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白
據(jù)說,每個人都是天才,只是你不知道造物主把你的天賦點加在哪一項了。有時候,面對自己不擅長的事情,我們的內(nèi)心會抗拒,但又必須硬著頭皮去做,在試著克服自己的短板的同時,你是有所收獲,還是覺得心好累?
@我不知道不要問我
我有很嚴重的恐高癥,小時候站在二樓的陽臺上往下看都覺得眩暈,更別提像小伙伴那樣,隨便去玩游樂場里的摩天輪、過山車什么的。然而,我媽卻覺得是我膽子小,她覺得任何缺點都能找到克服的方法。于是,每個周末我就會被她強行帶到公園去玩小型的蹦極。說是小型,但是起碼也有六七米。所以,在別的同學都期待周末的時候,我卻極度討厭,因為每個周末都是我心驚膽戰(zhàn)、慘叫連連的時候……沒錯,現(xiàn)在我依然害怕。
@艾蘭
“吃星人”表示,從小看了很多什么口含石子練習演講的雞湯文,堅信自己也可以做到,每天練習繞口令100遍,甚至學過相聲。然而現(xiàn)實仍舊如此殘酷,到餐廳點個菜都會急得滿頭大汗,打電話也是天人交戰(zhàn)。有一次電話面試不順利,我放下電話一個人難過了很久。不過,難過有什么用,還不是要面對。
@陸心怡
生性不愛交際,這也不是我的錯啊。我就是傳說中那種在生人多的場合一開口講話就會臉紅脖子粗的人。讀大三的時候,我被選派到美國做一年的交換生。在國內(nèi)上課,幾乎沒有什么團隊演講的環(huán)節(jié),也不知道為什么我交流的學校,幾乎所有的課都有這個環(huán)節(jié)。第一次開口,真的是尷尬到無以復加,尤其是語言還不通,面對一群并不是很熟的“五顏六色”的同學,我真想找個地縫鉆進去。恐懼社交的我,能“啪嘰”跪地,給大家磕個頭求放過嗎?!
@李雷和韓梅梅
上高中的時候硬著頭皮學物理,回憶起來真的是心有余悸——那簡直是我人生中的低谷。上課回答不上老師的問題,久而久之,老師也就不再向我提問了。但是,考試是不會放過我的。那些題目上的字我都認識,但是組合在一起,我就不明白想問什么了。雖然我也很想學好,也在課余時間請教學長學姐們,但是,我的物理成績就是那么穩(wěn)定,從未及格,呵呵。于是,文理分科時我頭也不回地選擇了文科。
@前往理想的路上
不擅長的事情,對我來說就是算賬了。數(shù)學不好,連錢都數(shù)不清楚,沒錯,就是我。班上選班干的時候,我以一票之差落選班長,最后被任命為生活委員,管理班費的重任就交到了我手里。呃,我的內(nèi)心是拒絕的,可我總不能讓同學們嘲笑我不識數(shù)吧?盡管最后畢業(yè)的時候,班費還是差了幾十元錢沒有對上,但是在這個過程中我也體會到很多——之所以會抗拒自己不擅長的事情,大多數(shù)人可能是心態(tài)的問題,內(nèi)心越是抗拒,就越會害怕。
@往事夢
有句話是這樣說的:“今天不想跑,所以才去跑?!笨赡苷驗椴簧瞄L,所以才想要挑戰(zhàn)自己。小時候上體育課,我最害怕跑800米,跑之前簡直緊張得要死,800米的成績都是剛剛壓在及格線,跑完喉嚨全是血腥味。當大多數(shù)同學都已經(jīng)到達終點開始休息的時候,我還在吭哧吭哧地跑著,雖然沒有人嘲笑我,但這種感覺簡直太不好了。后來經(jīng)過一番練習,我的成績雖然沒有提高,但是至少感覺面對跑道的時候自己沒有那么害怕了。
小編的話:做自己不擅長的事才會有進步,戰(zhàn)勝自己的弱點是一件超有成就感的事。還在畏懼準備退縮的同學不妨再給自己一次機會試試看,說不定下一次你就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