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香
喹諾酮類抗菌藥物是一種常見的藥物, 在治療中的主要作用靶點為細菌的DNA, 能夠有效地抑制細菌DNA 中旋轉酶的產生, 從而導致細菌的損傷[1]。由于喹諾酮類抗菌藥物與很多抗菌藥物之間的交叉耐藥性比較低, 因此, 此藥應用率比較高, 能夠控制疾病, 具有一定的效果[2]。但是在治療過程中發(fā)現, 喹諾酮類抗菌藥物會對患者的肝臟造成一定的損傷, 具有耐藥性提高的潛在危險。在使用藥物時進行藥學干預, 可以促進合理用藥。本文選取2016 年2 月~2018 年2 月在本院接受治療的8632 例使用喹諾酮類抗菌藥物的患者,根據患者的病情, 回顧性分析其在實行藥學干預前后的臨床情況, 現具體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2月~2018年2月在本院接受治療的8632例使用喹諾酮類抗菌藥物的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其中, 女4135例, 男4497例;年齡最小20歲, 最大77歲,平均年齡45.9歲;疾病類型:消化道疾病1263例, 呼吸道疾病3152例, 泌尿生殖系統疾病2015例, 其他疾病2202例。
1.2 方法 醫(yī)院將喹諾酮類抗菌藥物使用不合理的情況進行統計, 對于問題嚴重的醫(yī)師進行處分, 并暫停醫(yī)師開處方的權利。根據國內外的文獻, 對藥學處方進行風險分級管理干預, 并對風險比較高的科室進行培訓以及教育, 并實行藥學的檢測。另外, 提高臨床醫(yī)師實行處方的審核力度以及干預能力, 對臨床醫(yī)師實行系統培訓, 提高開處方的能力。增加醫(yī)師對喹諾酮類抗菌藥物的了解, 減少不合理應用情況的發(fā)生。喹諾酮類抗菌藥物合理用藥的評估有用量用法的合理性、聯合用藥的合理性、藥物的適應證以及禁忌證。研究喹諾酮類抗菌藥物的耐藥性情況。
1.3 觀察標準 觀察患者干預前后的藥物耐藥性、不合理用藥發(fā)生率以及喹諾酮類抗菌藥物的不合理使用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8632例患者干預前后藥物耐藥性情況比較 經藥學干預后, 諾氟沙星、左氧氟沙星等常用藥與對肺炎克雷伯菌、大腸埃希菌、銅綠假單胞菌的耐藥性均明顯低于藥學干預前,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8632例患者干預前后不合理用藥發(fā)生率比較 經藥學干預后, 諾氟沙星片、莫西沙星注射液、莫西沙星片、加替沙星注射液、加替沙星膠囊、左氧氟沙星注射液、左氧氟沙星片、洛美沙星片等不合理用藥發(fā)生率均明顯低于藥學干預前, 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8632例患者干預前后喹諾酮類抗菌藥物不合理使用情況比較 經藥學干預后, 喹諾酮類抗菌藥物不合理使用情況中嚴重問題、重要問題、一般問題所占比例分別為0、9.51%、2.47%, 均明顯低于藥學干預前的0.16%、15.72%、5.42%, 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1 8632例患者干預前后藥物耐藥性情況比較(%)
表2 8632例患者干預前后不合理用藥發(fā)生率比較(%)
表3 8632例患者干預前后喹諾酮類抗菌藥物不合理使用情況比較[n(%)]
喹諾酮類抗菌藥物是一種常用的合成類的抗菌藥物, 常用的藥物主要包括諾氟沙星片、莫西沙星注射液、莫西沙星片、加替沙星注射液、加替沙星膠囊、左氧氟沙星注射液、左氧氟沙星片、洛美沙星片等[3]。喹諾酮類抗菌藥物能夠抑制細菌核酸的合成, 與其他的藥物之間的交叉耐藥性比較低,因此, 應用比較廣泛[4]。
本文研究表明:經藥學干預后, 諾氟沙星、左氧氟沙星等常用藥與對肺炎克雷伯菌、大腸埃希菌、銅綠假單胞菌的耐藥性均明顯低于藥學干預前, 喹諾酮類抗菌藥物不合理使用情況均明顯低于藥學干預前, 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在醫(yī)院中使用藥學干預, 增加對喹諾酮類抗菌藥物的定期宣傳, 加深用藥安全, 并實行定期的檢查, 可以提高喹諾酮類抗菌藥物用藥的合理性、有效率及規(guī)范性[5-7]。
綜上所述, 在喹諾酮類抗菌藥物的使用過程中采取藥學干預, 可以有效提高用藥的合理性及有效性, 減少用藥不合理的情況, 值得臨床使用和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