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康康
【中圖分類號】R181.3+2【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6851(2019)04-007-01
很多家長都知道,感冒是一種自限性疾病,就算不吃藥,經(jīng)過一定的病程,感冒也能好。再加上“是藥三分毒”的普遍認識,有些家長就會堅持感冒期間不給孩子吃藥。還有一種相反的做法,有些人心急,一次吃幾種感冒藥,美其名曰加強藥性。這兩種看法有沒有道理呢?
感冒局部的癥狀主要是在鼻部,鼻黏膜腫脹,出現(xiàn)分泌物,導致打噴嚏、流鼻涕和鼻塞。全身的癥狀主要是渾身乏力、肌肉酸痛、頭痛、發(fā)燒等。對于鼻部癥狀,用一些物理辦法也可以緩解,比如使用生理性海水鼻噴霧劑和吸鼻器,同樣能夠達到緩解感冒癥狀的效果。這也是不推薦吃感冒藥的重要原因。
孩子感冒,可以不吃感冒藥,特別不建議吃復方感冒藥。但不是說任何藥物都不需要吃。嬰幼兒免疫系統(tǒng)還不健全,不是所有孩子都可以成功扛過去的。很多孩子在感冒期間會發(fā)燒,如果體溫超過38.5℃,還是需要使用退燒藥的。
少數(shù)孩子會出現(xiàn)感冒之外的并發(fā)癥,比如早期還是普通病毒感冒,后來引起病毒性心肌炎;有的還會繼發(fā)細菌感染,出現(xiàn)化膿性扁桃體炎、細菌感染性肺炎、支原體感染性肺炎、細菌感染性中耳炎等。如果孩子出現(xiàn)這些繼發(fā)疾病,家長就不能再一味拒絕藥物和治療。很多時候,別人家的孩子沒有任何治療,在家自己好了,但不是所有孩子都這樣,不建議家長照搬。
再說后者,感冒了,是不是可以幾種感冒藥混著一起吃?回答是不可以。
目前藥店中銷售的感冒藥,大多數(shù)是復方制劑。復方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說這個感冒藥里面,一般會同時含有兩種及以上的藥物成分。常見的感冒藥,一般含有解熱止痛、抗過敏、收縮鼻黏膜血管、止咳、化痰等等成分。解熱鎮(zhèn)痛的藥物成分主要是對乙酰氨基酚、布洛芬和人工牛黃;抗過敏的主要是馬來酸氯苯那敏、曲普利啶、特非那定和鹽酸苯海拉明;收縮鼻黏膜常使用的是鹽酸麻黃堿、甲麻黃堿和偽麻黃堿;止咳常用的是磷酸可待因和右美沙芬;化痰常用的是愈創(chuàng)木酚磺酸鉀和愈創(chuàng)甘油醚。另外,感冒藥常含有興奮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咖啡因。
不同的感冒藥,雖然名字不一樣,它們的成分可能是一樣的,混著吃容易造成某些成分過量攝入。比如,兒童感冒藥氨酚黃那敏顆粒和復方氨酚甲麻口服液,都含有對乙酰氨基酚,同時使用會導致對乙酰氨基酚重復攝入;氨酚黃那敏顆粒和復方氨酚烷胺膠囊合用,會導致人工牛黃、馬來酸氯苯那敏的加倍攝入;復方鹽酸偽麻黃堿緩釋膠囊如果和美息偽麻片合用,會導致鹽酸偽麻黃堿加倍攝入;酚麻美敏片和日夜百服寧同時吃,會導致止咳成分右美沙芬加倍攝入。
現(xiàn)在很多用于治療感冒的中成藥,里面也或多或少添加西藥成分,常見的有氯苯那敏、對乙酰氨基酚和咖啡因。盡量不要把兩種感冒藥混在一起吃,中成藥也不例外。這樣不僅不能加快感冒的好轉(zhuǎn),反而會帶來肝腎損傷的副作用。當然,不僅僅是感冒藥要注意這些細節(jié),任何兩種藥物一起吃,都要留個心眼,看看這兩種藥物的成分有沒有一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