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嚴瑞 司劍嶺
摘 要:法治思維是指按照法律的規(guī)定、原理和精神,思考、分析、解決問題的習慣和取向。一名軍隊領導干部是否堅持依法治軍,最重要是看其否具備法治思維、堅持法治方式。本文從法治思維的內涵出發(fā),分析了軍隊領導干部法治思維缺失的主要表現(xiàn),從加強法律知識學習、牢固樹立法治理念、營造良好法治環(huán)境三個方面,闡述如何培養(yǎng)軍隊領導干部法治思維。
關鍵詞:領導干部;法治思維;依法治軍;法治環(huán)境
中圖分類號:E251.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4379-(2019)05-0130-03
作者簡介:張嚴瑞(1983-),男,漢族,河北邯鄲人,碩士,信息工程大學,講師,研究方向:軍隊政治工作。
近日,中央軍委政策制度改革工作會議的隆重召開,這標志著我軍法治化進程進入了歷史新階段,也對軍隊領導干部培養(yǎng)并牢固樹立法治思維,提出了更高、更迫切的要求。法治軍隊是一流現(xiàn)代化軍隊的基本屬性,依法治軍是強軍興軍的必由之路。習近平主席深刻洞悉:“深入推進依法治軍、從嚴治軍,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總體布局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實現(xiàn)強軍目標的必然要求。[1]”習主席非常重視抓好依法治軍方針落實問題,并將依法治軍、從嚴治軍上升到與“強軍之魂”“強軍之要”并列的“強軍之基”的高度上。依法治官、依法治權是依法治軍的關鍵,因此,抓好軍隊領導干部這個“關鍵少數(shù)”對推行依法治軍方針顯得尤為重要且必須。思維模式?jīng)Q定行動方式。轉變思維方式,澄清模糊觀念,是軍隊領導干部貫徹依法治軍方針須解決的首要問題。軍隊各級領導干部只有不斷培養(yǎng)、強化和固牢法治思維,帶頭尊法學法守法,才能依法決策、依法辦事、依法維權、依法履職,確保依法治軍落實到實處。
一、準確把握法治思維的深刻內涵
法治思維是指嚴格按照法律的規(guī)定、原理和精神,思考、分析、解決問題的習慣和取向[2]。軍隊領導干部的法治思維是指領導干部按照法律的邏輯來觀察、分析和解決軍事問題的思維方式。其核心是樹立依法履職、依法行事的理念。從這個角度講,是否具備法治思維、是否堅持法治方式,是一名領導干部是否依法治軍的試金石。
法治思維,在本質上區(qū)別于人治思維和權力思維。法治思維以合法性為前提,從本質上講是一種邏輯的、理性的思維方式,而人治思維和權力思維處理問題的基點是個體的人或少數(shù)人的感性,是一種具體的、任意的、個性的思維[3]??紤]“主體、權力、程序、證據(jù)”等法治要素,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把握法治思維的內涵:
第一,法治思維是一種規(guī)則性思維。即以法律為準繩思考與處理問題,“法律至上”是其根本特征。目前我軍法規(guī)體系已日臻完善,這意味著軍隊工作的重要方向和領域已經(jīng)能夠做到“有法可依”。在一個行為發(fā)生之后,軍隊領導干部首先要想到這個行為的性質是什么?也就是這個行為是合法行為還是違法行為;其次是要想到如果這個行為違法,違背的是什么法、哪個條款?最后,要了解違法之后,會受到什么樣的責任規(guī)制。
第二,法治思維是一種理性思維。法律是一種理性規(guī)則,其重要功能就是把各種沖突的解決納入秩序化和程序化的軌道上來。法治思維就是要以法律法規(guī)為標尺,理性客觀看待事件及行為,不因情感、道德、輿論等因素而影響判斷。軍隊領導干部在進行評估、決策等行為時,光有結論不行,必須提供充分的法律論證和法律理由,講理由優(yōu)先于講結論。
第三,法治思維一種權力克制思維。法治的核心就是制約權力,保障權利。權為民賦,但這是有限制的權力。軍隊領導干部在處理事務時,要制約自己的行為,要習慣“循規(guī)蹈矩”,在法律授權的范圍內行使權力,落實制度,推進工作。
第四,法治思維是一種程序性思維。堅持程序的目的在于最大限度地降低任意性、避免人情世故等感性因素干擾,從而保障理性地做出科學決策。正常程序具有中立性、參與性、公開性、時限性等特征。程序公正是實體公正的前提,程序公正才能有結果的公正,程序公正是保證實現(xiàn)個案實體公正最有力的制度性條件,是對任意妄為的限制。
二、軍隊領導干部法治思維缺失的主要表現(xiàn)
軍隊領導干部具有法治思維體現(xiàn)為其自覺的而不是被動的、經(jīng)常的、偶發(fā)的按照法治的理念來思考問題。長期以來,我軍法制建設雖取得了長足進步,但重人治、輕法治現(xiàn)象在部隊中還比較突出,如部隊流傳的“黑頭不如紅頭、紅頭不如白頭、白頭不如口頭”這句話,反映的就是一些軍隊領導干部權力意識仍然很強,看待事情仍然是“人治思維”當家,處理問題常常是以言代法。在悖離法律的各種行為背后,凸顯出其法治思維的缺失。
