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松梅 云南中醫(yī)藥大學(xué)第一附屬醫(yī)院 副主任藥師
茨菇原產(chǎn)我國華中、華南 , 各地均有種植 , 但主要分布在長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區(qū), 為冬春蔬菜供應(yīng)淡季的主要水生蔬菜之一。世界廣布共約 30個品種, 在中國、日本、印度、朝鮮做蔬菜栽培。喜溫和充足的陽光, 常利用低洼水田種植。
在水田里,有一種葉子像箭頭,開白花的植物,其地下部分有球莖,呈黃白色或青白色,以球莖做蔬菜食用,這就是無公害綠色保健食品中的上等珍品——茨菇。云南茨菇在云南省曲靖、保山、紅河、昭通等多地均大量種植。產(chǎn)自云南的茨菇較廣州等地所產(chǎn)品種淀粉質(zhì)較為豐富,苦澀味較淡,口感較為粉嫩酥軟,與肉汁搭配最能帶出油而不膩的口感。煮熟后有獨特的香氣,無腥臭味。
茨菇不屬于菌類,茨菇具有完整的植株結(jié)構(gòu),能進行光合作用,為自養(yǎng)型植物;而菌類植物結(jié)構(gòu)簡單,沒有根、莖、葉等器官,一般不具有葉綠素等色素,不能進行光合作用。
菌類是一個很大的類別,包括細菌門、粘菌門和真菌門,菌菇屬于真菌門的傘菌,人們可以食用或藥用的菌菇,具體指大型真菌中,能形成具有膠質(zhì)或肉質(zhì)的子實體或浚河組織的傘菌,如雞腿菌、靈芝等。
茨菇又名慈菇、茨菰、燕尾草、白地栗、剪刀草,為澤瀉科慈菇屬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慈菇性味甘平,氣味苦、微寒,入肺、心經(jīng),具有涼血止血、止咳通淋、散結(jié)解毒、和胃厚腸等功效,通??勺鳛槭卟耸秤?。
山慈菇是一種常用的中藥材,收載于《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5年版),為蘭科植物杜鵑蘭、獨蒜蘭或云南獨蒜蘭的干燥假鱗莖;前者稱“毛慈菇”, 后二者稱“冰球子”。性涼,味甘、微辛,歸肝、脾經(jīng)。有清熱解毒,化痰散結(jié)的功效。常用于癰腫、疔毒、瘰疬、痰核、蛇蟲咬傷以及癥瘕痞塊。
營養(yǎng)學(xué)研究表明,茨菇主要成分為淀粉、蛋白質(zhì)和多種維生素,富含鐵、鋅、硼等多種的微量元素。
為您推薦一道排骨燒茨菇。茨菇與排骨紅燒后其營養(yǎng)成分更易于煎出,也利于人體吸收,且口感較佳,介于山藥和土豆之間,對人體機能有調(diào)節(jié)、促進的作用。中醫(yī)認為,茨菇性平、味甘,有生津潤肺、補中益氣的功效,對勞傷、咳喘等病有獨特療效。
另外兩道菜——四寶素菜羹和茨菇豆腐湯也推薦給您,清淡鮮香,是夏季營養(yǎng)美味之佳品。
主料:茨姑、大白菜、南瓜、西紅柿各100克
調(diào)料:鹽少許
做法:1.所有材料下油鍋略炒一下。2.鍋里倒進開水,待水重新燒開稍煮一下。3.把南瓜壓成泥,放點鹽調(diào)味就可以出鍋了。
主料:排骨750克,茨菇8個
調(diào)料:料酒一羹匙,老抽一羹匙,醬油二羹匙,陳醋三羹匙,冰糖30克,蒜一頭,蔥半棵,花椒、大料、干辣椒少許
做法:1. 排骨焯水,晾在盤中。2. 茨菇洗凈削皮(特新鮮的也可不削皮,把須摘干凈即可),切成瓣或塊。3.炒勺少許底油化冰糖,放入排骨炒糖色。4. 加適量料酒、陳醋、醬油、老抽、花椒、大料、蒜瓣、蔥段,并翻炒一下。5. 倒入砂鍋,加開水沒過排骨,放入茨菇,小火燉半小時。6. 收湯,出鍋。
主料:茨菇250克,凍豆腐250克
調(diào)料:粉絲50克,鹽5克,胡椒粉5克
做法:1.茨菇洗凈后,去外皮,切小片。2.凍豆腐(制作凍豆腐可將豆腐放冰箱一夜,冷凍即成)切小塊。3.鍋中放油,燒熱,放入準備好的茨菇片。4.小炒片刻后,倒入適量的水。5用小火煮成奶白色的湯后,下入豆腐塊。6.最后放入粉絲,煮熟后,即可出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