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晉
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以生為本”成了教育教學改革的核心,也是有效實施素質教育的途徑之一。高中美術的教學,已經不再是學生一味地聽老師侃侃而談,而是讓學生回歸課堂的主體地位,通過教學活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自主探究相關知識,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心。
關鍵詞:高中美術;學習興趣;自信心
生本課堂,就是以生為本的課堂,課堂教學從學生出發(fā),相信學生,發(fā)動學生,發(fā)展學生,成就學生;課堂教學為學生服務,建立新型師生關系,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營造激情學習氛圍,開創(chuàng)高效課堂模式;課堂教學讓學生做主,以學定教,尊重差異,全員參與,全面發(fā)展,快樂成長,提高學生的自信心。
今年我參加了學校組建的“學科融合下的生涯規(guī)劃”的研討會小組。這個討論小組是全國研討會在我校參觀學習,開展觀摩課的。在多次聽課與討論后,我和我校數學學科張長貴老師決定開展一節(jié)“數與美——學科素養(yǎng)融合下的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課。
這節(jié)課是以“黃金分割”作為一個引入,發(fā)現在名畫的背后也運用了一定的數學原理,在一些海報設計、工業(yè)設計等范例中也蘊涵了“數與美”的融合。本來這些例子都是由老師來呈現,來跟大家分享的,但是這樣一來整節(jié)課都是老師在講,學生的參與太少,那么學生在課上的積極性肯定就很弱了。后來,我們就將整節(jié)課的形式推翻,讓學生作為“主體”,我們只是做一個知識的引入,以“翻轉課堂”的方式呈現知識點,在課后讓學生學習有關數學與美術方面的知識,讓學生去探索一些職業(yè)中“數與美”的融合。在課后我們成立了學習小組,每個小組建立一個討論群,在討論群里,我發(fā)現學生都很有主見、很有想法,打破了原先在課堂上給我的沉悶、不自信的印象。
開課的班級只有30名學生,我們將學生分成了五個小組,對應的職業(yè)身份分別是“建筑師、插畫師、工業(yè)設計師、組版師以及平面設計師”。每個小組都以PPT的形式來呈現小組研究成果。因為時間關系,最后挑選了三個小組來展示成果。
小組一:建筑師
先是對其職業(yè)進行探索,從一開始認為:建筑設計師就是坐在高級寫字樓里畫著圖紙的精英人士形象,到了解之后發(fā)現:建筑設計師不僅要會畫圖紙,還要經常跑工地,與工程投資方、施工方討論在技術、經濟、功能和造型上實現建筑物的營造。為了深入了解建筑設計師這個職業(yè),小組成員特地前往江陰電氣工程站施工工地,體驗了一把。
古今中外有無數建筑大家留下了他們標志性的建筑。
胡夫金字塔,巍峨雄壯,但它也巧妙地運用了數學原理,若用底邊的1/2除大金字塔斜面長度的話,就會出現0.618的黃金比率分割。
北京鳳凰國際傳媒中心,在這個宏偉的建筑中,設計師借助莫比烏斯圈的圖解,獨特的建筑形態(tài)與朝陽公園自然景觀有機結合為一體。
由此可見,一個建筑師在數學上的造詣決定了建筑物的形,在美學上的造詣決定了建筑物的神,神形兼?zhèn)?,數與美的結合,才使得這些建筑在大地上熠熠生輝。
小組二:工業(yè)設計師
先用一個簡短的視頻,讓大家了解一下工業(yè)設計這個行業(yè)。工業(yè)設計是在集合了工程技術(包括數學)和藝術修養(yǎng)的基礎上進行合理的、規(guī)范性的生活工具的設計,創(chuàng)作設計師意念的作品。通過了解,向大家介紹這個行業(yè)的領航人物——楊明潔。他融合了德意志邏輯思考與中國人文精神的設計理念,成為包括波音、奧迪博士、百事可樂、軒尼詩等眾多國際頂尖品牌的合作伙伴。
在產品的介紹中,著重介紹“數與美”融合的典范——旋轉的齒輪。一對齒輪正確嚙合的條件是兩齒輪的模數和壓力角分別相等,那么能夠旋轉的齒輪,它的背后也有著大量的數學運算。齒輪是工業(yè)設計的基礎。齒輪形狀各異,大小不同,搭配組合卻能讓機械自如運轉。在工業(yè)設計師的創(chuàng)造下,齒輪這一元素,融合了美學裝飾色彩,又隱約可見數學的嚴謹;于中心旋轉之中、高低錯落之間見齒輪交錯,大小相融。
小組三:插畫師
先是向大家介紹插畫師這個行業(yè)。然后,以抽象畫為例,抽象畫就是與自然物象極少或完全沒有相近之處,而又具強烈的形式構成面貌的繪畫。在一些人看來,抽象是一種不美觀的事物。其實這種觀點很片面,是不正確的理解。對吳冠中早期、中期、晚期作品進行比較發(fā)現,作品有由具象向抽象的變化,也是一種對美的理解和升華。用一些點、面來表現事物,也是對事物特征認識的提升。
小組嘗試應用軟件,通過數學的縱坐標和橫坐標,畫出蝴蝶曲線,發(fā)現隱藏在數學方程中的美妙曲線。并且,小組成員還用螺旋曲線和幾何圖形創(chuàng)作了一幅抽象畫,畫中還運用了四色定理。
通過課堂展示發(fā)現,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很強,能夠很主動地將任務分配給小組成員,并且積極地討論,完成學習任務。所以,我們在一些課堂活動設計上,不能怕學生完成不了任務,應該相信他們,鼓勵他們,提高他們的自信心。
在《教育走向生本》中,郭思樂教授指出“快樂的感受是人更好學習的情感基礎”,以生為本能使學生在學習中提高自信心,產生興奮之情,在興奮中獲得最高的學習效率,并能產生最好的學習效果。因此,我們教師在今后的教學中,要以學生為主,讓學生掌握學習的主動權,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心。作為教師要努力打造生本課堂,提高教學的有效性,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成為一個有自信的人。
參考文獻:
[1]郭思樂.教育走向生本[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尹少淳.美術及其教育[M].長沙:湖南美術出版社,2006.
編輯 李燁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