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光友
冠心病是臨床好發(fā)于中老年人的常見心血管疾病之一,主要由于老年患者血脂長期異常引發(fā)冠狀動脈硬化所導致[1]。同時冠心病患者易引起TC 升高, 引發(fā)高脂血癥, 兩者相互作用, 導致惡性循環(huán), 加重病情[2]。瑞舒伐他汀鈣屬于他汀類藥物, 作為臨床常用的調(diào)脂藥物之一, 常被用于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癥的治療中, 該藥物可有效改善高脂血癥狀,控制血脂水平, 抑制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的發(fā)展。但有資料顯示[3], 不同劑量的藥物臨床效果也存在差異, 與低劑量相對比, 高劑量的瑞舒伐他汀鈣的臨床效果更加顯著。為探討瑞舒伐他汀鈣的最佳使用劑量, 現(xiàn)回顧性分析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癥患者70 例的臨床資料, 觀察不同劑量用藥的治療效果與藥物安全性, 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于2016 年1 月~2017 年12 月收治的70 例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癥患者的臨床資料, 所有患者均符合《冠心病診斷和治療指南》關于冠心病診斷標準, 及《中國成人血脂異常防治指南》關于高脂血癥的診斷標準[4]?;颊吣挲g均>60 歲。將患者根據(jù)用藥劑量的不同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每組35 例。觀察組中, 男20 例, 女15 例;年齡62~75 歲, 平均年齡(68.36±2.22)歲;發(fā)病時間1~14 年, 平均發(fā)病時間(4.34±3.22)年。對照組中, 男19 例, 女16 例;年齡61~77 歲, 平均年齡(67.97±3.01)歲;發(fā)病時間1~15 年, 平均發(fā)病時間(4.74±3.42)年。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發(fā)病時間等一般資料對比,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兩組患者均給予瑞舒伐他汀鈣進行治療, 其中觀察組20 mg/次, 1 次/d, 晚服;對照組10 mg/次, 1 次/d,晚服。3 個月為1 個療程, 治療過程中兩組患者均禁用其他降脂藥物。
1.3 觀察指標 觀察對比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血脂水平變化情況, 包括TG、TC、LDL-C、HDL-C;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 并記錄對比治療過程中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
1.4 療效判定標準 ①顯效:TG 下降幅度>40%, TC 下降幅度>20%, HDL-C 上升幅度>0.26 mmol/L;②有效:TG 下降幅度為20%~40%, TC 下降幅度為10%~20%, HDL-C 上升幅度為0.10~0.26 mmol/L;③無效:TC 下降幅度<10%,HDL-C 上升幅度<0.10 mmol/L, TG 下降幅度<20%。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shù)×100%。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 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 采用t 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治療前后血脂水平對比 治療前, 兩組患者的TG、TC、LDL-C、HDL-C 水平對比,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 觀察組患者的TG、TC、LDL-C、HDL-C 水平均優(yōu)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治療效果對比 對照組患者中顯效10 例(28.57%),有效17 例(48.57%), 無效8 例(22.86%), 治療總有效率為77.14%;觀察組患者中顯效22 例(62.86%), 有效11 例(31.43%),無效2 例(5.71%), 治療總有效率為94.29%。觀察組的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兩組治療前后血脂水平對比, mmol/L)
表1 兩組治療前后血脂水平對比, mmol/L)
注:與對照組治療后對比, aP<0.05
組別 例數(shù) 時間 TG TC LDL-C HDL-C對照組 35 治療前 3.08±0.23 6.21±0.63 3.66±0.57 0.71±0.24治療后 2.23±0.86 5.21±0.78 3.27±0.68 0.92±0.15觀察組 35 治療前 3.07±0.22 6.26±0.33 3.82±0.59 0.68±0.27治療后 1.72±0.92a 4.86±0.53a 2.74±0.52a 0.99±0.13a
表2 兩組治療效果對比(n, %)
2.3 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對比 對照組出現(xiàn)2 例胃腸道不適, 1 例乏力, 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8.57%;觀察組出現(xiàn)1 例胃腸道不適, 1 例乏力, 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5.71%;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冠心病、高脂血癥的發(fā)病率隨著社會老齡化人口增多、飲食結(jié)構(gòu)改變等因素正逐年升高, 嚴重影響中老年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有研究表明[5], 脂質(zhì)代謝紊亂, 易附于血管內(nèi)膜沉積為斑塊, 誘發(fā)冠心病, 冠心病與高脂血癥相互影響, 相互作用, 相互促進, 往往加重病情, 為治療增加難度。如何有效控制患者血脂水平保持在正常范圍, 是目前臨床治療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癥的主要研究問題。臨床常應用他汀類藥物來調(diào)整患者血脂水平, 該類藥物除調(diào)節(jié)血脂外, 還可穩(wěn)定斑塊、改善內(nèi)皮細胞功能。作為目前廣泛應用于臨床的他汀類調(diào)脂藥物之一, 瑞舒伐他汀鈣的藥效作用時間更長、降脂效果更顯著, 該藥在肝選擇性、生物利用率及血清半衰期等方面均表現(xiàn)突出, 因而該藥產(chǎn)生的臨床不良反應相對較少, 更為安全。
該藥不僅降脂效果顯著, 對還原酶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可有效抑制冠狀動脈粥樣硬化, 改善血管內(nèi)皮細胞功能, 起到舒張血管的作用。
相關研究報道[6], 相較于低劑量而言, 高劑量的瑞舒伐他汀鈣臨床治療效果更加顯著, 這與本次研究結(jié)果一致, 說明20 mg 瑞舒伐他汀鈣療效更佳, 且高劑量藥物安全性與低劑量藥物安全性相當, 安全性有保障。
綜上所述, 服用高劑量瑞舒伐他汀鈣治療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癥效果顯著, 可以幫助患者將血脂水平調(diào)節(jié)至正常范圍,且用藥過程中所產(chǎn)生的不良反應較少, 藥物安全性高, 患者滿意度高, 值得臨床廣泛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