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鞏珊
摘要:我國少數(shù)民族眾多,每個民族都各自民族的文化習俗及民族服飾。畬族服飾中蘊含著畬族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是畬族人民的勤勞智慧的結晶。本文提取畬族服飾圖案元素,闡述如何將其應用在插畫設計當中,不僅是對傳統(tǒng)民俗文化的傳承,希望會為今后的插畫設計提供一定借鑒。
關鍵詞:畬族;服飾圖案;插畫設計;應用
中國分類號:J21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碼:1672-7053(2019)11-0139-02
1插畫設計概述
插畫作為現(xiàn)代信息傳播的載體之一,是一種常見的視覺藝術形式,經常出現(xiàn)在我們的生活當中,插畫設計也被廣泛的應用于很多領域。插畫設計通常以生活場景及人們熟悉的形象為題材進行設計,能反映出入們的日程生活,具有直觀的形象性、生活性及極強的感染力,在現(xiàn)代設計中具有重要的位置,已經成為人們生活當中必不可少的媒體形式。
插畫設計能傳遞出繪畫者的的思想,表達出他們當時的情感,講述著他們背后的故事。繪畫者可以用圖像、文字創(chuàng)作來詮釋他們想要所傳達的信息,讓更多的觀眾、使用者、讀者能感受到他們的內心。插畫設計通常被人們將其定義為對文字的裝飾、放大、說明、擴展和提高。插畫也具有一定的隱喻性,不僅只是對表面文字的解釋說明,也具有引申的含義。
2畬族服飾概述
歷史文化悠久的畬族是一個具有豐富民族特色的少數(shù)民族,還具有其特殊的民族文化。最具畬族文化特征的要屬畬族的傳統(tǒng)民俗服飾,其傳統(tǒng)服飾斑斕絢爛,在很長的歷史發(fā)展過程中形成了畬族特有的文化特征。畬族傳統(tǒng)民俗服飾現(xiàn)已被封為中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其色彩斑斕、圖案豐富,主要體現(xiàn)在畬族的女性服飾上。畬族女性的傳統(tǒng)服飾稱為“鳳凰裝”,形似鳳凰的星戴,主要由服飾和頭飾組成,頭飾也被稱為“鳳冠”,服飾由上衣、圍身裙、裙子、腳綁等組成。上衣為交叉的衣領形式,類似三角形,中間配以無色條紋裝飾,在衣領處的條紋部分及胸部左右兩側通常會繡有鳳凰或花卉圖案;上衣袖子短小,袖尾也為五色條紋。平時出行的上衣沒有繡花圖案。裙子主要是由兩片布料組成,裙子下面通常會繡上長短不一的豎條線,裙子前面有時會繡有幾何圖案。圍身裙是畬族民族服飾的特色,一般為一個正方的布料,縫上綁帶綁在腰間。
3畬族服飾圖案元素解析
3.1畬族服飾圖案的用色
畬族服飾的用色往往與他們的民族信仰、生活習慣及生活環(huán)境有一定的關系。他們提取自然中的色彩,運用到本族的服飾當中,體現(xiàn)了一個民族的文化及審美。畬族服飾常采用黑、白、黃、青、赤五種顏色。畬族還崇尚黑色和藍色,所以畬族傳統(tǒng)服飾主要以黑色和藍色為主色調,給人以樸實、莊嚴的感覺。從服裝的用色選擇就能體現(xiàn)出畬族人的性格特征,即樸實誠懇。在黑色與藍色的主色調基礎上,女性服飾有時會增加圍身裙或色彩鮮艷的花邊,使得原本單調的服裝更增添幾分情趣。畬族女子服飾多采用色彩斑斕的襟花做裝飾,各種顏色代表著自然界中的不同事物。各種顏色協(xié)調搭配,象征大自然的和諧統(tǒng)一[3]。這種彩虹式的花襟一般是由彩緞或五節(jié)較寬的紅、欄、綠、白、黑布圉鑲接而成,也有些彩袖是以黃、綠、紅、藍、紫為主。不同的顏色也有著不同的象征意義,例如綠色象征草地,藍色象征天空,紅色象征太陽等。
3.2畬族服飾圖案的造型
畬族的傳統(tǒng)民族服飾通常是由畬族的婦女們手工縫制,服飾的圖案往往是從大自然中選題,動物、植物或幾何圖案都會成為她們服飾圖案中的一員。除此之外,一些傳統(tǒng)的幾何圖案也是他們創(chuàng)作的重要來源,例如祥云紋樣、柳條紋樣等就被廣泛應用于領口和袖口的裝飾中。腰帶上還會采用傳統(tǒng)文字圖案,將富有吉祥寓意的文字組合成精美的圖案繡在腰帶上,形成獨特的畬族服飾特色[3]。
畬族服飾圖案通常采用紋樣輪廓的造型手法,類似繪畫中外輪廓的勾勒。畬族人制作圖案時,喜歡選擇最有特點的動態(tài)形象以剪影的方式予以表達,同時運用夸張、變形、刪減、增添的方式將其形象塑造成他們想要的樣子。
3.3畬族服飾圖案的構圖
畬族服飾圖案的構圖形式與繪畫的構圖方式不同,它不講求主次關系,不強調主題的突出。很多圖案的構圖方式為滿地花的平鋪式,一個繡片中會自由組合幾十種圖案作為主體圖案,以昆蟲、鳥等組合成花或花中藏花等。他們按照裝飾部位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構圖形式,這樣的構圖方式可以展現(xiàn)出畬族人們的智慧。圖案的構圖布局通常采用放射式或對稱式,圖案中團花與角花相呼應,展現(xiàn)出畬族服飾圖案的獨特魅力。
4畬族服飾圖案元素在插畫設計中的應用思路
