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學武,陳文玉,陳清海,葉秀素,許淮江,黃樹軍
(泉州森林公園管理處,福建 泉州 362000)
泉州森林公園地處福建沿海,經(jīng)常受東北風和臺風的影響,公園建設在景觀樹種的選擇上,需要考慮樹種的抗風特性。潺槁(Litseaglutinosa)為樟科木姜子屬常綠闊葉喬木樹種,抗風、耐蔭、耐干旱貧瘠,常見于疏林、灌木叢及海邊地帶。近幾年來,公園針對園內(nèi)局部人工林老化、林相破碎和林相景觀效果差的特點,致力于人工林改造和結(jié)構(gòu)調(diào)整。2016年,公園開始進行潺槁的普查、育苗和造林,試圖通過潺槁在公園內(nèi)的種植,改善公園的林分結(jié)構(gòu),提高公園內(nèi)人工林的景觀效果?,F(xiàn)將潺槁造林的初步試驗研究情況進行總結(jié)。
泉州森林公園(東經(jīng)118°39,北緯24°54′)位于泉州市豐澤區(qū)東海鎮(zhèn),東達后楮港泉州灣,西至大坪山,南鄰通港路,北含洛陽江入???,總面積控制在547.1 hm2。公園共分為桃?guī)X春曉景區(qū)、金山覽勝景區(qū)、空谷梵音景區(qū)和景觀協(xié)調(diào)景區(qū)等四個區(qū),公園的建設大大改善了沿海森林生態(tài)環(huán)境,維護區(qū)域生態(tài)平衡,保護生物多樣性,推進城市可持續(xù)發(fā)展,提高環(huán)境質(zhì)量和城市品位,為泉州市爭創(chuàng)中國最佳旅游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和國際花園城市創(chuàng)造條件。氣候類型屬于南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年均氣溫20 ℃,年均降水量1850 mm,無霜期365 d。夏季多東南風,冬季多東北風。土壤以紅壤為主,代表性植被為具有熱帶性質(zhì)的南亞熱帶雨林。主要喬木樹種有臺灣相思、馬尾松、龍眼等,主要灌木有桃金娘、杜鵑、天仙果、黃瑞木等,藤本有金櫻子、常春藤等,草本有野菊、腎蕨等[1~9]。
2017年5月,在公園內(nèi)初厝山老臺灣相思林下種植潺槁。首先采取網(wǎng)格法測定老臺灣相思林郁閉度,將老臺灣相思林郁閉度劃分為0.50~0.55、0.60~0.65和0.70以上3種,分別在不同郁閉度的臺灣相思林下挖穴整地,穴的規(guī)格40 cm×40 cm×40 cm,然后在每個穴中放入客土約10 kg。陰雨天在臺灣相思林下挖好的穴里種植潺槁苗木。試驗隨機區(qū)組設計,3次重復,每小區(qū)面積20 m×20 m[1~4,8,9],種植株行距1.5 m×1.5 m。同時在上、中、下坡位郁閉度為0.60~0.65的老臺灣相思林下種植潺槁,試驗設計和造林方法同上。2018年3月,在已經(jīng)種植的潺槁幼林中進行施肥試驗,施肥種類和重量包括:尿素(250 g/穴)、過磷酸鈣(250 g/穴)、有機肥(250 g/穴)、有機肥(125 g/穴)+尿素(125 g/穴),試驗隨機區(qū)組設計,3次重復。
2018年10月,對潺槁幼林全面調(diào)查,調(diào)查每株幼樹的高度、地徑,統(tǒng)計成活率、平均高度和地徑。
通過潺槁在臺灣相思林下種植約一年半時間生長情況的調(diào)查(表1),潺槁在不同郁閉度的臺灣相思林下生長速度不同,臺灣相思林郁閉度為0.60~0.65時,潺槁生長量最大,與郁閉度為0.50~0.55的臺灣相思林下潺槁相比,高度和地徑分別增加了21.7%和50.0%;與郁閉度為0.70以上的臺灣相思林下潺槁相比,高度和地徑分別增加了33.3%和114.0%。經(jīng)方差分析,在不同郁閉度的臺灣相思林下種植的潺槁其高度、地徑均存在顯著差異。說明臺灣相思的郁閉度對下層潺槁生長產(chǎn)生影響,這與潺槁的生物學特性有關(guān),潺槁是一種較為耐蔭的樹種,適當蔭蔽的環(huán)境對潺槁生長有利,但太過于陰暗的空間又不利于潺槁生長,本試驗中潺槁生長的較為合適的郁閉度為0.60~0.65。
表1 臺灣相思林下潺槁高度和地徑調(diào)查情況
注:FH=6.55*,FD=7.33*.F0.05(2,6)=5.14,F(xiàn)0.01(2,6)=10.9
通過對上坡、中坡和下坡臺灣相思林下潺槁生長情況的調(diào)查,結(jié)果見表2,在下坡位潺槁生長量大于中坡位,中坡位潺槁生長又比上坡位要快。其中,下坡位潺槁地徑比中坡位大36%,比上坡位大150%;下坡位潺槁的高度比中坡位大25.8%,比上坡位大40%。說明隨著坡位的上升,潺槁生長下降。這與不同坡位的立地狀況有關(guān)系,下坡位土層較厚,土壤相對于中上坡位要肥沃,土壤的水分含量也高,因此潺槁生長較快。隨著坡位的上升,土壤表層厚度逐漸變薄,肥力降低,土壤也變得干旱,潺槁的生長量也隨之降低。
表2 不同坡位臺灣相思林下潺槁生長情況
通過對種植一年的潺槁進行施肥,分別施尿素(250 g/穴)、過磷酸鈣(250 g/穴)、有機肥(250 g/穴)、有機肥(125 g/穴)+尿素(125 g/穴),施肥半年后進行生長情況調(diào)查,結(jié)果見表3,從中看出,用純尿素和有機肥+尿素以及有機肥的效果比較好,尿素屬于氮肥,在植物的幼小期施尿素可以大量補充植物的氮素,起到很好的促進生長作用,但尿素對植物的生長作用期較短;用尿素+有機肥的肥料可以起到較長時間發(fā)揮肥效效果,有機肥含氧分多但釋放時間長,尿素養(yǎng)分含量高但成分少且釋放很快,二者配合作用可以相互補充,提高肥料的利用率。
表3 不同肥料對臺灣相思林下潺槁生長影響
而且有機肥可以熟化土壤,有效改善土壤理化狀況和生物特性,增強土壤保肥供肥能力,有機肥腐解后可為土壤微生物活動提供能量和養(yǎng)料,促進微生物的活動。過磷酸鈣主要提供水溶性速效磷肥,施放過磷酸鈣可以增加土壤的磷含量。
通過對潺槁在不同郁閉度的臺灣相思林下生長情況調(diào)查,表明隨著上層臺灣相思林郁閉度的增加,潺槁的生長先是增大而后下降,潺槁生長合適的上層林郁閉度在0.60~0.65;坡位對潺槁的生長有一定的影響,下坡位潺槁生長較好,隨著坡位的上升,潺槁生長量下降;施肥可以促進潺槁生長,施尿素對潺槁早期生長促進作用最大,但肥效期較短,采用有機肥+尿素的方式進行施肥,可以保持肥料的肥效保持較長時間的發(fā)揮,確保潺槁持續(xù)生長,而且可以改善土壤理化性質(zhì),提高土壤微生物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