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冬欣
腦出血患者術后因呼吸道梗阻而窒息, 需要接受氣管切開操作, 防止呼吸道梗阻。但是氣管切開需要結合有效的護理, 否則會導致并發(fā)癥。重癥腦出血患者接受常規(guī)護理外, 需配合搶救小組, 使用機械通氣治療。本研究選擇42 例腦出血術后行氣管切開患者, 隨機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 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guī)護理, 研究組患者采用綜合護理, 分析腦出血患者術后行氣管切開的操作注意事項和護理要點, 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3年1月~2015年1月42例于本院行腦出血手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患者術后均行氣管切開。其中女8例, 男34例;年齡最小21歲, 最大85歲, 平均年齡(68.54±10.87)歲。將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 每組21例。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guī)護理, 包括為患者保持病房的最佳溫濕度, 經(jīng)常通風換氣、殺菌消毒, 經(jīng)氣管套管為患者低流量供氧, 并為患者保持30°左右的床頭坡度, 以保持患者頸部正常伸展, 經(jīng)常為患者翻身、叩背, 避免壓瘡,并促進咳痰[1]。研究組患者采用綜合護理, 綜合護理護理內(nèi)容中除了常規(guī)護理的內(nèi)容, 還包括以下要點。
1.2.1 套管護理 ①固定套管, 確保導管外套潔凈。2 d需要進行套管更換, 套管中痰液和分泌物需要徹底的清潔。更換采取交叉固定方式[2], 即:將長短不同的白色布帶進行外套管的固定, 長布帶掛在患者頸后, 和短布帶進行打結, 固定后留一指寬。②為內(nèi)管套進行消毒。氣管切開會讓患者氣管和外界接觸, 痰液容易干燥, 不及時的消毒會導致細菌在管內(nèi)繁殖, 引起嚴重的感染癥狀。所以, 需要進行二通二煮法[3]對內(nèi)管進行清潔。用棉簽反復推進套管, 在沸水中進行5 min的消毒, 痰痂軟化后再次推進, 反復清潔徹底。
1.2.2 切口護理 為切口進行2次/d以上的護理, 即:將套管處出現(xiàn)污漬的紗布更換下來, 然后使用碘伏對套管和切口周邊皮膚進行消毒, 消毒時以切口為中心點, 向外進行螺旋式消毒, 消毒半徑>80 mm。消毒完畢后, 將修剪出的“Y”形紗布放置于切口處, 并使用無菌鑷子輕輕移動紗布, 使其在切口處形成封閉狀態(tài)的特殊區(qū)域[4]。
1.2.3 吸痰護理與氣道護理 患者由于呼吸系統(tǒng)功能減弱和脫水降壓等操作, 痰液的粘度增加, 痰液在呼吸道中堆積,無法排出。因此需要使用吸痰管進行負壓吸痰操作。注意控制吸痰時間, 每次最多15 s, 總時間≤3 min, 防止患者的血氧分壓下降。氣管和外界接觸會降低呼吸道的濕度, 防御能力減弱, 呼吸道內(nèi)分泌物增加, 容易產(chǎn)生痰痂, 阻礙了通氣。所以, 保持氣道的持續(xù)濕化, 稀釋分泌物, 促進痰液排出。
1.2.4 拔管護理 拔管時間需要準確把握, 不可過早也不可過晚, 可等到患者呼吸平穩(wěn)、分泌物減少、不再咳嗽時嘗試堵管。堵管時刻, 先堵塞1/3或1/2, 患者因呼吸通道變窄而改用鼻咽部通氣, 這時拔管可以避免患者因失去依賴而難以正常呼吸。拔管是個緩慢的過程, 可能需要耗費3~5 d, 因此拔管過程需要耐心進行。
1.2.5 心理護理 患者因為疾病身心俱疲, 護理人員需要為患者進行健康教育, 適當?shù)亻_展溝通, 對患者情緒進行疏導。患者插管后無法說話, 護理人員觀察患者的表情、手勢、口型, 了解患者的訴求, 給予滿足, 提升患者的依從性, 增強患者的抵抗力。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預后情況。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1.0統(tǒng)計學軟件對研究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研究組患者中20 例好轉, 占95.24%;1 例肺部感染, 占4.76%;無死亡病例。對照組患者中14 例好轉, 占66.67%;4 例肺部感染, 占19.05%;2 例植物狀態(tài), 占9.52%;1 例死亡, 占4.76%。研究組患者好轉率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預后情況比較[n(%)]
腦出血的臨床發(fā)病率不斷增加, 每年死亡患者數(shù)量超過了百萬, 每100 例患者中就有40 例患者入院后1 周死亡, 接受治療后, 1 個月內(nèi)死亡的患者數(shù)量也比較多。腦出血的死亡率非常高, 腦出血會導致急性喉頭水腫、舌根后墜、患者昏迷狀態(tài)下, 呼吸道堆積分泌物, 呼吸道阻塞, 導致了患者窒息和死亡[5]。氣管切開能夠預防呼吸道阻塞和窒息, 需要結合綜合護理, 防止并發(fā)癥的發(fā)生。
綜合護理要求護理人員將患者作為護理中心, 為患者提供全面和精細的護理。患者入院后, 對患者的病情給予評估,根據(jù)患者的差異性提供不同護理措施。重癥腦出血患者接受常規(guī)護理外, 配合搶救小組, 使用機械通氣治療。腦出血患者術后因呼吸道梗阻而窒息, 需要接受氣管切開操作, 防止呼吸道梗阻。但是氣管切開需要結合有效的護理, 否則會導致并發(fā)癥。腦出血的臨床發(fā)病率不斷增加, 如果條件允許,可以由專人對患者進行24 h 的看護[6-8]。需要將護理責任落實好, 將護理人員進行分層管理, 護理人員的水平和患者的病情分級相對應, 能夠為患者提供最佳的護理。綜合護理涉及的護理內(nèi)容非常多, 因此護理人員需要根據(jù)患者的狀態(tài)提供最佳的護理干預。為患者提供全面的指導, 對患者進行用藥指導、飲食指導、檢查、鍛煉指導、出院指導, 對病情穩(wěn)定可以出院的患者, 需要叮囑患者家屬注意事項, 如果有問題出現(xiàn), 及時回院接受治療[9-12]。
本次研究中, 研究組患者中20 例好轉, 占95.24%;1 例肺部感染, 占4.76%;無死亡病例。對照組患者中14 例好轉,占66.67%;4例肺部感染, 占19.05%;2例植物狀態(tài), 占9.52%;1 例死亡, 占4.76%。研究組患者好轉率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 術后氣管切開會引起窒息和并發(fā)癥, 綜合護理能夠有效預防并發(fā)癥, 對氣管切開患者的護理效果比較理想, 能夠促進患者的康復, 臨床中的意義非常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