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鴻燕 周雅萍 黃艷 朱漢卿
摘 要:隨著信息化和網絡技術的普及,針對中醫(yī)院校學生人體解剖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微課翻轉課堂模式探索和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并提高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該文對此展開研究,以期助推高校未來發(fā)展。
關鍵詞:人體解剖學 微課 翻轉課堂
中圖分類號:G434;R47-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9)02(a)-0-03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popularzation of internet technology, 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human anatomy teaching in universitys of Chinese Medicine,Micro-lecture in flipped class model has been used. The model not only ensures a good teaching effect,but also improves students awareness of self-learning and trains their innovative ability.
Key Words:Human anatomy; Micro-lecture; Flipped class model
近年來,隨著信息化設備的普及與推廣和信息意識的培養(yǎng)與更新,我國信息化教學水平不斷提升。這為信息技術支持下的教學模式改革提供了動力和保障,同時也使得高等院校學生獲取知識的方式產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已不能滿足新時代培養(yǎng)人才的需要,微課、翻轉課堂、MOOC等新型教學模式應運而生。微課又名微課程,由簡短的視頻構成,教師利用其作為授課的素材,學生可通過微課進行預習、復習等,實現(xiàn)自主學習。微課視頻長度以5~10min[1]為宜。翻轉課堂理念是以建構主義和掌握學習理論為指導,以信息技術為依托的一種新型教學模式。它改變了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中教師課堂講課、學生課后做作業(yè)的形式,將二者顛倒過來,讓課堂變成教師和學生之間答疑解惑、分享學習收獲的場所,讓課外變成學生學習的主要陣地。人體解剖學是按照人體的器官功能系統(tǒng)闡述人體正常器官形態(tài)結構、相關功能及其發(fā)生發(fā)展規(guī)律的科學,人體解剖學學習過程中有一個現(xiàn)象極為普遍:部分學生考試成績很不錯,但是實踐能力卻很欠缺,不能將學到的知識靈活應用?;谖⒄n和翻轉課堂的特點,鑒于人體解剖學教學中的難題,針對于此,我們在解剖學教學中進行了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1 實驗方法
1.1 研究對象
選南京中醫(yī)藥大學中醫(yī)康復學專業(yè)學生50人,大一學生,課程為人體解剖學,學生入學成績、年齡、性別、無顯著性差異。
1.2 實驗分組
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及實驗組。
對照組:25人,解剖理論課+解剖實驗課,采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即理論授課、實物標本、掛圖、模型。
實驗組:25人,采用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預先布置任務,提供人體解剖學課件,人體解剖學微課視頻,開放解剖標本實驗室,解組公眾平臺同時開放。
1.3 實驗組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為泌尿系統(tǒng),教師明確教學內容和教學計劃,以此為目標,完成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教學過程設計,引導學生自主利用微課資源,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互相討論,增加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最終教師進行課內強化,進行難點和重點分析,并進一步通過交流討論,由學生主動去尋求問題答案??蓪W生分成多個學習小組,交流時可以先進行組內的生生交流,然后是組與組之間的生生互動,最后教師選擇適當?shù)臅r機參與其中,完成師生交流。
1.3.1 課前預習
課前,根據(jù)泌尿系統(tǒng)教學大綱要求,老師預先布置任務(泌尿系統(tǒng)內容),提前兩周發(fā)布給學生,同時提供解剖學課件,教師錄制的泌尿系統(tǒng)解剖學微課視頻,數(shù)字人操作系統(tǒng)中的微課視頻,通過QQ、微信和郵箱隨時和學生保持溝通,提供補充資料(解剖學學習指南)、參考教材、解剖學精要(南京中醫(yī)藥大學自編教材)及相關臨床資料,開放解剖實驗室,解剖標本陳列室觀察泌尿系統(tǒng)模型和標本,以及數(shù)字人可視化操作系統(tǒng),學生可反復觀看泌尿系統(tǒng)解剖微視頻,鞏固解剖形態(tài)學認識,并提出泌尿系統(tǒng)病例分析案例,以小組為單位討論學習。人體解剖與組胚學系網絡公眾平臺(南京杏林解組之家)開放,其中包括解剖學繪畫比賽、微課視頻、師生交流提問、解組資訊、學習資源、第二課堂、學科前沿等不同模塊。
例:泌尿系統(tǒng)微課視頻引入案例。
(1)這是一個炎熱的夏天,我們一杯接一杯喝了很多水,過了一會,產生了強烈的尿意,我們喝進體內的水分到排除體外的尿液經歷了泌尿系統(tǒng)的奇妙之旅,這個過程有哪些解剖結構參與呢?
