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玉燕
摘 要:一年級的孩子,剛從輕松自由的幼兒園來到小學,不但環(huán)境有了很大的改變,知識要求也有所增加,扮演的角色也改變了,真正成為一名小學生。上了小學,才可以說孩子們開始真正學知識了。上小學之前,孩子們對于數學這個概念是含糊的,在他們的記憶中數學或許就是簡單的加減法計算;再加上一年級孩子活潑好動,缺乏自制力,這給老師在課堂教學增加了難度和挑戰(zhàn)。作為一名數學教師,應該怎樣對這群活潑好動的新生進行數學教學呢?
關鍵詞:一年級;數學教學;策略
一年級學生無法直觀理解:數學是什么,數學又與我們的生活有著什么直接聯系呢?因此,在給一年級學生上數學課時,我們應注重理論聯系生活實際,教學方式應變換多樣,語言應生動有趣、通俗易懂,切勿直接給出抽象的概念,而只能通過具體的內容,說明在生活中處處存在數學知識。孩子們通過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才能進一步體會數學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
一、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動者
在數學學習過程中,我向學生強調課前預習的重要性。當然,學生不是形式上翻翻書就算預習了,我是有要求的,預習過程中學生要發(fā)現問題,并把自己的疑問記下來。第二天上新課前,我就要檢查他們的預習工作,我先讓學生積極發(fā)言,說一說自己昨晚在預習過程中發(fā)現了什么問題,希望這節(jié)課能幫你解答什么問題呢?我將具有代表性的問題寫在黑板一角,這樣我和學生就共同帶著這些問題走進新課堂。帶著問題去學習不但更加明確本節(jié)課的目標,還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學習數學的積極性。這項工作堅持下來,的確在教學上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讓學生成為學習的探究者
一年級的學生活潑好動,注意力持續(xù)不久,僅憑老師一味講,學生很快就感到無趣枯燥,容易導致學習積極性不高,聽課效果差。注意力不能僅通過一種感官集中太久,而要通過多種感官,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讓學生親自動手做一做、擺一擺、比一比、量一量、拼一拼、剪一剪,通過多種教學活動,提高學生的課堂歸屬感,并讓他們體驗到動手操作的樂趣,這樣學生學習積極性高了,教學效果也能得到顯著的提高。在教學設計中,我通常會根據教學內容,增加豐富的體驗活動,讓學生更好地發(fā)揮他們的探索精神,提升他們的動手能力。
三、讓學生成為學習的評價者
在當前教育理念下,提倡評價主體的多元參與,從雙邊對話到多邊互動式,不僅是老師單一評價學生,學生之間也可以相互評價。在我和孩子們的課堂上,我除了鼓勵學生積極舉手,大膽發(fā)言外,還特別注重培養(yǎng)學生認真傾聽別人回答問題的習慣,學會評價別人回答的能力。我認為在學習中,只會解決問題還不夠,還要會評價別人的方法。很多時候,解決問題的方法不是唯一的,我們需要選擇最優(yōu)最合理的結果作為最終答案。
課堂上,通過學生之間互相評價,能幫助學生更好地全面發(fā)展,認識自己,發(fā)現不足,擁有自信。我們教師只有走到學生中間,給予引導和鼓勵,為學生構建一方和諧、融洽的真情空間,讓他們在數學的王國中自由地遨游,互相學習。
四、讓學生成為學習的合作者
作為新課堂的實施者,我們深刻體會到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是密不可分、相輔相成的,并且互為補充的。因此,在學習過程中不僅要進行個人競爭,還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精神。將個人競爭擴大到小組競爭,多種競爭方式更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自我約束能力,對維持課堂紀律很有效,進而提升學生的學習力、競爭力和創(chuàng)造力。
經過一年的實踐證明,小組競爭對小學低年級教學的確效果明顯。我將全班學生分成6組,在黑板留出一角作為小組評比欄,上課時,不論哪個同學在哪些方面表現好,都在他所在的組上畫一面紅旗;哪位同學經眼神提醒無效,則擦掉該組一面紅旗。當然,也可以根據小組課后表現情況進行評比。人最怕慎獨,一個人很難自制,但是在集體里就不一樣了,因為有同伴監(jiān)督,自然也會約束自己。在教學中采用小組競爭,就是要讓孩子們?yōu)榱藰s譽而互相監(jiān)督,互相約束。教室里就不止一個老師了,人人都是老師。
五、讓學生成為學習的思考者
數學課堂教學就是實現由提出問題到解決問題的過程。愛因斯坦曾經說過:“提出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數學真正組成部分是問題和解答,問題才是數學的心臟。一年級學生對數學語言的理解水平比較低,作為一名一年級數學老師,在預設問題中,要重視提問題的技巧。問題設計得好不好,關系到學生思考的方向。問題的設計要從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guī)律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出發(fā),問題應簡潔明了,難易適中。你希望學生往哪個方向去思考得出結論,你的問題就應具有明確的方向性和指向性。
六、讓學生做學習的愛好者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課堂上適當運用游戲和活動,符合小學生好奇、好動、注意力集中短的心理特點,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對數學的愛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教學設計中,我針對每節(jié)課的內容,有意識創(chuàng)設活躍的氛圍和生動有趣的情境,編排有趣的游戲和數學故事吸引學生的興趣,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學生的身心潛能,使他們在玩的過程中愛上學習,高效掌握和鞏固所學知識;同時滲透思想教育,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優(yōu)良的心理素質,而且在游戲中學習,學生學而不厭,得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參考文獻:
[1]閆淑萍.小學一年級數學的激趣方法[J].學周刊,2017(1):53-54.
[2]王光明,范文貴.新版課程標準解析與教學指導:小學數學[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07.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