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文旗,王賀平
(河南省周口市中心醫(yī)院骨三科,河南周口466000)
深靜脈血栓形成(DVT)是血液在深靜脈腔內異常凝結,阻塞靜脈管腔,導致靜脈回流障礙,引起遠端靜脈高壓、肢體腫脹、疼痛及淺靜脈擴張等癥狀,多發(fā)于下肢。隨著我國進入老齡化社會,接受全髖置換術(THR)的病人越來越多,髖關節(jié)置換術后下肢DVT一直是困擾臨床醫(yī)生的重大問題,一旦發(fā)生DVT且未得到及時治療,輕者造成慢性深靜脈功能不全,影響患者的生活和工作,重者導致靜脈壞疽、肺栓塞等,造成殘疾甚至死亡[1]。臨床預防術后DVT的主要措施分為機械措施和藥物治療,常用藥物包括阿司匹林、華法林、低分子肝素等。其中低分子肝素類藥物可降低DVT的發(fā)生率70%以上,且不會增加出血的危險。壓力抗栓泵可均勻按摩下肢,加速血液循環(huán),是有效預防DVT發(fā)生的常用物理療法。我院對接受髖關節(jié)置換術的患者給予低分子肝素鈣聯(lián)合壓力抗栓泵預防DVT,取得滿意效果,詳細報告如下。
選取2016年10月—2017年10月在我院接受髖關節(jié)置換術的患者80例,按隨機數字表法分成對照組和試驗組,各40例。對照組女17例,男23例,年齡61~83歲,平均年齡(72.8±6.3)歲;試驗組女18例,男22例,年齡62~84歲,平均年齡(73.4±5.6)歲;兩組基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術前沒有發(fā)生DVT;無凝血功能障礙;患者對本研究內容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合并肝腎功能障礙者;術前血流異常者;腿部畸形者;合并下肢血管病變者。
兩組均進行健康教育,護理人員給患者介紹DVT概念、發(fā)生原因、預防手段、危害、治療方法,提高患者的配合度。對照組:選擇基礎預防,包括術前進行功能鍛煉,禁止吸煙和飲酒(避免血液黏稠度提高,造成血液回流)等;術中和術后給予補液,避免出現(xiàn)脫水;麻醉清醒之后進行功能性鍛煉。試驗組: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低分子肝素鈣與壓力抗栓泵聯(lián)合治療,術后12 h給予低分子肝素鈣(河北常山生化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63910,規(guī)格:5 000 IU/mL)2500 IU,臍周皮下注射,術后第一日開始給予5 000 IU,qd,臍周皮下注射,持續(xù)注射7~10天。術后1~2 h即連續(xù)給予壓力抗栓泵治療,直到患者可自己下床活動為止。預防期間監(jiān)測患者的凝血功能,使用彩超觀察患者下肢靜脈是否出現(xiàn)DVT情況,如果D一二聚體>900 ng/mL顯示有DVT情況,需囑患者保持臥床,給予溶栓和抗凝劑治療。
比較兩組出現(xiàn)DVT情況,包括:下肢遠端血栓、全靜脈血栓、下肢近端血栓等,計算DVT總發(fā)生率;比較兩組治療前后深靜脈血流速度和下肢周徑。
運用軟件SPPSS 15.0分析數據,計數資料以百分數(%)表示,采取χ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試驗組DVT總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DVT發(fā)生情況比較
兩組治療前深靜脈血流速度和下肢周徑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試驗組深靜脈血流速度高于對照組,下肢周徑小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患者行髖關節(jié)置換術后容易發(fā)生DVT,多發(fā)部位為下肢深靜脈,若治療不及時,可導致殘疾甚至死亡。DVT早期臨床表現(xiàn)較隱匿,診斷難度大,采取有效措施預防DVT對行髖關節(jié)置換術患者的預后具有重要意義。
表2 兩組治療前后深靜脈血流速度和下肢周徑比較
DVT的形成與血液處于高凝狀態(tài)、血脈瘀滯、血管內膜受損等因素有關[2-3]。臨床對髖關節(jié)置換術后出現(xiàn)DVT的預防措施較多,包括機械措施(如早期活動、彈力襪、足底靜脈泵等)及藥物治療(如阿司匹林、華法林、肝素等)[4-5]。低分子肝素鈣是一種新型的抗凝血酶,與普通肝素比較,無需改變劑量,臨床使用更方便;與血漿蛋白、血管內皮細胞和血細胞結合少,半衰期長,作用時間更持久。低分子肝素鈣的抗凝血活性顯著小于血栓形成的活性,對血小板抑制作用較低,微血管的通透性增加減少,使患者出現(xiàn)不良反應情況降低[6]。另外,壓力抗栓泵屬于一種物理治療法,通過直接對患者下肢的遠端到近端施加有序的梯度壓力,來促進靜脈血及淋巴流動,改善微循環(huán),加快下肢組織液回流,促進局部組織的代謝,及時吸收炎癥,有助于預防血栓的形成[7]。本研究使用低分子肝素鈣聯(lián)合壓力抗栓泵預防髖關節(jié)置換術后DVT的發(fā)生,結果顯示,試驗組DVT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治療后試驗組深靜脈血流速度高于對照組,下肢周徑小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說明低分子肝素鈣結合壓力抗栓泵能夠提高行髖關節(jié)置換術患者術后下肢靜脈血流速度,減小下肢周徑,有效預防DVT的發(fā)生。
總之,低分子肝素鈣結合壓力抗栓泵預防髖關節(jié)置換術后DVT發(fā)生的效果明顯,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