。因此,冰雪運動相關專業(yè)的人才培養(yǎng)也成為我國高校教育的熱點。
首都體育學院在2017年開始招收冰雪方向專業(yè),“冰雪運動創(chuàng)傷學”是在2018年秋季首次針對運動康復(冰雪方向)專業(yè)開展的本科課程。然而,如何更好地開展這門新課程的教學工作也面臨一定的挑戰(zhàn)。由于目前關于冰雪運動損傷的專業(yè)教材十分匱乏,關于各類冰雪項目的常見損傷未能進行詳細區(qū)分和介紹,需要對冰雪運動損傷的課程體系構建進行探索和研究,特別是針對具有冰雪運動特點的相關損傷尋求全面闡釋,以符合冰雪方向專業(yè)的人才培養(yǎng)需求。
2 “冰雪運動創(chuàng)傷學”的課程特色
整體而言,多數(shù)冰雪運動具有以下幾方面的特征:
1)與大眾參與程度比較普及的運動相比,危險系數(shù)較高,容易出現(xiàn)比較嚴重的損傷;
2)運動項目所涉及的裝備及器材較多,因此,部分損傷的發(fā)生與裝備相關,如雪杖、冰刀等;
3)與周圍環(huán)境密切相關,包括天氣、賽道狀況等;
4)護具的使用對預防相關身體部位損傷具有重要作用。
通過對各類冰雪運動的損傷進行文獻檢索與提煉,總結形成內容豐富的冰雪運動損傷課程體系,國內外文獻及書籍均可以為冰雪運動損傷的教學提供參考依據。最終探索得出適合冰雪運動康復專業(yè)學生的運動損傷教學內容,與普通康復專業(yè)的運動損傷教學相比,形成具有冰雪特色的教學方案,更加貼近冬奧會以及之后冰雪產業(yè)發(fā)展的運動康復人才培養(yǎng)需求。在教學過程中注重使大家能夠做到融會貫通、舉一反三,促進冰雪運動康復方向學生的專業(yè)化。
在課程建設過程中,最重要的部分是整理各類冰雪運動項目的損傷類型和特征,并將其與動作技術和運動裝備等相結合,讓學生有更加直觀和深刻的理解。下面,將詳細介紹冬奧會中各類冰雪運動項目的創(chuàng)傷學重點內容。
3 冰雪運動項目的重點損傷類型及特征
在“冰雪運動創(chuàng)傷學”課程體系中,需要掌握的運動項目,雪上運動主要包括高山滑雪、單板滑雪及越野滑雪;冰上運動主要包括冰球、冰壺和各項滑冰運動。
雪上運動? 據2018年平昌冬奧會的統(tǒng)計,高山滑雪和單板滑雪是急性損傷發(fā)生率最高的兩類運動,主要包括韌帶斷裂和骨折[1]。其中高山滑雪主要損傷發(fā)生在下肢,單板滑雪的損傷高發(fā)在上肢。相比之下,越野滑雪發(fā)生的多數(shù)為慢性損傷。雖然目前越野滑雪尚未達到單板滑雪及高山滑雪在大眾中的普及程度,但我國的業(yè)余越野滑雪場已在積極籌建中,為后續(xù)的相關發(fā)展提供了諸多機會。而且,由于越野滑雪具有“雪上馬拉松”的稱號,對心肺功能的鍛煉十分有益,在冰雪運動發(fā)達的國家已成為當?shù)乩夏耆说囊环N鍛煉方式。由此可見,越野滑雪也是一項具有潛力的冬季運動,同樣需要予以重點關注。三種雪上項目需要掌握的主要損傷詳見表1。
1)高山滑雪(Alpine Skiing)。高山滑雪是一項風險較高的運動,最主要的受傷部位是膝關節(jié),其中女性要高于男性[2]?;┱呦リP節(jié)的損傷與滑雪板固定器松脫裝置過緊有關,減少這些損傷的一個方法是定期進行裝備扭矩測試和設置檢查。在高山滑雪中容易出現(xiàn)前交叉韌帶(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內側副韌帶(medial collateral ligament,MCL)和半月板(meniscus)的損傷,當三者同時出現(xiàn)時,即稱為“滑雪三聯(lián)征”。在下坡時膝關節(jié)經常處于半屈曲狀態(tài),滑雪者必須在高速中抵抗較大的離心力,此時膝關節(jié)處于受傷風險高的姿勢,通常在轉彎失去平衡和扭轉膝關節(jié)的情況下容易發(fā)生損傷。
另外一種特殊損傷是拇指的尺側副韌帶(ulnar colla-teral ligament,UCL)損傷,也稱為滑雪者拇指(skiers thumb)。其發(fā)生原因與雪杖裝備有關,當滑雪者手握滑雪杖摔倒時,拇指被猛推向插入地面的滑雪杖,導致拇掌指關節(jié)過度外展和過伸,而出現(xiàn)拇指尺側副韌帶的損傷。雖然發(fā)病率不及膝關節(jié)損傷高,但在高山滑雪及越野滑雪者中均可以出現(xiàn)這種與雪杖相關的損傷[3]。
