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會 尹玖龍 劉承磊 趙鴻 王曉慶
摘 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當代中國精神的集中體現(xiàn),是當下中國發(fā)展道路上價值取向與目標方向兩者的“最大公約數(shù)”,也是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源源不斷的精神動力與道德滋養(yǎng)。身為當代大學生更應作為弘揚核心價值觀的踐行者。筆者從“家國同構”的角度出發(fā),對該概念的當代文化價值進行相應解析,提出對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價值觀的兩大重要性,并從四大路徑具體探討了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措施,推動核心價值觀在廣大學生心中吸收、升華、沉淀[1]。
關鍵詞:家國同構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立德樹人
當代大學生正處于人生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而當今社會各種思潮良莠不齊,如何從中找尋正確的道路是每一位青年學生應當思考的問題。只有踐行好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才能從容應對即將面對的一切挑戰(zhàn)。
一、“家國同構”理念的當代文化解析
從一定程度上來說,“家國情懷”雖具有著抽象化的色彩,但四字的背后卻飽含著豐富的價值理念和人生追求。古往今來的先賢們,通過自身言行深刻形象地向我們詮釋了家國情懷的核心內涵與深意。家國情懷,即將“家”與“國”兩大維度緊密結合。這一理念與傳統(tǒng)儒家所提倡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有異曲同工之妙?!洞髮W》有云:“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這段論述便深刻詮釋了“家國同構”理念的歷史意義[2]。
“家國同構”的思想理念注重愛家與愛國的統(tǒng)一性以及對國家、對家庭的責任感與個人擔當。強調人需要自身不斷完善并提高修養(yǎng)品性,以提高個人修養(yǎng)為起點,過渡為對家庭的治理與付出,而國家安定的前提便是家庭關系的和睦。因此“家國同構”便是通過人、家、國三者的相互融合將國家認同、社會共識與家庭自律和個人追求有機結合,在個人、家庭、國家和社會四大維度之間構建起良好的互動關系。
二、“家國同構”概念對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價值觀的重要性
1.利于大學生樹立個人利益與國家利益相統(tǒng)一的思維意識
現(xiàn)代社會突破了傳統(tǒng)“家國”簡單的雙層結構,逐步向復雜化與多元化演變。其中一顯著特征便體現(xiàn)在存在著較多的社會組織,例如政治組織、經(jīng)濟組織與其他中介組織等。一方面這些社會組織充當著國與家之間的橋梁與紐帶的角色,另一方面卻使得家與國之間的關系不再如曾經(jīng)一般緊密,這也是造成目前部分大學生愛國主義精神缺失的主要原因。因此“家國同構”概念的提出,將有利于大學生樹立個人利益與國家利益相統(tǒng)一、個人前途和祖國命運相聯(lián)系的思想觀念,對當下高校立德樹人具有借鑒意義[3]。
2.利于大學生樹立個人發(fā)展與社會發(fā)展相統(tǒng)一的意識形態(tài)
在大學生思政教育中存在著學生個體把個人發(fā)展與社會發(fā)展之間的關系相互割裂,將自我實現(xiàn)與社會貢獻相互對立。同時,物質文明的高度繁榮也誘發(fā)了大學生群體中享樂主義、拜金主義、極端個人主義的滋生。
三、基于“家國同構”概念對培育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路徑分析
1.成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研究會,吹響宣傳貫徹十九大精神的號角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了我國社會矛盾的新變化以及社會發(fā)展的新目標,為使廣大學生學懂、弄通、做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學院成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研究會”,推動黨的十九大精神的學習宣傳貫徹工作往實里走、往深里走,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通過組織開展學習研討類活動、讀書征文演講類文化活動、調研服務類實踐活動等,堅持學以致用,在交流互動中學習理論知識,在實踐服務中升華認知,逐步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4]。
2.成立三農學社農村發(fā)展調研隊,于服務三農之中展現(xiàn)青年責任與擔當
為了進一步深入學習貫徹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精神,提高服務三農與服務社會的綜合能力,牢固樹立并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社會并加深認知,我院特此成立“三農學社農村發(fā)展調研隊”,鼓勵青年通過大學生支農行動、大學生農村創(chuàng)業(yè)實踐行動等方式深入農村,面對真實的中國、真實的鄉(xiāng)村、真實的生活,了解科技支農,投身科技支農,從科技支農服務活動中提高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能力,讓青年肩頭上保持一份沉甸甸的使命感與社會關懷,在我國扶貧攻堅戰(zhàn)中展現(xiàn)青春風采[5]。
3.構建黨員模范帶頭作用新載體,帶動廣大學生融入文明校園與創(chuàng)城建設
校園是引導當代青年健康成長的主渠道、主課堂。文明校園的創(chuàng)建是高效思想道德建設與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舉措。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應與校園文化精神建設有機融合,實現(xiàn)全面對接的效果。在當代大學生群體中,學生黨員無疑是最具感化力與號召力的群體。因此,學生黨員可在與周邊同學的日常交往中,通過潛移默化的思想感召力,使周邊同學融入文明校園與創(chuàng)城建設之中。
4.順應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發(fā)展趨勢,傳遞核心價值理念
學院以新媒體“SDAU機電之聲”為平臺,通過打造多元的產(chǎn)品形態(tài),組織登載有分量的文章,開展熱點話題的討論,發(fā)揮網(wǎng)絡優(yōu)勢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借助不斷衍生的網(wǎng)絡微型新平臺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滲透式傳播,將正能量的價值觀推薦給廣大學生,逐步營造出“爭做又紅又專的接班人”的良好風氣,凝聚人心、弘揚正氣,與學生進行平和的心靈溝通與感情交流,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在當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與立德樹人進程中,應注重加大對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養(yǎng)力度,通過引入“家國同構”思想、中國夢等熱點話題,使廣大學生加強修養(yǎng)、完善自我,自覺擔負起時代賦予的崇高使命,在現(xiàn)代化建設的廣闊舞臺上,展現(xiàn)自我人生價值,無愧于社會。
參考文獻
[1]王麗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與大學生核心價值觀構建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3.
[2]吳曉林.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和踐行問題研究[D].沈陽工業(yè)大學,2017.
[3]陳華文.立德樹人維度下的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研究[D].中國地質大學,2016.
[4]宋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研究[D].鄭州大學,2016.
[5]張毓雯.高校培育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研究[D].閩南師范大學,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