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燕飛
《模擬導游》課程是高職旅游管理專業(yè)的一門核心專業(yè)基礎課,綜合性、實操性非常強,同時該課程還是全國導游人員資格考試的必考科目。通過對“課證賽一體化”教學模式的研究,使導游職業(yè)技能大賽、考取全國導游資格證,與常規(guī)的教學活動有效銜接,能夠很好地解決在課程中出現的學生培養(yǎng)定位不準確、課程內容缺乏設計整合、學生學習主動性差等常見的問題,是探索應用型導游人才培養(yǎng)的新模式。
引言
《模擬導游》課程的綜合性、實操性非常強,而且其是全國導游人員資格考試的必考科目,而取得導游資格證又是旅游管理專業(yè)畢業(yè)生從事導游工作的前提,所以,學好該門課程非常重要。基于此,筆者針對該課程的特點,結合烏蘭察布職業(yè)學院的實際情況,特提出“課證賽”一體化教學模式。
一、《模擬導游》課程發(fā)展現狀
目前,烏蘭察布職業(yè)學院在《模擬導游》課程標準設計上,主要強調了學生的導游職業(yè)能力培養(yǎng),而忽視了學生考取導游資格證考試的需求,顯然這對于學生的職業(yè)化發(fā)展是不利的。具體到教學內容上,該課程主要以“地方陪同”導游服務程序、講解技能,以及內蒙古的一些區(qū)域景點知識的教學為主,沒有把導游資格考試的面試備考景點全部納入進來,在培養(yǎng)學生導游的綜合能力,即應對旅游過程中各種問題、處理突發(fā)狀況的能力上有所欠缺,教學視野不夠開闊。
在教學環(huán)節(jié)中存在的問題主要體現在實訓上。在實訓上,學生的語言表達和景點講解能力比較薄弱,特別是景點講解,由于學生對于景點的了解很多來源于書本或網上的一些簡單介紹,并不了解其文化內涵,再加上知識面窄,所以不能很好地把握講解景點的要領,因而經常會出現死記硬背的現象,甚至有的學生不能通過自己的語言將所要講的內容流暢地表達出來。同時,學生在聽其他同學講解時,也存在注意力不集中、紀律較差的問題。
在考核方式上,雖然以平時成績和期末成績相結合的方式對學生進行評價,但平時測試和期末測試都是以學生個人抽取景點進行模擬講解為主要測試形式,而導游職業(yè)綜合能力的核心主要是由講解能力、應變能力、規(guī)范服務能力3部分組成的,因此這樣的考核方式,既無法考察學生的綜合能力,也無法對學生整個學期的學習情況做出整體、客觀的評價。
以學生職業(yè)能力和專業(yè)技能培養(yǎng)為基礎,以所需的專業(yè)資格證書為導向,將課程教學內容與職業(yè)考證內容相結合,以技能競賽為抓手,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的“課證賽一體化”教學模式,可以很好地解決目前我院《模擬導游》課程中存在的問題。
二、“課證賽一體化”教學模式實施
(一)轉變教學理念,優(yōu)化教學內容
轉變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采用“課證賽一體化”教學模式,在以培養(yǎng)學生導游職業(yè)綜合能力,作為模擬導游課程結構的重要依據的基礎上,實現“以需定教”。筆者通過對內蒙古眾信國旅、包頭中旅等11家旅行社所需要的導游人才,從職業(yè)素養(yǎng)、職業(yè)技能、知識準備等多方面進行了詳細調研,認為我院應從企業(yè)的需求出發(fā),以導游工作流程為主線,在此基礎上,納入導游資格證面試備考景點、導游大賽所需要的專業(yè)知識和才藝要求,實行項目化教學。
筆者提出具體教學內容設計,具體如下:本課程共72課時,分為7個實訓項目,分別是接團服務、參觀游覽服務、購物餐飲娛樂服務、旅游突發(fā)事件處理、旅途才藝展示、送團服務和線路綜合實訓,教師可依托校內模擬導游實訓室、校外實習基地,通過完成典型的導游服務的基本業(yè)務項目,使學生具備團隊接待服務能力、應變能力;在參觀游覽服務項目中,有關自然景觀、人文景觀中所選取的典型景點主要為輝騰錫勒草原、響沙灣、昭君博物院等內蒙古現場導游考試的備考景點,把必考景點講解知識及相關旅游文化滲透到教學實訓中,使學生具備導游詞創(chuàng)作、景點講解能力;通過線路綜合實訓,使學生具備旅游資源組合能力和線路編排設計能力。
(二)調整教學主體,改善教學方法