2)單板滑雪(Snowboard Skiing)。在單板滑雪中,損傷主要集中在上肢,尤其是腕關節(jié)和肩關節(jié)。由于單板滑雪時雙足均固定在一塊滑雪板上,不能發(fā)揮滑雪板的杠桿作用,減少了單個膝關節(jié)的扭矩力,剛開始練習者很難保持平衡,要摔倒時的本能反應就是用手撐地,很容易造成上肢損傷。其中骨折發(fā)生率較高,特別是腕部骨折,如橈骨遠端骨折和舟骨骨折等。腕部護具的使用可以減少單板滑雪中腕部的損傷,然而目前腕部護具的使用率比例較低,具有保護作用的合適尺寸的護腕需要國際雪聯(lián)制定標準并進行推廣。肩關節(jié)的損傷主要是由于滑雪者在摔倒時直接或間接的撞擊所導致,其中肩關節(jié)脫位、肩鎖關節(jié)損傷及鎖骨骨折等較為多見。
在單板中比較有特點的一種損傷是踝關節(jié)距骨外側突骨折,也稱為“單板踝”。距骨外側突骨折在單板滑雪以外的情況中很少出現(xiàn),在單板滑雪者中的發(fā)生率是一般人群的17倍[4]。單板滑雪運動起跳后“硬著陸”的過程中可出現(xiàn)踝關節(jié)背屈及旋轉(常為外旋),同時受到強大的軸向負荷作用,踝關節(jié)內翻和外翻時均可發(fā)生距骨外側突骨折。此外,滑雪板本身還可充當杠桿臂,從而增加踝關節(jié)背屈幅度和踝關節(jié)扭矩。
3)越野滑雪(Cross-country Skiing)。在越野滑雪中,急性損傷比較少,多為慢性損傷,主要發(fā)生損傷的部位為腰部和膝部,表現(xiàn)為腰背肌筋膜炎、髕腱末端病(jumpers knee)和髕骨軟化癥。腰背肌筋膜炎是由于運動員需要長時間重復相同的動作,滑行中腰膝大幅度屈伸活動,腰部在運動中起著力量轉換的核心杠桿作用,腰部肌肉承受持續(xù)的負荷所導致[5]。膝關節(jié)損傷則是由于技術動作中髕骨軟骨不斷受到摩擦和擠壓,髕腱附著點反復被牽拉,進而出現(xiàn)髕骨軟化癥及髕腱末端病。
冰上運動? 在各類冰上運動中,冰球項目的損傷率最高且多數(shù)為急性損傷,冰壺項目的損傷發(fā)生率最低,主要為慢性損傷,因此,這兩項運動的損傷類型比較具有代表性。在各項滑冰運動中,短道速滑、速度滑冰和花樣滑冰中發(fā)生的各類損傷均有所不同,因此將逐一進行介紹。
1)冰球(Ice Hockey)。冰球屬于近距離沖撞較多的對抗性運動,急性運動創(chuàng)傷高發(fā),運動員都必須穿著護具,可能會出現(xiàn)劇烈的身體撞擊,如接觸到冰球球桿以及冰鞋上鋒利的冰刀都會增加損傷的風險。在各類損傷中,比較常見的部位有頭面部、肩關節(jié)和膝關節(jié),其中頭面部的損傷比例最高[6]。因此,在冰球的損傷中將重點闡述頭面部的損傷及相關的防護。為了預防并有效地減少頭面部的損傷,使用頭盔、全臉保護用具以及個體化調整過的口內防護牙托是非常重要的。
在肩關節(jié)損傷類型中,肩鎖關節(jié)損傷較為常見[6],具體的損傷機制主要是肩部遭受急性撞擊,與單板滑雪中摔倒后肩關節(jié)發(fā)生的損傷相類似;肩袖損傷也可能發(fā)生,因此,使用有保護殼的護肩以及加強肩部肌肉的力量訓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少肩部的損傷。在膝關節(jié)的損傷中,主要為內側副韌帶損傷,前交叉韌帶及半月板損傷也在冰球運動中可見,相關膝關節(jié)的損傷在高山滑雪運動中有所介紹。
2)冰壺(Curling)。冰壺運動員運動損傷發(fā)生率較低,就該項目特殊的技術動作特點而言,主要為身體相關部位的過度使用而導致慢性勞損,損傷好發(fā)部位為腰背部、肩部、腕部及膝部。在掃冰動作中,要求運動員腕關節(jié)彎曲緊握掃冰刷,腕部反復屈伸與扭轉,肩部帶動上臂、前臂持續(xù)運動,容易使肩部、前臂、腕關節(jié)過度使用;同時,為保持在冰上的平衡,上體需持續(xù)前傾,加重了腰背部肌肉的負荷而易出現(xiàn)勞損[7]。傳統(tǒng)的投壺技術是提壺前后擺動之后,借助慣性將冰壺放置于冰面上同時前推使其滑動,這種投擲技術對肩部力量的要求較高,運動員常會出現(xiàn)肩部及背部的肌肉疼痛。目前廣為使用的“非擺動投壺技術”是運動員利用起踏器滑行推動冰壺前行,這種技術動作中肩部和背部的負荷相對較小,是較為理想的投壺方法,可以減少肩袖損傷的發(fā)生,但仍需進一步改進[8]。投壺過程中要求髖關節(jié)過度屈曲以及膝關節(jié)屈曲且外展的姿勢,這對髖關節(jié)和膝關節(jié)的負荷很大,過度的屈曲會使股四頭肌牽拉髕腱力量增加,易引發(fā)髕腱末端病。冰壺運動中發(fā)生的腰部及膝關節(jié)慢性損傷與越野滑雪相似,相關損傷內容在越野滑雪中會進行詳細介紹,肩部及腕部的慢性損傷可適當詳細介紹。
