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忠琴
[摘要] 目的 對膝關節(jié)骨性關節(jié)炎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圍手術期護理措施進行探析。方法 抽選該院骨科自2017年6月—2018年5月所收治的90例膝關節(jié)骨性關節(jié)炎合并糖尿病患者作為研究的對象,按入院前后順序分成甲、乙組,并分別予以不同的護理干預措施,甲組予以常規(guī)護理,乙組予以圍手術期護理干預;觀察兩組患者的護理效果及血糖變化。結果 乙組總有效率(93.3%)顯著高于甲組(77.8%),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3.644,P<0.05);乙組患者干預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均優(yōu)于甲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膝關節(jié)骨性關節(jié)炎合并糖尿病患者予以圍手術期護理干預措施,能控制患者的血糖,改善其臨床癥狀,值得推廣。
[關鍵詞] 膝關節(jié)骨性關節(jié)炎;糖尿病;護理
[中圖分類號] R47?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9)03(a)-0019-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perioperative nursing measures for patients with knee osteoarthritis and diabetes. Methods A total of 90 patients with knee osteoarthritis and diabetes who were admitted to our department from August 2017 to May 2018 were enrolled in the study. They were divided into group A and B according to the order before and after admission. The different nursing intervention measures were applied in each group, group A received routine nursing, group B received perioperat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observed the nursing effect and blood glucose changes of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group B(93.3%)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group A (77.8%), the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χ2=3.644,P<0.05). The fasting blood glucose and the 2 h 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 of group B patients were better than those of group A. There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P<0.05). Conclusion Perioperat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for patients with knee osteoarthritis and diabetes can control the blood glucose of patients and improve their clinical symptoms. It is worth promoting.
[Key words] Knee osteoarthritis; Diabetes; Nursing
膝關節(jié)骨性關節(jié)炎是臨床上一種發(fā)病率比較高的骨科疾病,其主要發(fā)病機制表現為關節(jié)軟骨退變,臨床癥狀一般為關節(jié)疼痛、僵硬、活動受限,因而,嚴重影響患者的正常生活[1]。由于此病的主要發(fā)病群體為老年人,因而大多數患者往往合并慢性疾病,如糖尿病,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治療的難度,同時也不利于疾病的康復。對此,為進一步提升疾病治療的效果,對其予以切實可行的護理干預措施,是非常有必要的。該案選取從2017年6月—2018年5月于該院骨科收治的90例膝關節(jié)骨性關節(jié)炎合并糖尿病患者分別采取兩種不同的護理措施,觀察其護理效果,現將具體情況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抽選該院骨科所收治的90例膝關節(jié)骨性關節(jié)炎合并糖尿病患者作為研究的對象,研究對象皆滿足美國風濕病學會膝關節(jié)骨性關節(jié)炎疾病的臨床診斷標準,同時符合世界衛(wèi)生組織所制定的關于糖尿病的診斷。所有研究對象及其家屬均對該次研究知情,且簽署同意書。按入院前后順序,將所有患者分成甲、乙兩個小組。甲組45例,男女各有18例、27例;年齡區(qū)間44~73歲,平均年齡(52.9±6.4)歲;病程最短2個月,最長12年,平均病程(4.2±0.9)年;29例單膝,16例雙膝。乙組45例,男女各有20例、25例;年齡區(qū)間43~75歲,平均年齡(53.2±6.1)歲;病程最短5個月,最長13年,平均病程(4.3±0.8)年;28例單膝,17例雙膝。對比以上兩組患者的臨床基線資料,如性別、年齡、病程等,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存在可比性。
1.2? 方法
對90例膝關節(jié)骨性關節(jié)炎合并糖尿病患者均予以手術治療,同時對不同組的患者予以不同的護理干預措施,其中,對甲組患者予以常規(guī)護理措施,比如對患者的臨床癥狀及各項生命體征進行密切監(jiān)測,若發(fā)生異常狀況,及時予以對癥處理;對患者進行健康宣教,告知其手術治療應注意的事項,避免意外事件的發(fā)生;叮囑患者遵醫(yī)囑用藥,注意飲食,保持良好的心情。對乙組患者予以圍手術期護理干預措施,主要內容有。
