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寧
摘 要:讀陳勇的《喬治·奧威爾作品中的中國形象》,粗略了解了奧威爾的幾部經(jīng)典作品《緬甸歲月》、《巴黎倫敦落魄記》、《一九八四》、《絞刑》。通過分析作品,展示奧威爾反對帝國主義、極權主義以及民族歧視的思想觀和社會觀,繼而描述奧威爾作品深遠的現(xiàn)實意義。
關鍵詞:中國佬 種族歧視 極權主義 和諧共處
中圖分類號:H31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9082(2019)05-0-01
最近,在讀英美文學研究論叢第二十輯,突然對陳勇寫的《喬治.奧威爾作品中的中國形象》很感興趣,并對奧威爾在上世紀三、四十年代寫的幾部作品進行了初步的了解。陳勇對奧文爾及其作品的分析精辟入理,高屋建瓴。深受教益。讀后,對奧威爾和她的作品也有了粗淺的思考,愿意直抒胸臆,一吐為快。
喬治·奧威爾是二十世紀英國著名作家,我看了他寫的《緬甸歲月》、《巴黎倫敦落魄記》、《一九八四》、《絞刑》,他的作品令人震撼。
奧威爾在《絞刑》這部書中,描寫了一個印度犯人在走向刑場的路上,盡管有獄卒抓著他的雙肩,他還是微微側(cè)身,躲開地上的一汪水,因為他想干干凈凈的離開人世,在行刑后,劊子手都笑了起來,并在一起相當親熱的喝酒慶祝。作者奧威爾一下子頓悟到:把一個正當壯年人的生命切斷的意義,它的無法用語言表達的錯誤,他(死者)和我們都是一起同行的人,看到的,聽到的,感覺到的,了解到的,都是同一個世界,但是“啪”的一聲,我們中間有一個人就去了——少了一個心靈,少了一個世界。這部作品,奧威爾用第一人稱的視角,強烈的表達作者對殖民者任意剝奪他人無辜生命的譴責態(tài)度,有力的批判了帝國主義制度的黑暗和邪惡。
而奧威爾的另兩部作品《緬甸歲月》和《巴黎倫敦落魄記》中,則是對殖民帝國主義的種族主義歧視進行的深刻的剖析和揭露,在《巴黎倫敦落魄記》中,有這樣的描述:在拉姆豪斯貧民區(qū)多為東方人,有中國佬,……不知怎么來的(奧威爾2003:134)拉姆豪斯是倫敦最大的華人居住地,在英國人眼中,這個地方就代表著毒品、犯罪和墮落,把來這里居住的華人成為游民無賴,中國佬。奧威爾在《巴黎倫敦落魄記》中論述如何解決英國游民問題時指出,首先要拋棄“游民全是無賴”這一根深蒂固的偏見,把游民說成妖魔更是荒謬的言論,把中國人說成中國佬更是荒誕不經(jīng)。
奧威爾在《緬甸歲月》中描述了初到緬甸的英國白人婦女伊麗莎白,把中國人“李曄”稱為中國佬的種族偏見。書中描述男主人公弗洛里幻想能與伊麗莎白分享他在東方的生活,迫不及待的帶著伊麗莎白逛緬甸的集市,弗洛里把他領到他的中國朋友“李曄”的店中休息,進入伊麗莎白視線的李曄是“羅圈腿,穿著藍布衫……黃黃的臉上沒有下巴,凈是顴骨,像個和善的骷髏”。他對弗洛里說,“我們坐在這些人屋里合適嗎?是不是有些失身份?”弗洛里回答:“他們在這個國家很受歡迎,而且他們的想法也很民主,最好和他們平等相待。”寥寥數(shù)語,奧威爾就通過“同情東方文化,與其他白人格格不入的弗洛里”,批判了以伊麗莎白為代表的西方頑固種族主義分子對“中國佬”的歧視態(tài)度。在書中作者還描述,如果中國人覺得應該被稱作“中國人”,而不是“中國佬”,那么英國應該尊重中國人的選擇,而放棄使用具有貶義色彩的:“中國佬”。英國人也沒人愿意被稱為“英國佬”。奧威爾指出,人與人是平等的,為避免不平等引發(fā)的種族戰(zhàn)爭,就應該停止使用侮辱性的稱號。奧威爾明確指出一個國家的民族主義,必須建立在世界各國平等的種族關系上。這也就有力的揭露和批判了資本主義制度的殖民掠奪本質(zhì)。