3)滑冰(Skating)。滑冰運動中可分為速度滑冰(Speed Skating)、短道速滑(Short Track Speed Skating)和花樣滑冰(Figure Skating)三個項目,損傷特征也各有差異。在速度滑冰中,損傷主要集中在腰部和膝關節(jié),這是由于速滑運動長時間保持彎腰前傾的姿勢,局部疲勞積累所致,天氣寒冷刺激也是重要的原因;膝關節(jié)創(chuàng)傷則是由于技術要求,膝關節(jié)必須處于半屈曲位發(fā)力,并在此位置保持身體平衡,所以易導致疲勞損傷[9-10]。短道速滑則由于速度更快,轉彎更多,滑行期間運動員之間的距離較小,犯規(guī)現(xiàn)象頻繁,容易互相干擾或身體接觸,碰撞摔倒發(fā)生意外,因此急性損傷更多。二者易發(fā)的慢性損傷與越野滑雪比較相似,相關損傷在這部分可以簡單提及。
在花樣滑冰中則以足踝部的損傷最多,由于花樣滑冰跳躍動作較多、難度大,對足踝的沖擊力較大,易致?lián)p傷,是此類項目發(fā)生損傷的關注重點。其次為腰部及膝關節(jié),損傷原因與速度滑冰類似。研究表明,相比速度滑冰,花樣滑冰在損傷種類中出現(xiàn)韌帶損傷的比例要高[10]。加強踝部肌群的力量訓練可以穩(wěn)定關節(jié),減少踝部損傷。
4 “冰雪運動創(chuàng)傷學”課程體系的其他內容
在冬奧會的雪上項目中,跳臺滑雪和自由式滑雪屬于危險度高的運動,不適于普通大眾參與,而且其損傷發(fā)生的類型并不具有代表性,不作為重點項目進行講述,可在課堂上請感興趣的學生進行簡單介紹。無舵雪橇和有舵雪橇運動項目中則可能會出現(xiàn)致死性事件,與冰上項目中的俯式冰橇運動均是危險系數(shù)極高的運動,其發(fā)生的損傷較難按照身體各關節(jié)部位進行總結,僅作為授課的了解內容。冬季兩項是越野滑雪與射擊的組合,北歐兩項是越野滑雪與跳臺滑雪的組合,其主要的損傷特點包含于越野滑雪和跳臺滑雪中,可不再單獨講解。除了前文提到的身體各部位發(fā)生的損傷,雪盲癥、凍傷及低體溫癥也是冰雪運動中具有代表性的損傷,相關的急救和處理知識也被納入課程體系中,并與“運動創(chuàng)傷學”中的止血、包扎和心肺復蘇術(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等內容一并列為“冰雪運動創(chuàng)傷學”的實踐課內容。
“運動解剖學”是學習運動創(chuàng)傷的重要基礎,在授課過程中需要從身體各個部位解剖結構出發(fā),對易發(fā)生的損傷機制及其與冰雪運動相結合的特點進行闡釋,幫助學生形成橫向和縱向的運動損傷臨床思維。如在雪上運動中講授過的損傷類型,在冰上運動中再次出現(xiàn)時,可以請學生根據自己對知識的掌握程度進行幻燈展示講解。在他們講解過程中,一方面可以關注學生對損傷知識的理解是否準確,另一方面可以培養(yǎng)大家的邏輯思維及表達能力等綜合素質。另外,在針對身體各部位損傷的授課內容中,除了對具體損傷的相關機制和臨床表現(xiàn)進行詳細和全面的講解之外,相關護具的使用和身體功能訓練對預防損傷發(fā)生的作用也是“冰雪運動創(chuàng)傷學”這門課的關注重點。如加強越野滑雪者的核心肌群訓練,有助于維持動作的穩(wěn)定性,減輕腰背肌的負荷及慢性勞損。冰雪運動項目中防護知識的拓展也是必不可少的,這樣能更好地促進學生從理論到后續(xù)實踐應用的過渡。
5 結語
冰雪運動在中國呈現(xiàn)出蓬勃發(fā)展的狀態(tài),對于相關損傷種類及防護內容的認識也在逐步增加?!氨┻\動創(chuàng)傷學”作為一門新開發(fā)的本科課程,基于文獻調研和探究所得出的課程體系,仍然有待教學實踐的考證。同時需要繼續(xù)向處于冰雪運動前沿的歐美國家學習,并結合冰雪項目在我國的發(fā)展現(xiàn)狀不斷調整及修正當前的課程體系。在教學過程中也要注意去發(fā)現(xiàn)潛在的問題并收集學生的反饋,為后續(xù)進一步的改善提供參考依據。