(1)術前護理:①術前檢查與宣教:術前對患者的各項生命體征進行密切觀察,注意患者的血糖變化,依據患者實際血糖值對其胰島素使用劑量加以調節(jié),確保其血糖維持在7~9 mmol/L之間,且尿酮體呈陰性。術前需對患者介紹疾病的相關知識,告知其手術治療的必要性,說明治療期間應注意的事項,以取得患者的理解與認可,并主動配合治療與護理工作[2]。對治療期間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應提前告知,以避免患者產生不良情緒,繼而影響治療。②飲食干預:醫(yī)護人員可依據患者的身體狀況,為其制定個性化的飲食,叮囑其飲食需注意熱量分配,適度攝入含有碳水化合物、高纖維以及蛋白質的食物。應保證飲食的健康合理,以有效控制血糖[3]。
(2)術后護理:①術后觀察:術后對患者的體溫、脈搏、呼吸、血氧飽和度以及心電圖等進行監(jiān)測,且記錄其數值變化。術后對其予以抗生素,同時保證傷口干凈、干燥,避免感染的發(fā)生。②功能訓練:術后2 d可指導患者進行踝關節(jié)背伸運動,強化患肢股四頭肌、腘繩肌等長收縮訓練,收縮10 s、放松10 s,3次/d,每次堅持15 min。術后3~5 d,在之前訓練的前提下,做直腿抬升鍛煉,在訓練過程中循序漸進,逐步抬高幅度,且增加抬腿次數[4]。術后6 d,可指導其進行步態(tài)訓練,且可在步行器的幫助下進行站立與行走訓練。
1.3? 療效判定標準
經干預后,患者的臨床癥狀完全消退,關節(jié)功能基本恢復至正常狀態(tài),且可參與工作,為基本治愈;經干預后,患者的臨床癥狀顯著改善,關節(jié)功能得到顯著性的改善,生活可自理,為顯效;經干預后,患者的臨床癥狀有所緩解,關節(jié)功能所有緩解,關節(jié)可伸屈,為有效;經干預后,患者的臨床癥狀并未改善,關節(jié)疼痛,無法參與正常的工作,為無效[5]。
1.4? 觀察指標
對兩組患者治療前與治療后的血糖情況進行觀察與對比,以了解其血糖控制狀況[6]。
1.5? 統計方法
采取SPSS 18.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展開分析,計數資料以百分比表示,進行χ2檢驗;計量資料以(x±s)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臨床護理效果情況
經治療后,甲組與乙組干預后的總有效率分別是77.8%、93.3%,兩數據相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3.644,P<0.05)。見表1。
2.2? 干預前后血糖變化
經治療后,兩組患者干預前的血糖值相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干預后,兩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均低于本組干預前,且乙組干預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低于甲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臨床上對于膝關節(jié)骨性關節(jié)炎疾病的治療,一般是采取手術治療的方法,可獲得比較好的效果。但在手術治療過程中,極易發(fā)生一些并發(fā)癥,繼而影響手術治療的效果[7]。再者,大部分患者還合并糖尿病,這無疑增加了疾病治療的風險。因此,在治療期間,還需配合有效的護理措施。對此類患者予以圍手術期護理措施,可從術前、術后兩個角度出發(fā),對其予以相對應的護理干預措施,如術前可對其予以健康宣教,以強化患者對疾病及手術治療的正確認識,從而更好的配合治療;可對患者進行飲食干預,以確保其營養(yǎng)攝入[8-10]。術后可觀察其各項生命體征,若發(fā)生異常及時予以處理;可對其進行康復訓練,以促進其肢體功能的恢復。
通過本次研究發(fā)現,采取圍手術期護理干預的乙組患者,其干預后的總有效率比甲組高,即93.3%vs77.8%;另外,從血糖變化角度而言,乙組患者干預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均比甲組干預后低,差異顯著。由此表明:對膝關節(jié)骨性關節(jié)炎合并糖尿病患者實施圍手術期護理干預措施,不但能提升患者疾病治療的效果,同時還可有效控制患者的血糖,值得在臨床上大力推行與使用。
[參考文獻]
[1]? 付志強,夏長所,李志杰,等.全膝關節(jié)置換后早期夾閉引流管對失血量的影響[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2016,20(13):1852-1858.
[2]? 何從科,段元領,彭建江,等.全膝關節(jié)置換術治療老年晚期膝關節(jié)骨性關節(jié)炎的臨床療效及其影響因素[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5(2):390-392.
[3]? 黃淑梅.探討膝關節(jié)骨性關節(jié)炎合并糖尿病患者圍手術期護理體會[J].中外健康文摘,2014(21):229-230.
[4]? Yan D,Yang J,Pei F.Total knee arthroplasty treatment of rheumatoid arthritis with severe versus moderate flexion contracture[J].Journal of Orthopaedic Surgery & Research,2013,8(1):41.
[5]? 陳歡,潘駿.人工全膝關節(jié)置換術治療73例重度膝關節(jié)骨性關節(jié)炎的臨床療效分析[J].浙江創(chuàng)傷外科,2017(6):1045-1047.
[6]? 盧小兵,郁忠杰.人工全膝關節(jié)置換術治療膝關節(jié)骨關節(jié)炎的療效分析[J].中外醫(yī)療,2016,35(35):22-24.
[7]? 伍秀珍.44例膝關節(jié)骨性關節(jié)炎合并糖尿病病人的圍術期護理[J].全科護理,2013,11(4):338-339.
[8]? Nishikawa M,Owaki H,Takahi K,et al.Disease Activity, Knee Function,and Walking Ability in Patients with Rheumatoid Arthritis 10 Years after Primary Total Knee Arthroplasty[J].Journal of Orthopaedic Surgery,2014,22(1):84-87.
[9]? 田彥,鄭鐸.腓骨近端截骨術治療膝關節(jié)骨關節(jié)炎的圍術期護理分析[J].中國衛(wèi)生標準管理,2015,6(27):206-207.
[10]? 魏艷,王天華,牛鑫.2型糖尿病合并雙膝骨性關節(jié)炎的臨床護理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6,19(19):12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