以畬族服飾元素作為插畫設計要素進行應用研究,通過挖掘畬族的服飾圖案元素,分析畬族服飾的造型、結構及色彩,簡化形成最終的形態(tài)并擁有傳統(tǒng)服飾圖案元素特征的插畫要素,將其運用到插畫設計中,并設計了一組卡通人物形象插畫。
首先,確定此次插畫設計的人物原型,經過分析選取畬族的少女(如圖1)和青年男孩(如圖2)作為人物原型。畬族少女辮子用紅絨繩纏住,將其盤繞在頭上,額頭前留有劉海兒,被稱之為“布妮頭”,身著畬族的傳統(tǒng)服飾,服裝以藍色為主色調,上邊秀有紅色圖案,配有紅色圖案圍身裙。畬族青年男孩則選取了與武術有關的服飾,所以服飾以白色為主色調,上衣為對襟式。
其次,進行插畫卡通人物形象設計。在進行插畫設計之前將確定的人物原型作為參考,延用少女原型中的發(fā)型,并加以民俗頭巾作為裝飾,服裝選擇畬族少女的傳統(tǒng)服飾,藍色為主色調的長裙,衣襟和袖襟設有彩色圖案,配有彩虹式圍身裙,并結合卡通人物可愛的表情,使得整體卡通人物形象樸實又不失活潑;男生的動作參考了畬族男性在有關武術活動中的動作去設計,上衣仍為對襟式,并以白色為主色調,褲子為藍色。此外,根據(jù)查詢的資料得知,他們在進行活動時是不會戴帽子,為了和畬族少女形象相協(xié)調給卡通男孩加上了帽子,統(tǒng)一畫面。
最后,通過先前確定的人物原型,設計出具有畬族民族特色的一族卡通人物形象插畫,如圖3所示。
5畬族服飾圖案元素在插畫設計中的應用實踐
鳳凰和龍紋是畬族典型的兩種圖騰形式,所以鳳凰和龍紋也被廣泛應用于畬族人們的傳統(tǒng)民族服飾當中。畬族女性服裝經常采用鳳凰圖騰裝飾,在傳統(tǒng)鳳凰圖騰的基礎上,進行重新構圖,將其夸張或增減,體現(xiàn)出鳳凰的優(yōu)美形態(tài),其顏色又絢麗多彩,給單色調的服裝增加色彩。龍紋圖騰造型也十分精致,龍紋的形態(tài)多種多樣,也經常被人們運用在服飾上,鳳凰和龍紋圖騰形象寓意著富貴吉祥,是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所以根據(jù)畬族的鳳凰和龍紋圖案進行提取、重構,形成了新的圖形插畫,應用到現(xiàn)代服飾裝飾中(如圖4),讓傳統(tǒng)圖案煥發(fā)新的光彩,對少數(shù)民族文化即非物質文化進行保護和傳承。保護和傳承民族性文化遺產不再是單純的繼承,還需要提取傳統(tǒng)民俗文化精髓,對其重新構建,進行創(chuàng)造性的轉換。
6結語
將畬族少數(shù)民族服飾圖案元素應用于插畫設計之中,既傳承了畬族少數(shù)民族服飾圖案的特征,還能促進我國傳統(tǒng)文化與時尚文化之間的融合發(fā)展,這正是我國插畫設計的發(fā)展的方向。本文從畬族少數(shù)民族服飾圖案元素在插畫設計中的應用進行分析探討,形成具有中國民族特色的插畫設計體系,希望插畫設計師們今后能設計出具有文化性、個性化的插畫設計。
本文系校級課題《畬族圖案元素在插畫設計中的應用研究》(課題編號:2018CX08)。
參考文獻
[1]劉豐杰.插圖藝術[M].山西:山西教育出版社,2008.
[2](英)馬克·維根.國際插畫設計教程——文字與圖像[M].大連:大連理工出版社,2007.
[3]呂亞持,方澤明.畬族服飾中傳統(tǒng)元素的文化內涵以及應用研究[J].貴州民族研究,2018,39 (10):120-124
[4]賀曉亞.畬族服飾研究[J].國際紡織導報,2019,47 (05):44 47
[5]龔任界.霞浦畬族服飾的審美文化內涵[J].藝術與設計(理論),2019,2(04):124 126.
[6]黃瑩.客家漢族與畬族傳統(tǒng)婦女服飾的藝術研究與對比分析[J].佳木斯職業(yè)學院學報,2019(04):221-222
[7]黃磊晶.少數(shù)民族刺繡元素融入現(xiàn)代服裝設計的應用探索——以福建畬族刺繡為例[J].懷化學院學報,2018,37 (09):9-12.
[8]劉文.浙江景寧畬族女性服飾特色研究[J].紡織報告,2018 (07):66+80.
[9]李凱.畬族服飾藝術視覺符號研究[J].藝苑,2018 (03):102-103
[10]于愛玲.基于畬族傳統(tǒng)服飾元素在現(xiàn)代服裝設計中的創(chuàng)新應用[D].浙江理工大學,2015
[11]雷敏霞,雷冰帆.畬族民族服飾的傳承與發(fā)展探析[J].麗水學院學報,2012 (06).
[12]邱慧靈.畬族服飾文化符號的應用設計[D].浙江理工大學,2014
[13]周瑩.中國少數(shù)民族服飾手工藝[M].中國紡織出版社,2014
[14]汪芳.服飾圖案設計[M].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2007.
[15]施聯(lián)朱,雷文先主編.畬族歷史與文化[M].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1995
作者簡介
陳珮珊/1988年生/女/廣東佛山人/本科/教師/研究方向為藝術設計(廣東惠州516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