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海蘭
成都市第六人民醫(yī)院 四川成都 610072
嬰幼兒階段最常見小兒肺炎,不僅會影響小兒身體健康,還會影響其生長發(fā)育,臨床以呼吸急促、發(fā)熱、咳嗽、肺部濕啰音等為主要臨床表現(xiàn)[1]。小兒肺炎是由吸入羊水或是過敏反應引起的肺部炎癥,臨床治療,以改善通氣、控制炎癥、預防并發(fā)癥為主要治療原則,但在治療中,由于家長對疾病的不了解,再加上小兒愛哭鬧,影響治療效果[2]。故在小兒肺炎治療中,實施互動健康教育護理模式,以此來提高家屬健康知識及護理配合度,從而提高臨床效果。本次研究針對互動健康教育護理模式對小兒肺炎的臨床效果及護理滿意度的影響進行分析,現(xiàn)做如下匯報。
將62 例本院(2017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肺炎患兒作為研究對象,分析所有患兒病例資料,隨機分為對照組、觀察組均31 例。兩組患兒及家屬的基本資料(見下表)。
兩組患兒及家屬基本資料:
對比2 組基本資料,統(tǒng)計學無意義P >0.05。本次研究所有參與者家屬均知情,并已簽署同意書。
所有患者病情明確后,均給予針對性治療。
1.2.1 對照組用常規(guī)護理如:
用藥指導、病情管理、病房管理、生活質量、飲食指導等。
1.2.2 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增加互動健康教育護理模式:
1.2.2.1 綜合評估
對患兒、病情、家屬進行評估,了解患兒性格、家庭情況,為接下來的互動健康教育奠定良好的基礎。
1.2.2.2 健康教育
專業(yè)的醫(yī)護人員對家屬進行全面化、規(guī)范化的小兒肺炎相關知識講解,讓其明白發(fā)病機制、治療優(yōu)點,讓家屬明白治療的重要性;對患兒采取講故事、看圖書、多媒體等形式介紹疾病。
1.2.2.3 互動交流
組織家屬、護理人員交流會,在交流中,鼓勵家屬與家屬、家屬與護理人員交流,了解家屬感受,解答其疑問,指導并教會家屬掌握并發(fā)癥預防措施,定期給予運動指導,促使患兒身體盡快放松。
1.2.2.4 飲食教育:小兒肺炎會影響其腸道功能,出現(xiàn)食欲不振,同時伴有腹瀉,故在飲食方面,由營養(yǎng)師指導患兒飲食結構,要求家屬為患兒提供營養(yǎng)食物,增強營養(yǎng),提高機體抵抗力[3]。
1.2.2.5 心理護理
患兒會因環(huán)境、病情引起不良心理,護理人員應耐心接待患兒,多與其交流,用溫柔的語言溝通,為其播放音樂,使其心情保持放松,提高治療與指導配合度。
對比臨床癥狀消失時間、護理滿意度。
癥狀:發(fā)熱、肺部啰音、憋喘。
護理滿意度用本院自制表評價,總分100 分,分數(shù)越高家屬護理滿意度越高。
發(fā)熱、肺部啰音、憋喘等癥狀消失時間、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較短,差異具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護理滿意度評分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較高,差異具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臨床癥狀消失時間、護理滿意度比較(±s);n=31
表1:臨床癥狀消失時間、護理滿意度比較(±s);n=31
*與對照組比較,P<0.05
組別 發(fā)熱(d) 肺部啰音(d) 憋喘(d) 護理滿意度(分)觀察組 4.2±0.6 5.2±1.2 3.1±1.1 95.7±2.1*對照組 5.9±1.3 6.7±1.8 5.2±0.7 84.9±3.5 t 6.611 3.891 8.968 14.732 P<0.05<0.05<0.05<0.05
小兒肺炎較常見,在治療中,由于小兒年齡尚小,機體免疫功能、器官功能發(fā)育不成熟,肺部受感染后病情會變化較快,易出現(xiàn)心力衰竭、呼吸衰竭等并發(fā)癥,對小兒生命安全造成威脅。對于小兒肺炎,臨床除了采取有效的治療措施外,還需要實施有效的護理干預,以此來提高治療效果。
互動健康教育護理模式是中護患關系平等基礎上創(chuàng)新出現(xiàn)的一種雙向護理方法,將其用于小兒肺炎護理中,提高患兒、家長自護能力,針對家屬、患兒進行評估,實施針對性健康指導,在互動交流下,進行心理疏導、飲食指導等,為患兒提供全面、專業(yè)的護理服務,讓患者及家屬感受到關心與關愛,改善不良心理的同時提高治療與護理配合度,有效提高治療效果,縮短臨床癥狀改善時間,同時還可提高家屬信任感,進一步提高護理滿意度[4]。
綜上所述,互動健康教育護理模式用于小兒肺炎護理中,對提高臨床效果及護理滿意度有重要作用,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