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亞玲
大腸癌為臨床常見的消化系統(tǒng)腫瘤, 我國老年化進度在近年來加速, 老年晚期大腸癌患者出現(xiàn)較多, 單純化療的臨床療效并不明確[1]。以化療為主的綜合治療目前在老年晚期大腸癌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ㄅ嗨麨I為大腸癌的主要治療藥物, 但臨床療效不夠明確。貝伐珠單抗為新型抗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EGF), 的人源化單克隆抗體, 在本次研究中,采用貝伐珠單抗聯(lián)合化療治療老年晚期大腸癌患者, 觀察臨床療效?,F(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納入本院2014 年12 月~2017 年12 月進行治療的老年晚期大腸癌患者60 例, 將患者依據(jù)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及對照組, 各30 例。對照組男18 例、女12 例,平均年齡(65.42±3.12)歲;觀察組男19 例、女11 例, 平均年齡(64.86±3.05)歲。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年齡≥60 歲;經組織學診斷為結直腸癌;卡氏功能狀態(tài)(KPS)評分>60 分;具有惡性腫瘤化療指征;患者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預計生存期<3 個月;臨床資料不完善。
1.3 方法 兩組患者均采用卡培他濱(江蘇恒瑞醫(yī)藥股份有限公司, 國藥準字H20133365)進行治療, 2.5 g/(m2·d)。觀察組在此基礎上加用貝伐珠單抗[Roche Pharma(Switzerland)Ltd., 批準文號S20120069]治療, 5 mg/kg, 化療后第2 天使用,采用靜脈滴注, 2 周重復。兩組患者共治療4 周。
1.4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①治療結束后進行CT 檢查, 依據(jù)WHO 實體瘤標準進行臨床療效評價, 分為完全緩解(CR)、部分緩解(PR)、穩(wěn)定(SD)及進展(PD), RR=(CR+PR)/總例數(shù)×100%。并觀察臨床TTP。②對比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 采用t 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及TTP對比 對照組和觀察組的RR 分別為43.33%和70.00%, 對照組和觀察組的TTP 分別為(5.12±0.41)個月和(6.41±0.38)個月。觀察組的RR 高于對照組, TTP 長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對比 對照組和觀察組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分別為33.33%和26.67%, 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及TTP對比[n(%), %
表1 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及TTP對比[n(%), %
注:與對照組對比, aP<0.05
組別 例數(shù) CR PR SD PD RR TTP(個月)對照組 30 0 13(43.33) 10(33.33) 7(23.33) 43.33 5.12±0.41觀察組 30 0 21(70.00) 6(20.00) 3(10.00) 70.00a 6.41±0.38a χ2/t 4.344 12.639 P 0.037 0.000
表2 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對比[n(%)]
結直腸癌為臨床中發(fā)病率較高的惡性腫瘤之一, 美國國立癌癥研究所表明, 癌癥死亡人數(shù)中, 超過半數(shù)為老年患者[2]。針對早期大腸癌患者以手術切除治療為主, 但術后的復發(fā)率較高, 引起了臨床的重視。且大腸癌早期并無明顯的臨床特征, 早期診斷率低, 部分患者確診時已出現(xiàn)轉移, 多數(shù)患者的治療以放化療為主。
卡培他濱為可在體內轉化5-氟尿嘧啶(5-FU)的抗代謝氟嘧啶脫氧核苷氨基甲酸酯類藥物, 可降低細胞分裂及感染RNA 和蛋白質合成的能力, 經口服用藥后可超過5-FU 類藥物持續(xù)給藥的效果[3]。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EGF)為糖蛋白, 可通過內皮細胞侵襲、遷移及增值, 促進新生血管的形成, 因此阻斷VEGF 可有效的觀察腫瘤治療中抗血管形成的研究熱點[4-6]。VEGF 超表達的患者臨床療效及預后情況較差[7,8]。貝伐珠單抗為新型抗VEGF 人源化單克隆抗體, 可有效的阻斷VEGF 和患者內皮細胞受體結合。貝伐珠單抗聯(lián)合化療的臨床療效較高, 在本次研究中, 經聯(lián)合貝伐珠單抗和化療治療老年晚期大腸癌患者表明, 對照組和觀察組的RR 分別為43.33%和70.00%, 對照組和觀察組的TTP 分別為(5.12±0.41)個月和(6.41±0.38)個月。觀察組的RR 高于對照組, TTP 長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對照組和觀察組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分別為33.33%和26.67%, 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在國內學者的研究中, 經聯(lián)合治療后表明, 患者的近期療效較佳, 臨床治療的總有效率較高, 且無病生存期較長, 不良反應發(fā)生率較低[4], 本次研究結果和學者的研究結果具有相似之處。
綜上所述, 貝伐珠單抗聯(lián)合卡培他濱較單純的卡培他濱治療老年晚期大腸癌可有效的提高臨床療效, 與單純的化療方案對比并不會增加患者的不良反應, 為老年晚期大腸癌的治療提供了新的治療方案, 值得在臨床中推廣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