參考文獻
[1]Soligard T, Palmer D, Steffen K, et al. Sports injury and illness incidence in the PyeongChang 2018
Olympic Winter Games: a prospective study of 2914 athletes from 92 countries[J].British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2019,53(17):1085-1092.
[2]Kim S, Endres N K, Johnson R J, et al. Snowboar-ding injuries: trends over time and comparisons with
alpine skiing injuries[J].The American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2012,40(4):770-776.
[3]彼得松,倫斯特倫.運動損傷學:預防、治療與康復[M].敖英芳,王健全,等,譯.鄭州: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9:299-300.
[4]Chan G M,Yoshida D. Fracture of the lateral pro-cess of the talus associated with snowboarding[J]. Annals of Emergency Medicine,2003,41(6):854-858.
[5]Trompeter K,F(xiàn)ett D,Platen P. Prevalence of Back Pain in Sports: A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Sports Medicine,2017,47(6):1183-1207.
[6]Tuominen M,Stuart M J,Aubry M,et al. Injuries in mens international ice hockey: a 7-year study of the International Ice Hockey Federation Adult World Championship Tournaments and Olympic Winter Games[J].British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2015,49(1):30-36.
[7]Reeser J C,Berg R L. Self reported injury patternsamong competitive curlers in the United States: a preliminary investigation into the epidemiology ofcurling injuries[J].British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2004,38(5):E29.
[8]臧克成,劉楊,鹿國暉.冰雪運動損傷與防護[M].北京:化學工業(yè)出版社,2018:6-10.
[9]曲綿域,于長隆.實用運動醫(yī)學[M].4版.北京:北京大學醫(yī)學出版社,2003:553-556.
[10]Okamura S, Wada N, Tazawa M, et al. Injuries and disorders among young ice skaters: relationship with generalized joint laxity and tightness[J].Open Access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2014(5):191-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