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過好傳統(tǒng)節(jié)日”是上級團委根據(jù)時代的要求,調整青少年思想導向,培養(yǎng)“文化自信心”,加強青少年思想道德修養(yǎng),弘揚中華民族精神,傳承中華文化的基本要求。
關鍵詞:傳統(tǒng)節(jié)日;弘揚;傳承
平涼八中團委、鄉(xiāng)村少年宮的各項活動在學校領導班子的正確領導下定期舉行,舉辦了各類“我們的節(jié)日”慶典及藝術活動。為學校的藝術教育和德育開辟了第二課堂,為打造魅力校園,做出了應有的貢獻。
元旦是國際性的節(jié)日,新的一年的開始,必須有一個新的起點,通過“迎新年、慶元旦”活動,總結一年的收獲、規(guī)劃好一年的打算。我們?yōu)樵┰O計了豐富多彩的活動。
“傳誦經典”,弘揚中華文化,是我們傳統(tǒng)的節(jié)目,每年元旦前,我們都要舉辦“經典誦讀”活動,在活動中,各班集體誦讀經典、傳承中華文字詩詞、充分展示了中國文字詩詞的魅力,表達了學生對祖國文化的認同與喜愛。各班誦讀分兩部分:1.集體誦讀:由班級確定一首經典詩詞,配樂并裝飾黑板、白板,集體表演;
2.個人誦讀:用擊鼓傳花的方式,點中的學生即興抽題表演。活動評出的優(yōu)秀作品,還會參加市區(qū)舉辦的“經典誦讀”大賽,形成一股全民參與的“誦讀經典”風氣,將優(yōu)秀的中華詩詞歌賦發(fā)揚光大!
“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過好清明節(jié),讓孩子們通過各種活動,緬懷先烈,增強動力和信心,明確目標、樹立遠大志向,有著重要的意義。每年的清明節(jié),是學習比較緊張的時間,我們想了好幾種活動形式:掃墓、誦讀等緬懷先烈,其中比較有效的是美術活動:“用詩詞圖畫祭奠英烈”,充分調動學生的聰明才智,為英烈寫詩、畫畫,把我們對英烈的懷念、敬仰,化成一首首優(yōu)美的詩歌、辭賦,再用自己的創(chuàng)意,為這些詩詞配上圖畫,給人一種莊嚴、神圣的感覺。許多同學用“墓碑、白鴿”表現(xiàn)英烈用生命換來我們今天的和平、幸福生活;用“鮮花、柳枝”表示對烈士的祭奠;用“紅旗、青松、墓碑”表示對英烈的感恩和敬仰之情。孩子們通過這次美術活動,紛紛表示:不忘英烈,勵志前進,一定要把革命的旗幟傳承下去,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努力奮斗。
“五一”“五四”是勞動節(jié)、青年節(jié),我們安排了春季運動會、新團員入團、表彰獎勵、自立自強的少先隊員等活動。參加了全鄉(xiāng)組織的春季運動會,我校管樂隊擔當儀仗隊,排練吹奏了《國歌》《運動員進行曲》《解放軍進行曲》,通過學習和排練,以及上場演奏等活動,感受國歌的威嚴、解放軍的軍威以及運動員的頑強拼搏精神,為運動員敲響了戰(zhàn)鼓,樹立了信心!同時小演奏家們自己也受到了鼓舞!
六一是全世界孩子們的節(jié)日,六一過得好不好,直接關系到老師和孩子們這一年的藝術教育、活動開展的質量,六一,也是我們通過藝術教育滲透德育的一個重要陣地。我們在一個月前就召開了以少先隊輔導員、少年宮輔導員、各班班主任、團委書記為領導的活動組委會,強調本次活動的主題、意義、目標,制訂切實可行的工作方案,力求把“六一文藝匯演”的活動做成功,有成效!
音樂是一門情感藝術,音樂教育是以音樂藝術為手段,在潛移默化中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因為音樂是以樂曲的旋律美、歌詞的語言美、音響的意境美、演唱的情感美來表現(xiàn)其獨特的魅力,凈化人的心靈、美化人的行為。但凡愛好音樂和接受音樂熏陶的人,就能在人生成長過程中形成一種人格比較完美的心理結構和心理定向,對人的全部精神及生活發(fā)生深刻的影響,可以說是受益于終身。
合唱對一個人的審美觀、人生價值觀都有著積極作用,能塑造參與者的人格和行為模式,在無形中體現(xiàn)著德育價值。所以學校合唱活動是中小學音樂教學活動的重要內容,也是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道德情操教育和素質教育的有效手段。當今中小學生普遍喜歡音樂課,喜歡唱歌,通過音樂教學,教育學生熱愛社會主義祖國,具有革命理想、高尚情操和良好品質,教育學生熱愛集體、熱愛生活、熱愛自然,從而在潛移默化中達到音樂教育的最終目的——德育。
我校為了培養(yǎng)學生繼承弘揚傳統(tǒng)文化,做了有效的嘗試,除了參加“非遺日”剪紙現(xiàn)場表演、學習宣傳剪紙技藝外,每年中秋和國慶,都有宣傳活動,如歌頌祖國“歌詠比賽”、“中秋曬月餅、誦古詩詞”聯(lián)歡會,鍛煉了團干部、班干部的活動組織能力,提高了班級的凝聚力,也學到了許多民俗歌謠,鞏固了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的地位。
總之,我們通過自己的努力,為我校打造了一系列的節(jié)日文化,形成了以節(jié)日為載體、以藝術活動為內容、以德育為目的的具有本校特色的文化活動,希望以此帶動校園及周邊的文化建設,為學生和周圍群眾創(chuàng)造良好的文化氛圍,以此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大發(fā)展、大繁榮。
參考文獻:
尚輝.新中國美術所蘊含的中國美術價值觀[J].美術觀察,2010(2).
注:本文系甘肅省教育科學規(guī)劃課題研究成果,課題立項號:GS[2016]GHB1593。
作者簡介:蘭金燕(1968.8—),女,回族,甘肅平涼人,一級教師,本科,研究方向:藝術教育與德育。
編輯 李燁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