(2)辦公室一族小王近期感覺腰部和腹部總是疼痛,并且尿液當中還出現(xiàn)了紅色,到醫(yī)院檢查后醫(yī)生診斷小王得了輸尿管結石,那么什么是輸尿管結石呢?這個結石又好發(fā)于哪個部位呢?
(3)懷孕后的小張總是感覺尿頻、尿急,越到妊娠的后期這種感覺就越強烈,小張很緊張,這是得了尿路感染了嗎?還是有其他問題呢?
例:泌尿系統(tǒng)微課視頻截圖(見圖1)。
1.3.2 課堂互動
教師對學生理解掌握情況進行考察,同時隨機考察學生對泌尿系統(tǒng)各個題型若干題目的掌握情況,根據(jù)課堂討論和微課視頻觀看情況,分析難點和重點、并進一步通過交流討論由學生主動去尋求問題答案,可將學生分成多個學習小組,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課堂討論,設計制作消化系統(tǒng)PPT課件,在正式課堂上進行演講,演講結束后進一步討論,教師則組織協(xié)調教學課程,在學生演講完后進行補充、解惑,進行泌尿系統(tǒng)內容總結。
1.3.3 課后總結
學生進行泌尿系統(tǒng)的知識總結,歸納整理。課后學生做出總結分析報告。
1.4 教學效果考核方法
課堂隨堂測驗:隨機選定教學大綱中泌尿系統(tǒng)具有代表性的8個問題,分別考察學生對位置、結構、功能及臨床意義的掌握程度。考察學生一道病例分析題。
臨床病例分析題:張××,女性,22歲。主訴:反復性尿頻、尿急、尿痛1個月。現(xiàn)病史:1個月前無明顯誘因出現(xiàn)尿頻、尿急、尿痛,疼痛向會陰區(qū)放射,無發(fā)熱、腰痛、肉眼血尿,于當?shù)蒯t(yī)院就診,尿液檢驗結果白細胞增高,鏡下血尿,臨床診斷為“尿路感染”,服用抗生素7天后癥狀消失。3天前患者無任何誘因再次出現(xiàn)尿頻、尿急和尿痛。無浮腫及少尿,無惡心、嘔吐等消化系統(tǒng)癥狀。既往史:無結核病史及結核接觸史,無藥物過敏史。體格檢查:Bp 116/78mmHg。眼瞼無水腫。咽部無紅腫。雙肺呼吸音清,心率70次/分、腎區(qū)無叩擊痛,輸尿管點壓痛陰性,雙下肢無水腫。輔助檢查:尿常規(guī)檢查:尿蛋白陰性,尿潛血3+,WBC 35~45個/HP,細菌計數(shù)177個/HP;血常規(guī)及便常規(guī)正常。相關解剖結構問題:(1)腎區(qū)的位置及臨床檢查。(2)輸尿管的3個生理性狹窄及意義。(3)尿路感染為何多發(fā)生于女性?