《模擬導游》課程具有實操性強的特點,傳統(tǒng)的以教師為主的被動式教學,顯然已經不能滿足教學要求,因此,教師必須在充分發(fā)揮學生主體性的基礎上,探尋更為科學的教學方法,增強教學內容的趣味性和知識性,從而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熱情,使學生能夠主動學習。
在組織教學過程中,教師除了使用傳統(tǒng)的案例分析、情景模擬等教學方法外,還可通過技能競賽的形式來翻轉課堂,這樣做教學效果較好。這樣的教學方法不僅兼顧到了導游資格證的考證要求,而且還以競賽的形式使實訓過程充滿個性、挑戰(zhàn),可以使學生處于積極的學習狀態(tài),從而可以培養(yǎng)學生探索、自學、歸納信息和應變的能力。對于學生的實訓成果展示,可以以視頻、導游知識題庫、導游詞的形式,添加到課程教學資源庫中,更新優(yōu)化原有的教學資源,同時為學生參加內蒙古、乃至全國導游服務技能大賽做好備賽準備。筆者以參觀游覽服務項目中的呼和浩特市藏傳佛教寺廟大召為例,授課步驟安排如下。
首先,教師在課前將大召的微課視頻、相關的景點資料和藏傳佛教等與大召相關的知識題庫、學習任務發(fā)放給學生,學生分組通過視頻的學習,資料的再搜集、整理,對大召完成導游詞創(chuàng)作和講解練習,教師做好課前的答疑指導。
其次,在模擬導游實訓室,以技能競賽的形式,完成成果展示。即參照內蒙古導游服務技能大賽的要求,要求每組同學按任務分工,以大召的游覽順序為主線,依次進行講解,講解完成后,教師在課前發(fā)放的知識題庫中隨機抽取題目,每位同學抽題進行回答,并在每組中隨機抽取同學就宗教建筑的基本知識點進行不少于1分鐘的講解,以提高學生的現場語言組織表達能力和臨場應變能力。
再次,教師根據上一環(huán)節(jié)的成果展示,找出學生講解或答題失誤、錯誤的地方,進行點評。為確保全員參與的效果,教師要求其他小組的同學對講解的同學的優(yōu)缺點進行詳細記錄,并隨機抽取聽講同學進行點評,然后,教師根據教師點評,結合小組互評給出該組成績,同時再提出一些新的問題,如用制造懸念法該如何講解大召的天王殿等,引導學生進行再思考,加強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這有利于學生更深入、更主動地學習知識,并逐步掌握不同的導游講解方法。
最后,課后學生對在實訓中出現的問題進行糾正,并嘗試采用新的方法進行再次講解,以視頻的形式提交給教師,教師與學生進行再溝通,從而為下一次上課打好基礎。
(三)改革考核方式
教學活動中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就是課程的考核,《模擬導游》課程應著重考查學生的導游職業(yè)綜合能力,而該能力的考核要貫穿于整個學期的教學過程。教師對小組合作完成的7個實訓項目都要進行評價,以百分制進行計分,作為平時成績。而期末考試作為結果評價,通過“賽、證”結合的方式來完成,即按照“全國導游資格證書”現場考試的內容要求,參照內蒙古導游服務技能賽的流程來進行,分為景點講解、專題講解、現場提問3個環(huán)節(jié)來。景點講解內容主要由學生自己提前準備,有時間限制,景點的范圍為導游資格證面試備考景點,從而考查學生的講解能力;專題講解由學生選取中國的古建筑、園林、宗教、民俗和歷史文化等旅游資源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和知識點,進行講解,考查學生知識儲備情況、現場語言組織表達能力以及臨場應變能力;現場提問內容主要為導游基本工作流程,考查學生的規(guī)范服務和特殊情況處理的能力。
期末測試、平時成績各占總成績的50%,教師對過程評價和結果評價進行結合,以考促學,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
三、結語
《模擬導游》“課”“證”“賽”的融合,實現了導游職業(yè)技能大賽、考取全國導游資格證,與常規(guī)的教學活動的有效銜接,提高了教師的教學水平,激發(fā)了學生主動學習的熱情,同時為推動旅游管理專業(yè)體系的優(yōu)化奠定基礎,并進一步提高了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水平。
(作者單位:烏蘭察布職業(yè)學院經濟管理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