一是延續(xù)家長制管理模式。部分軍隊領導在決策時搞“一言堂”,在帶兵時行“家長制”,認為自己就是法,甚至仗權欺人、以權代法,秉權壓法。有的軍隊領導一定程度上存在官本位的特權觀念,眼里只有位子、車子和票子,根本看不見要履行的職責和義務,有法難循、執(zhí)法難嚴、違法難究也就不足為奇了。
二是形式主義、官僚主義難除。軍隊訓練、日常工作必須以軍隊法規(guī)、規(guī)章制度為主線展開,但具體落實上仍需靠人。有些領導推動工作主要方法就是開會和發(fā)文,不看干得好不好,就盯著報告寫得咋樣,成績吹得如何,內耗了有限的資源,造成了基層的忙亂,敗壞了部隊風氣。這些現(xiàn)象體現(xiàn)的是對官兵權利的侵害,是對法規(guī)、規(guī)章的漠視,是法治思維的缺失。
三是不重視決策程序。有些單位領導把民主集中制拋到九霄云外,重大決策不看法定要求,不走法定程序,不顧法律后果,不認真聽取專家和官兵的意見,甚至由“一把手”個人拍板。即使開了論證會、聽證會,也流于形式。最終決策缺乏法律基礎和群眾基礎,無法施行或半途而廢。
四是工作簡單化、隨意化。有的軍隊領導不注重學習掌握相關軍事法規(guī)制度,搞訓練的不學習訓練大綱,抓管理的不熟悉共同條令,抓工作憑老經(jīng)驗、靠拍腦袋,想起一出是一出,造成部隊訓練、工作的隨意性很大。有的領導干部法治觀念淡薄,把貫徹條令條例理解為“走走步、整整鋪,穿衣戴帽掃掃路”,使依法治軍簡單化、庸俗化。有的領導則忽視條令條例等基礎性法規(guī),而只特別熱衷于“趕時髦、蹭熱度”,動輒就要搞點“大工程、大動作”,表面上看是與時俱進,但嚴重背離了所在部隊的建設目標。
三、軍隊領導干部法治思維的培養(yǎng)路徑
軍隊領導干部法治思維培養(yǎng)非一日之功,需要在日常工作中深入學習法律知識,然后形成法律理念,并在良好的法治環(huán)境中逐步養(yǎng)成用法律理念來思考的習慣,再進化為對法律的信仰,最終形成為固化的法治思維。
(一)學習法律知識,深入開展法制教育
知法才能懂法、守法,深厚的法律知識是強化法治思維的基礎和前提。作為軍隊領導干部,既要掌握國家層面涉及軍事活動的法律,也要掌握軍隊層面具體軍事方向、軍事事務的法規(guī)和規(guī)章,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深入開展法制教育。
第一,各級黨組織要高度重視法治教育、法治文化的滲透力、引導力和感染力,在“入耳入腦入心”上下功夫。要把以培育法治思維為核心的學法規(guī)活動作為事關全局的重要工作任務進行部署,納入黨委中心組理論學習,納入經(jīng)常性學習教育,納入專題培訓計劃,納入干部考核體系,納入法治文化建設。
其次,要開辟多種途徑、多種方法,深入開展法治教育。傳統(tǒng)的領導干部法治理論培訓常常流于形式,老師在上面滔滔不絕,而下面聽課的玩手機、看報紙、打瞌睡,有些培訓甚至變相進行旅游度假。鑒于法學學科的特點,法治教育應采用專題講座、案例分析等多種教學方式,特別是增加實際案例警示教育的比重,使之更有感染力、震撼力,切實提高學習效果。
(二)弘揚法治精神,不斷固化法治信仰
法治精神是存在于人的意識之中,引導人們進行法治實踐的相關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思想認識的總稱[4]。美國學者哈羅德·J·伯爾曼說:“法律必須被信仰,否則它將形同虛設。[5]”培養(yǎng)軍隊領導干部的法治思維,僅靠簡單地學習是不夠的,必須入心入腦,真心信服。要把信仰教育與法治教育聯(lián)系起來。軍隊各級領導干部要不斷強化政治意識、陣地意識,堅定軍隊核心價值觀,堅定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
首先,軍隊領導干部應當樹立基本的法律價值觀,并在工作實踐中進行合理運用。這些基本的法律價值就是平等、人權和公正[6]。(1)平等理念。即所有官兵都擁有平等的政治地位。這與我軍政治工作三大原則之一“官兵一致”具有同樣的內涵。(2)人權理念。人權是官兵的基本權利。有些軍隊領導干部囿于人治思維,習慣于過去的粗暴工作做法,很容易出現(xiàn)侵害人權的現(xiàn)象。隨著人權觀念的進步,不尊重人權的行政行為必然會阻礙部隊的建設與發(fā)展。(3)公正理念。“公平正義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內在要求。[7]”軍隊領導干部在處理事務時,必須以促進全體官兵的福利為基本目的,才是最大的公正。
