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苑霞
【摘 要】本文論述對分課堂在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中的應用,從授課任務與進度、教學設計與實施等方面闡述對分課堂教學模式在線上線下混合教學中的應用,該授課模式使得線上平臺的課程資源優(yōu)勢得以充分發(fā)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參與度大大提高,教學效能不斷提升。
【關鍵詞】對分課堂? 線上線下? 混合式教學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9)12C-0057-02
科學技術的迅猛發(fā)展為教育帶來了各種可能,教育工作者為探索出優(yōu)質(zhì)高效的課堂,孜孜不倦地耕耘,各種教學模式也隨著時代的進步應運而生,如對分課堂、翻轉(zhuǎn)課堂、微課、EEPO有效教學等。對分課堂教學模式問世以來,各類學校的一線教師在各自的課堂上爭相實踐,反響甚好,筆者把該教學模式應用于小學英語教學設計與實施課程當中。根據(jù)該課程的學科特點,對該教學模式進行了適當?shù)母牧?,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得到激活,課堂教學氣氛不再沉悶,教學成效大大提高,這得益于對分課堂的教學模式與網(wǎng)絡課程的有機結合。
一、對分課堂
“對分課堂”是復旦大學張學新教授提出來的一種新的教學模式,該教學理念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心理需求,順應學習過程的基本心理學規(guī)律,把課堂一分為二,一半時間交給教師講授,一半課堂留給學生討論,進行交互式學習。對分課堂分為三個過程:講授(Presentation),內(nèi)化和吸收(Assimilation),討論(Discussion),簡稱為PAD class,三個過程中包含五個環(huán)節(jié):講授、獨立學習、獨立做作業(yè),小組討論、全班交流。PAD課堂的創(chuàng)新之處在于把講授與討論錯開,學生有充足的時間對知識進行內(nèi)化吸收,實現(xiàn)個性化的學習,把傳統(tǒng)以老師為主的課堂轉(zhuǎn)變?yōu)閷W生為主體的課堂。
二、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
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是響應全國教育大會精神,為深入貫徹教育部關于“金課”建設的要求而實施的教學模式,線上線下課程指利用在線開放課程,實施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的課程,要求在教學中實現(xiàn)“兩性一度”的標準,即高階性、創(chuàng)新性、挑戰(zhàn)度。所謂“高階性”,就是知識與能力素質(zhì)的有機融合,是要培養(yǎng)學生解決復雜問題的綜合能力和高級思維。所謂“創(chuàng)新性”,是課程內(nèi)容反映科學性、前沿性和時代性,融入當前國內(nèi)乃至國際上前沿的知識技術,教學形式呈現(xiàn)先進性和互動性,學習結果具有探究性和個性化。所謂“挑戰(zhàn)度”,是指課程有一定難度。目前,在國內(nèi)各大開放課程平臺新上線的開放課程內(nèi)容均具有科學性、前沿性和時代性的特征,如果教學得法,就可以幫助學生實現(xiàn)把知識轉(zhuǎn)化為能力,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
三、對分課堂教學模式與線上線下混合教學的有機結合
北部灣大學2019年啟動線上線下示范課建設,主要依托在線開放課程平臺“中國大學MOOC”進行混合教學。這種新式教學對教師是一個新的挑戰(zhàn),要想收到教學實效,就必須加強課堂教學改革力度,采用新理念、新內(nèi)容、新方法、新技術進行混合式課堂教學改革。線上線下混合教學與對分課堂教學模式同時具備了這些“新”,前者具有新內(nèi)容、新技術,后者擁有新理念、新方法。線上線下混合教學通過教師線下教授,學生課后線上自主學習,課堂反饋交流,使課堂效益得以實現(xiàn),這些教學要素正與對分課堂的三個過程不謀而合,它們正是對分課堂模式與線上線下混合教學得以融合的契合點。
四、對分課堂教學模式在線上線下混合教學中的有效應用
筆者所教授的小學英語教學設計與實施課程參與了本校利用在線開放課程資源實施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改革項目,在教學實踐當中,主要運用了對分課堂的教學模式,結合網(wǎng)絡在線開放課程進行教學,教學效果喜人。下面以“小學英語詞匯課教學”為例闡述對分課堂教學模式在線上線下混合教學中的應用。
(一)授課任務與進度。小學英語教學設計與實施課程的教學共64學時,分兩個學期完成,上學期主要學習小學英語教學的教學理論、原則、方法、設計及技巧等,下學期主要是對小學英語的幾個主要課型(詞匯課、會話課、閱讀課、字母課、語音課)的教學進行實踐,每三至四周完成一個課型的教學。“小學英語詞匯課教學”是第二學期的教學內(nèi)容,其教學目的是教會學生對小學英語詞匯課型進行教學設計并實施教學,教學時長為三周共六個課時。