奧威爾在生命的最后階段,創(chuàng)造了《一九八四》。在這部作品里,他把世界分為三個大國,一個是由美國控制的大洋國,包括南北美和大西洋島嶼;一個是由蘇聯(lián)統(tǒng)治的歐亞國,由葡萄牙到白令海峽,占歐亞大陸的整個北部;一個是東亞國,包括中國和中國以南諸國。另外還有一個正方形的位置——丹吉爾、布達柴維爾、達爾文港、香港,不屬于任何國家管。三個大國為爭奪這四個地方,沖突不斷,戰(zhàn)火連天,但這三個國家又相互依托,形成三足鼎立之勢,任何一個國家滅亡,其他兩個國家皆不能獨活,三個國家的社會制度都是金字塔式結構,搞領袖崇拜,靠戰(zhàn)爭維持經(jīng)濟,靠權力奴化百姓,維護統(tǒng)治特權,讓國民心甘情愿的被奴役驅(qū)使。奧威爾認為極權主義對全人類的自由民主和平等構成了最大威脅,為了警告也是為了堅決反對極權主義在世界的蔓延,他以生命為代價創(chuàng)作了《一九八四》,他的這部作品又何嘗不是映射當今某個國家搞擴張,搞霸權,靠戰(zhàn)爭發(fā)展經(jīng)濟,永當霸主,讓全世界永遠都對他俯首稱臣呢?它的諷刺意義和現(xiàn)實意義就不言而喻了。
奧威爾在上世紀40年代還有一些作品,深刻反思二戰(zhàn)的殘酷和資本主義的危機,表達了他構建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之間平等和諧關系的社會主義觀。咱們國家也是最近二十來年才重視人與自然、環(huán)境保護、社會和諧等問題的重要性,而奧威爾早在上個世紀40年代就在作品中呼吁人人平等、人與自然和諧共處以及環(huán)境保護的重要性,真是思想深邃,洞察敏銳,看問題有前瞻眼光,不愧為為世界著名的小說家和社會評論家。奧威爾的作品要么是闡述人人平等、人與自然、人與社會和諧共處的意義,要么是對帝國主義殖民主義極權主義種族歧視的有力批駁,呼吁人們趕快覺醒,反對戰(zhàn)爭,維護和平,幸福生存。他的作品不僅有深遠歷史意義,而且具有巨大的,不可估量的現(xiàn)實意義。
早在40年代,他在《巴黎倫敦落魄記》、《緬甸歲月》這兩部作品中,都是反對帝國主義殖民主義,反對對平民使用侮辱性稱呼語言,反對對平民進行奴化,要求人人平等,尊重生命,可是現(xiàn)在,仍有一些國家看不起中國人,稱中國人為“中國狗”、“中國豬”,還有一些國家搞貿(mào)易保護,對我們的產(chǎn)品進行抵制、扣押、加稅、封殺,試圖遏制中國的發(fā)展。研讀奧威爾的作品,聯(lián)系當前事實,讓我明白國家必須富強,必須團結,必須有自己研發(fā)的尖端成果,我們才能不被歧視,不被侮辱,不被控制,才會有更大更好的發(fā)展空間,才能立于不敗之地。那我們就應當韜光養(yǎng)晦,勤奮努力,變大變強。我們的國人還應該做到,像奧威爾說的那樣,與自然和睦共處,與社會和諧共存;尊重他人,與人為善。只要持之以恒,不忘初心,我們一定會強大,一定會成功。
參考文獻
[1]陳勇.喬治·奧威爾作品中的中國形象[A]李維屏.英美文學研究論叢第二十輯[C].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14:63-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