其次,軍隊領導干部應當堅持必要的法律原則。(1)程序正當原則。程序正當?shù)幕疽螅阂皇菆猿中畔⒐_;二是堅持參與原則。這是軍隊領導干部依法治軍的第一要素。(2)權責統(tǒng)一原則。權責統(tǒng)一的基本要求:一是敢于擔當;二是權為民用;三是利為民謀。軍隊領導干部在其位就要謀其政,不能遇事繞道而行或搞平衡圓滑,必須時刻想著官兵,利用手中的權力堅決維護廣大官兵的點滴利益。(3)實體正義原則。實體正義是指領導干部通過法定程序做出行為和決策,最終實現(xiàn)軍事目標。軍隊領導干部在運用法治思維時,必須堅持程序正義和實體正義的統(tǒng)一。
(三)營造法治環(huán)境,形成良性循環(huán)
環(huán)境對人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法治思維的養(yǎng)成不能僅僅依靠自覺,還需要良好的環(huán)境熏陶。法治思維之于法治環(huán)境就像魚之于水。法治思維增強會促進法治方式運用;力行法治方式會改善法治環(huán)境;而改善的法治環(huán)境能動地強化法治思維。法治建設的良性循環(huán)也由此而生。
第一,加強法治“內”環(huán)境建設。軍隊領導干部法治思維培養(yǎng)和鞏固有賴于良好的法治內環(huán)境建設,要大力推進完善各項軍事法律法規(guī)立法的科學化、規(guī)范化、程序化,特別是要健全配套保障法制定、執(zhí)行、運作和實施。一是加強內部行政程序建設。軍隊體制內部分行政事務長期無法定程序,部分領導辦事常常憑經(jīng)驗、按慣例、靠權威,走“土程序”,除助長特權之外,還容易造成決策“一言堂”、行政政治化,破壞內部良好風氣,淡化領導法治思維。二是強化立法司法和執(zhí)法監(jiān)督。著重完善權力監(jiān)督機制,加強程序建設,完善聽證、申訴等制度。三是不斷完善干部考核和選拔任用機制。在我軍現(xiàn)行干部考核體系中還缺乏法治考核內容及標準,這就容易造成某些領導干部為了謀求政績,違法行政。因此,需要把法治指標納入軍隊領導干部考核體系,起到正導向作用。
第二,注重法治“外”環(huán)境建設。良好的體制外環(huán)境亦能促進軍隊領導干部法治思維的形成。一是培養(yǎng)廣大官兵的法治思維。通過開展全軍普法,法律進機關、軍營等活動,廣泛開展群眾性法治文化活動,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強化官兵法治意識,營造自覺學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圍。二是完善法律援助制度。不少官兵學法意識很強,涉法需求很高,卻沒有學習法律知識、尋求法律援助的渠道。法律援助是推進依法治軍的重要制度設計,其目的是在軍人在受到公權力非法侵害時,給予其專業(yè)的指導和幫助,這樣一則可以幫助官兵解決實際問題,提高其軍事職業(yè)認同,保障部隊戰(zhàn)斗力;二則可以有效防止非法公權力肆意妄為、變本加厲,維護和加強軍隊法治建設;第三,保障體制外監(jiān)督實效。外部輿論監(jiān)督是人民群眾行使社會主義民主權力的有效形式。部分軍隊領導同志諱疾忌醫(yī),聽不得不同意見,遇事只知一味防、堵、壓,卻不知如何正確處理及消除不良影響。另外,當前網(wǎng)絡已經(jīng)成為體制外防貪腐的第一線,十分有必要加強網(wǎng)絡管理、規(guī)范網(wǎng)絡秩序,形成風清氣正的良好網(wǎng)絡輿論監(jiān)督環(huán)境。
[ 參 考 文 獻 ]
[1]中央軍委政治工作部.習主席國防和軍隊建設重要論述讀本[M].北京:解放軍出版社,2016.
[2]諶洪果.法律思維:一種思維方式上的檢討[J].法律科學,2003(2).
[3]總政治部宣傳部.軍人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M].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2015.
[4]戴芳.論領導干部法治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J].科學社會主義,2013(5).
[5][美]哈羅德·J·伯爾曼.法律與宗教[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3.
[6]彭中禮.論領導干部行政決策中的法治思維[J].中國井岡山干部學院學報,2014,3(2).
[7]胡錦濤.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道路前進,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斗[N].人民日報,2012-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