1.5 統(tǒng)計學分析
實驗數(shù)據(jù)以均數(shù)±標準差(x±s)表示,應用SPSS 18.0統(tǒng)計軟件進行單因素方差分析,兩組間差異顯著性用t檢驗判定,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課堂教學效果考核如下。
實驗組大部分學生能夠準確回答具有代表性的8個問題和做出病例分析總結,優(yōu)秀率能達到24.00%,良好率能達到44.00%,實驗組學生回答準確率明顯高于對照組(見表1)。
3 討論
人體解剖學屬于生物科學中形態(tài)學的范疇,是醫(yī)學科學中一門重要的基礎課。傳統(tǒng)的人體解剖學教學模式單一,學生學習被動,教學效果欠佳。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主要以課堂教師講解示范,學生按部就班地被動學習文字教材,形式枯燥,很多學生敷衍了事,學生遇到問題直接找老師,不能好好地思考和探討問題,同時課后也缺乏一個交流互動的機會,教師也無法知道學生對于解剖結構的掌握情況。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出現(xiàn),為解決這一難題提供有效途徑。一些醫(yī)學院校的解剖學教學正在逐步進行翻轉課堂的教學改革,例如錢紅等將翻轉課堂應用于診斷學教學[2],劉梅訊等[3]也對翻轉課堂在斷層解剖學教學的可行性進行了探討,都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另外翻轉課堂在醫(yī)學護理學[4]、留學生[5]等專業(yè)學生的解剖學教學中研究也有了一定的進展。南京中醫(yī)藥大學人體解剖學的教學理念是“快樂學解剖”,上課過程中,教師不能只是一味地灌輸給學生,應當以正確的思路引導學生,最終實現(xiàn)學生能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使學生深入了解某些重要知識點的同時提升獨立思維、解決問題的能力。
南京中醫(yī)藥大學解剖與組胚學系錄制了大量的解剖學微課,并開發(fā)了人體解剖與組胚學系網絡公眾平臺,數(shù)字人信息操作系統(tǒng)人體解剖學微課視頻模塊更是覆蓋人體九大系統(tǒng),短小易學,內容精練。微課是以視頻為主要載體記錄教師圍繞某個知識點、專題、實驗活動作為選題,針對教學中常見的,典型的,有代表性的問題或內容進行的簡短、完整的“小而精”的教學活動。人體解剖學教學注重形態(tài)學圖形和微課視頻,實踐性較強,與臨床銜接十分緊密,故我們嘗試在中醫(yī)院校中醫(yī)康復學專業(yè)學生人體解剖學教學中,探索基于微課視頻模式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高素質人才培養(yǎng)過程中的作用,這對醫(yī)學學生的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和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都有著很大的幫助。
由于此次研究對象是大一新生,故我們選擇了比較簡單的泌尿系統(tǒng)作為實驗內容。通過此次研究,我們發(fā)現(xiàn)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泌尿系統(tǒng)教學效果考核中,實驗組學生回答的準確率明顯高于對照組的學生。說明這種模式教學效果顯著,學生可以隨時隨地在解組公眾平臺上觀看教師錄制的微課,不但實用性強,也讓枯燥的解剖基礎課程變得更加生動形象易懂。以前的教學過程中,學生總是反映解剖結構太枯燥,難理解難記憶,我們會教導學生結合圖譜記憶結構,但圖譜畢竟是平面的,學生理解上還是有困難,標本刺激性氣味比較大,學生也不能在實驗室停留太長時間,所以只能靠死記硬背,考試效果一般,微課視頻的錄制和翻轉課堂自然會提高學生對解剖學理論的學習興趣,成績就會比之前要提高一些,當然我們只是做了泌尿系統(tǒng)的嘗試。我們發(fā)現(xiàn)學生不僅能更好地自主學習并掌握人體結構,更能夠充分提高他們的解剖學習興趣,而且實驗組學生病例分析總結報告清楚,詳盡和臨床連接緊密,提高了學生解決臨床實際問題的能力。所以,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不僅讓枯燥的解剖基礎課程變得更加生動形象,為解剖學課程的教學和研究注入新的活力,更是進一步推動了中醫(yī)院校解剖教學的發(fā)展,并為國內外同類研究提供最新的數(shù)據(jù)和依據(jù)。
參考文獻
[1] 劉增輝.五分鐘課程:微學習時代的知識變革[J].中國遠程教育,2013,13(16):16-18.
[2] 錢紅,劉理靜,武斌,等.微課嵌入探究式翻轉課堂應用于診斷學教學的效果分析[J].衛(wèi)生職業(yè)教育,2016, 34(19):46-48.
[3] 劉梅訊,姚淞元,李文春.翻轉課堂引入斷面解剖學教學的作用機制與可行性探討[J].海南醫(yī)學,2016,27(20): 3420-3423.
[4] 聶政,盧辰,李健.基于“翻轉課堂”的護理專業(yè)人體解剖學的探索與實踐[J].解剖學研究,2017,39(4):309-312.
[5] 邵珩,時淑娟,蔡瀅,等.醫(yī)學留學生人體解剖學的教學探索與實踐[J].山西醫(yī)科大學學報:基礎醫(yī)學教育版,2009,11(3):265-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