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常青
【摘 要】現(xiàn)階段,在我國社會快速發(fā)展和進步的過程中,國家教育工作也走上了改革的道路,特別是在新課改理念提出之后,素質教育成為校園教學工作的重點。本文就針對初中教學工作的開展進行分析,提出在生的視角下,德育工作的開展策略,希望能夠有效改善初中學生的基本素質,使其成為新時代高素質人才,為初中學生綜合能力提升做出貢獻。
【關鍵詞】以生為本;初中;德育工作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09-0079-01
前言
初中階段的學生大多數(shù)都屬于青春時期,在這一階段,對學生進行良好的教育和指引,能夠實際綜合素質得到培養(yǎng)。而縱觀傳統(tǒng)初中校工作的開展,教師過分的關注學生的成績,情況完全忽略了學生的素質教育,這也影響了初中學生的發(fā)展和進步,所以還需要以學生為主,在生本視角下,合理地開展德育教育工作,這樣才能夠培養(yǎng)出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的社會新型人才。
一、以生為本的概念及意義
在校園教學工作開展的過程中,教師所開展的一切教學工作,都是把學生當成基本單位,根據(jù)學生的綜合素質發(fā)展情況,而開展教學工作的。所以也能看出,學生的具體發(fā)展狀態(tài)是教師教學的根本,這也是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在教學工作改革過程中新課改理念提出,這要求背景下,生本理念教育成為現(xiàn)階段教育工作的主要發(fā)展方向,以生為本就是把每一個學生自身所具有的特點和個性充分地得到發(fā)揮,按照學生對于知識和教學工作的需求,找到符合學生成長規(guī)律的人格培養(yǎng)方法。
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在初中階段的校園工作開展過程中,對于學生的發(fā)展非常重要的生本教育,能夠幫助學生建立起自信,形成正確的人格,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所以能夠看出,生本教學在最新的歌提出后,逐漸成為了校園教學工作發(fā)展的主要方向,對于學生良好的培養(yǎng)有著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而以生為本主要就是把學生當成中心,按照每一個學生的發(fā)展情況,當作課堂教學工作的根本,在最新課程改革的理念下,以生為本的思想觀念,完全符合現(xiàn)階段教學工作開展的基本觀點。因為學生是課堂知識的獲得者,也是課堂的主體,所以還要求教師能夠開展因材施教的教學方法,把教學工作面向全體學生,關注到每一個學生的成長狀況,保證其能夠發(fā)揮出自身的個性,這才是以生為本,在課堂教學工作中的重點體現(xiàn)。
二、以生為本視角下的初中德育工作滲透策略
1.建設兩支隊伍,夯實育人基礎。
想要在初中階段的德育教育工作開展過程中,實施以生為本的思想理念,就要求能夠建立起高素質的教師隊伍,這樣才能夠保證德育工作取得最佳的效果。因為在教師隊伍建設過程中,貫徹正確的思想理念,能夠實施以生為本的教學方式,所以校園教學工作也可以從以下方面著手,有效的改善課堂德育教育工作現(xiàn)狀,一方面就是加強對教師的培訓,幫助教師樹立起正確的教學觀念和掌握正確的德育教育工作方法,嚴格按照以生為本的要求,把學生當成中心在學生的角度,針對課堂教學工作存在問題進行合理的思考和分析。所以就需要轉變教師本身的思想觀念,在德育教學過程中能夠充分地尊重學生,給學生足夠的關心,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教學效果,在潛移默化中讓學生成長,進而建立起優(yōu)秀的品質。
另一方面就是對照典型的教學方法,找到自身存在的差距,在信息技術發(fā)展速度飛快的現(xiàn)階段,校園想要充分利用自身的優(yōu)勢,找到德育教育工作上教師存在的差距,就可以結合使用最先進的技術,在媒體平臺上讓教師分析其他教學工作開展過程中,教師的德育教育現(xiàn)狀,領會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以此縮小自己在德育教育工作方面與其他人存在的差距。
2.建設校園文化,優(yōu)化育人環(huán)境。
以生為本的德育教育工作開展過程中,想要保證這一工作的順利實施,還需要建立起積極向上的校園文化,針對學校德育工作的開展情況,以及學生的三觀形成狀況。健康的文化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文化建設工作開展的過程中,要求校園以學生為本,發(fā)揮好自身文化所具有的導向性功能,充分的利用校園所具有的宣傳效果,通過培訓,潛移默化的滲透等多種形式,積極的采用輿論引導的方法,幫助學生強化道德意識,形成創(chuàng)新性思維,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使學生在最佳的校園文化和風氣中,感受到學校傳遞出的正能量,進而影響自身的發(fā)展,自覺地形成文明的生活習慣。同時也需要在以人為本的角度,發(fā)展好校園中團隊文化教育的功能,保證學校建立起各種類型的文體社團,合理地吸引學生參與到其中,不定期的舉行各種文體活動,幫助學生積極的融入到團隊,樹立起團隊精神,進而學會正確地處理個人與團隊之間的關系,為學生的良好發(fā)展和進步做出貢獻。
結論
綜上所述,縱觀我國初中階段教育工作的開展情況能夠看出,在傳統(tǒng)校園教學工作上,很多教師完全忽視了學生的德育教育,這也導致我國初中階段學生在畢業(yè)后,整體素質參差不齊,影響了未來的發(fā)展。本文則是在以生為本的思想理念下,提出德育教育在初中校園教學工作的滲透策略,希望能夠有效改善初中校園教學方式,把學生作為根本提高德育教學工作的效果,為學生的未來成長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陳毅.解讀新時期中職學校德育工作體系的新內容[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3,29(10):94-95.
[2]鄭冬森.堅持以生為本,活化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學[J].中國校外教育,2013(11):58.
[3]以生為本 和諧發(fā)展 全面推進教育現(xiàn)代化進程[J].教育信息技術,2013(Z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