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儒成 孔林
《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綱》要求:加強政府部門、學校、社會、家庭之間的協(xié)調配合,形成校內校外、課內課外、網(wǎng)上網(wǎng)下相結合的教育合力。中小學法治教育主要通過四條途徑來完成,即思想政治課、法治教育學科滲透、校內法治文化建設和法治教育活動、校外法治體驗活動。由于法律知識內容龐雜、條文眾多、文字“刻板”,學校應拓展教育空間,貫通校內外活動,通過加強實踐體驗,增強法治教育的實效性。
一、中小學法治教育校外體驗活動設計策略
1.中小學法治教育校外體驗活動的設計原則
一是校內外統(tǒng)一原則。校外活動屬于實踐活動課程,是學校教育教學的補充和延伸,與校內課程互為支撐、形成整體。
二是知趣結合原則。抓住社會熱點事件,結合現(xiàn)實案例挖掘法治教育因素,讓知識性和趣味性得到統(tǒng)一。
三是注重心育原則。要少一點求全求美,多一點真誠感悟;少一點說理說法,多一點活動體驗;少一點警示訓誡,多一點真情實感。
四是體現(xiàn)特色原則。充分挖掘學校、社區(qū)、家長和網(wǎng)絡資源,將線上學習和線下互動結合起來,并與研學旅行相結合,利用法治教育資源突出地域特色。
2.中小學法治教育校外體驗活動的主題選擇
一是關注現(xiàn)實生活。讓學生參加真實感人、貼近生活的活動,如各種節(jié)假日活動,從中獲得法治知識,進而提高法治素養(yǎng)。
二是關注成長需求。結合學生的身心特點、成長需求和地區(qū)法治資源,選擇學生最關心、最感興趣、迫切需要學習了解的主題內容開展活動。
三是關注大綱要求。以《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綱》提出的目標和內容為依據(jù),結合“道德與法治”課程內容開展主題活動。
四是關注特色挖掘。充分利用本地法治教育資源,開展富有特色的法治教育體驗活動,讓學生經(jīng)歷看、聽、做、想、比等不同層次和深度的體驗式參與,從中獲得法律知識,繼而樹立法治理念,養(yǎng)成守法、護法的習慣。
3.中小學法治教育校外體驗活動的分類
一是角色扮演體驗活動。通過模擬法庭、模擬交警等角色扮演活動,增長法律知識,捍衛(wèi)法律尊嚴。
二是基地觀摩體驗活動。到法治教育基地,如檢察機關、拘留所等進行實地參觀、現(xiàn)場觀摩、學習交流,了解法律體系、執(zhí)法程序,促進守法、護法習慣的養(yǎng)成。
三是情景游戲體驗活動。到法治體驗場館參加體驗活動,通過實物展示、藝術造型等方式,生動形象地向學生傳遞法律法規(guī)知識,為學生提供最直接的法治體驗。還可通過網(wǎng)絡共享優(yōu)質法治教育資源,實現(xiàn)數(shù)字化、情景化、生動化的法治教育。
四是社區(qū)服務體驗活動。走進社區(qū)開展法治宣傳、法律援助、法治表演等活動,運用互動交流、情景模擬、案情剖析等手段,增強社區(qū)法治服務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提高學生法治體驗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五是社會調查體驗活動。抓住焦點、熱點問題,利用課余、節(jié)假日、寒暑假時間,開展問卷式調查分析、案例追蹤調查等活動,引導學生關注社會與法治。
二、中小學法治教育校外體驗活動實施策略
一是建立一套運行機制。建立一套領導重視、部門支持、年級實施、班級配合、家長參與、社會聯(lián)動的良好運行機制。通過課題引領、評價帶動等方式,在“點”上求新;通過優(yōu)化資源、強化職能等方式,在“線”上重規(guī);通過評價激勵、注重融合等方式,在“面”上提質。
二是打造兩支工作團隊。一個是“五老”講師團、法律工作者等校外支持團隊;另一個是法治教育管理團隊、法治導師團隊等校內工作團隊。
三是突出三個關鍵環(huán)節(jié)。其一,活動準備環(huán)節(jié)。該環(huán)節(jié)要求宣傳動員到位,情景設置精彩,資料準備充分,活動安排具體。其二,活動實施環(huán)節(jié)。該環(huán)節(jié)要求體驗過程守規(guī),體驗環(huán)節(jié)安全,體驗觀察仔細。其三,活動反思環(huán)節(jié)。該環(huán)節(jié)要求體驗反思深刻,體驗成果豐富,體驗評價及時。
四是完成四種成效評價。其一,電子檔案袋。該檔案袋要真實記錄學生的活動過程,作為評價學生的一個依據(jù)。其二,討論發(fā)言。教師要為學生提供展示的機會,讓他們盡情表達各種體驗。其三,觀察記錄。將學生在學習活動中表現(xiàn)出來的情感、態(tài)度和行為記錄下來,作為評價學生的另一依據(jù)。其四,成果展示。學習活動結束后,讓學生展示各自的成果,教師再據(jù)此進行考核。
三、活動示例及評析
在此,以體驗法律威嚴、感悟法理人生為活動主題,以高一學生為活動主體,通過以下程序開展活動。
第一階段:體驗準備。內容包括:觀看上一年級的法院體驗活動微視頻;教師講述活動的意義、安排和要求;給各小組安排體驗任務;學生收集并分享資料;舉辦“走進青少年法庭”法官現(xiàn)場微講座。
第二階段:到法院觀摩體驗。內容包括:參觀訴訟大廳、法院功能室、法院榮譽室;完成法院法治小知識測驗,觀看法院專題片,獲贈漫畫版書《未成年人法律保護》;體驗“模擬法庭”,了解法院起訴、立案、傳票等環(huán)節(jié),見證法庭調查、證據(jù)質證、法庭辯論等重要節(jié)點;與法官、檢察官、教師、家長在法院門前合影留念。
第三階段:體驗活動成果分享。內容包括:通過手抄報、美篇、微信等方式,進行體驗活動成果的分類展示;通過播放學生們參觀法院、模擬法庭的照片和微視頻,總結并分享活動感悟;播放倡議書PPT;教師、法律工作者等結合當前學生違紀違法的典型個案進行評析;撰寫心得體會。
第四階段:對活動進行總結。
完成以上四個階段的任務后,再對活動進行評價。評價要突出以下四個方面:一是突出法治教育主題,著力使學生養(yǎng)成守法的習慣,具有堅定的護法信念,善用法律武器,爭做法治理念的傳播者;二是實現(xiàn)法治實踐課程科學化,通過Facts(事實)、Feeling(感受)、Findings(發(fā)現(xiàn))、Future(將來)四個環(huán)節(jié)來構建法治實踐課程,讓學生通過情境體驗,在“動態(tài)回顧循環(huán)”中自主構建法律知識;三是注重對社會資源的整合利用,將家長、律師、法官等外部資源引入校園;四是做到“四個結合”,即法治教育與紀律常規(guī)教育相結合、校內教育與校外教育相結合、正面引導與反面典型案例相結合、法育與德育相結合。
總之,要提高中小學法治教育實效,必須遵循基礎教育規(guī)律,尊重學生的發(fā)展特點,符合法治教育特點,讓學生走出校園、走向社會,在參與、探究、觀摩、合作、感悟、分享中內化法治知識,培育法治理念,提升法治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