(二)教學設計與實施。該內(nèi)容的教學主要采取對分課堂的教學模式。對分課堂的突出特點在于對分,對分的形式分為兩種,一是當堂對分,二是隔堂對分,其目的在于把教師的講授與學生的討論錯開,使學生有充足的時間進行自主學習,對知識進行消化,把理論付諸實踐。
1.第一課時
教學內(nèi)容:新課標對小學英語詞匯學習的要求和教材分析。
課堂模式:當堂對分,教學時間分為四段,第一段是教師講授新課標的總體結構及其對小學英語教學的根本性指導作用,引導學生自主研習課程標準對小學英語詞匯教學的目標要求。第二段是學生分組討論各自的領悟,討論結束后小組代表發(fā)言,學生發(fā)言結束后教師給予評價與點撥。第三段是教師講授教材分析的方法并示范解讀詞匯教學的內(nèi)容文本。第四段是教師組織學生對某一教材內(nèi)容進行分析,然后學生小組討論,接著小組代表在全班交流,最后老師進行點評與小結。
2.第二、第三課時
教學內(nèi)容:小學英語詞匯課教學設計,采用隔堂對分。
第二課時:教師講授詞匯課的教學內(nèi)容、教學原則與教學步驟,布置作業(yè):學生課后登錄中國大學MOOC,學習“小學英語學教設計”網(wǎng)絡課程的本節(jié)內(nèi)容;寫”亮考幫”作業(yè),“亮”是這節(jié)課讓你收獲最大的是什么,“考”是出一兩個問題考考你的小組成員,“幫”是寫一寫你還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需要同學和老師幫幫你;就指定教學內(nèi)容撰寫教案,把電子教案在第三課時授課前在網(wǎng)上提交給老師。
第三課時:學生在小組內(nèi)交流“亮考幫”作業(yè)和教案,把小組內(nèi)無法解決的問題在全班提出來,挑選出小組最佳教案在全班進行交流,闡述設計方案、依據(jù)與意圖。教師進行答疑與評價,指出教案中普遍存在的問題,重申教案設計的關鍵點并提出修改建議。
3.第四、第五、第六課時
教學內(nèi)容:小學英語詞匯教學實施,采用隔堂對分。
第四課時:教師通過教學錄像,對詞匯課教學進行案例分析,教授上詞匯課的要點,布置課后作業(yè):登錄中國大學MOOC,學習“小學英語學教設計”網(wǎng)絡課程的本節(jié)內(nèi)容,學習相關教學視頻;寫”亮考幫”作業(yè);學生按教案進行小組試教,到微格教室錄制試教視頻并上傳給老師。
第五、第六課時:各小組討論“亮考幫”作業(yè),把無法解決的問題在全班交流,教師進行總結與解答;各小組推選出一名成員在全班進行現(xiàn)場試教,教師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評課議課,教師點評,并進行必要的示范教學。
對分課堂以學生為學習主體,教師為主導,注重精講多練,講練分開。第一課時的教學內(nèi)容相對比較少,各環(huán)節(jié)耗時不多,適合當堂對分,第二、第三課時學習教學設計,內(nèi)容多,需要創(chuàng)新與實踐,學生需要充沛的時間去揣摩、網(wǎng)上學習、查閱資料,因而把課堂延伸至課外,讓學生有足夠的時間進行準備、運用,對下次課做到有備而來,適合隔堂對分。第四、第五、第六課,學生需要在課外上網(wǎng)觀課學習,不斷地模仿與試教,適合隔堂對分。
五、反思與展望
在將對分課堂教學模式與線上線下混合教學相結合的教學中,筆者深切體會到對分課堂教學模式帶來的活力與生機。對分課堂的長處在于教師精講重難點,同時引導學生帶著任務去學習,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通過對分的形式給予學生充裕的時間對學習內(nèi)容進行內(nèi)化吸收。線上線下課堂擁有優(yōu)質(zhì)的網(wǎng)絡課程,為學生提供大量的、靈活的自主學習資源,使學生獨立學習成為可能。利用對分課堂的教學形式,教師積極引領學生的自主學習,使學生的學習更有章法,網(wǎng)絡課程作用得以充分發(fā)揮,使學習落到實處。
但在教學實踐中發(fā)現(xiàn)不少問題,如學生在“亮考幫”作業(yè)中,有時抓不到學習的重點,在提問時會不著邊際、天馬行空,造成有些討論既費時又無效;在教學時間的把控上還考驗教師的課堂組織能力。對分課堂采用形成性評價,占用教師大量的課余時間,并且如何能使形成性評價做到真正公平公正,考驗教師的智慧與情感的投入。
【參考文獻】
[1]張學新.對分課堂中國教育的新智慧[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6
[2]陳湛妍,等.對分課堂之大學英語[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7
[3]張學新.對分課堂:大學課堂教學改革的新探索[J].復旦教育論壇,2014(12)
[4]許輝.CBI 理念為指導的對分課堂教學模式——藝術專業(y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蘭州教育學報,2017(1)
(責編 丁 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