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蘇云
(新鄭市人民醫(yī)院,河南 新鄭 451100)
銀屑病即牛皮癬,是皮膚科常見的一種慢性炎癥性疾病,具有較高的發(fā)病率,且該病病程較長,復發(fā)率較高,其癥狀以鱗屑、紅斑為主,常見于頭皮及四肢,可全身發(fā)病[1]。目前,臨床上對于該病的發(fā)生機制尚未有明確表述,而中醫(yī)認為該病的發(fā)生主要是因熱毒郁久不解、營血虧損、肌膚失養(yǎng)、化燥生風所造成,且認為血熱是導致該病發(fā)生的主要因素[2]。本研究探討銀屑病血熱證以清熱涼血解毒湯治療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5月到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銀屑病血熱證患者152例,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成兩組,各76例。對照組男43例,女33例;年齡17~61(39.26±4.79)歲;病程 2 個月~16(8.54±2.35)年。觀察組男 42 例,女 34 例;年齡 18~62(40.05±4.53)歲;病程 1 個月~17(9.03±2.16)年。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
1.2 入選標準 納入標準:①西醫(yī)診斷符合《臨床皮膚病學》中銀屑病相關診斷標準[3],且伴有不同程度的紅斑、白色鱗屑等癥狀。②中醫(yī)診斷符合《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中白疕血熱證的診斷標準[4]。主癥為皮疹頻繁出現,呈點滴或錢幣狀,顏色鮮紅,表面覆有鱗屑,可剝離,刮之可有點狀出血現象;次癥為皮膚瘙癢,咽喉疼痛、口干,情緒易怒,小便黃赤,便秘,舌苔薄黃、質紅,脈弦滑或數。滿足主癥與2項次癥者可判定為銀屑病血熱證。③均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肝腎功能不全者;②免疫、神經系統功能障礙者;③近期服用維A酸制劑等藥物治療者;④對研究所用藥物過敏者。
1.3 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治療,即口服消銀片(黑龍江福和制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Z10910020,規(guī)格:每片 0.32 g),5 片/次,每天 3 次。觀察組予以我院自擬清熱涼血解毒湯治療,藥物組成:生槐花、水牛角(先煎)、土茯苓、生牡蠣(先煎)各30 g,白花蛇舌草、紫草、雞血藤各15 g,赤芍、鬼箭羽、生地黃、蜂房、丹參、黃芩各10 g。瘙癢程度嚴重者加地膚子、白鮮皮各15 g,烏梢蛇10 g;鱗屑層較厚、皮損深紅者加莪術、三棱各10 g;咽喉腫痛者加金銀花12 g、板藍根15 g;失眠者加酸棗仁20 g、夜交藤15 g。中藥以水煎服,每天1劑,分2次服。兩組治療時間均為2個月。
1.4 評價指標 ①療效。將紅斑、鱗屑、浸潤程度按照0分(無)、1分(輕度)、2分(中度)、3分(重度)評分,若皮損面積與體表面積比值為1∶100,計0.1分,2∶100為0.2分,最高2分。銀屑病面積與嚴重程度指數(PASI)=0.1×頭部面積分值×頭部嚴重度分值+0.2×上肢面積分值×上肢嚴重度分值+0.3×軀干面積分值×軀干嚴重度分值+0.4×下肢面積分值×下肢嚴重度分值。記錄患者治療前1 d、治療2個月后PASI評分,評價療效。療效指數≥90%為痊愈,療效指數在60%~89%為顯效,療效指數在20%~59%為有效,療效指數<20%或病情加重者為無效。療效指數=(治療前分值-治療后分值)/治療前分值×100%[5]。②炎癥因子:治療前1 d、治療2個月后取患者5 ml空腹外周靜脈血,離心取血清,采用ELISA法測定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7(IL-17)、白介素-23(IL-23)含量。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4.0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療效比較 觀察組總有效率為86.84%,對照組為73.68%,兩組療效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 1。
2.2 兩組炎癥因子水平比較 觀察組治療后TNF-α、IL-17、IL-23水平較對照組低,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兩組療效比較 (例,%)
表2 兩組治療前后炎癥因子水平比較 (ng/L,±s)
表2 兩組治療前后炎癥因子水平比較 (ng/L,±s)
組 別 n TNF-α IL-17 IL-23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 76 30.67±7.25 12.84±3.52 5.95±0.96 4.23±0.41 1209.45±376.58 874.21±115.42對照組 76 31.03±6.89 20.48±3.41 5.97±0.85 4.85±0.36 1215.06±382.47 932.14±136.85 t 0.314 13.590 0.136 9.906 0.091 2.821 P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Th17是T細胞亞群的一種,可特異性分泌IL-17、IL-23等細胞因子,當Th17細胞被細胞異?;罨?,可分泌大量的細胞因子,刺激角質形成細胞,促使其大量增生,致使表皮增厚、膜層向真皮生長,進而加重病情。TNF-α是一種促炎癥性細胞因子,其對免疫反應的信號網絡具有一定的調節(jié)作用;此外,TNF-α可對趨化因子及黏附因子進行強有力的誘導,幫助炎癥因子穿透血管壁,進而將中性粒細胞及血管內皮細胞進行活化,加重機體的炎癥反應,同時將與銀屑病發(fā)病關系較為密切的血管內皮生長因子進行誘導和分化,導致病情加重,因此及時抑制TNF-α的活性,可有效控制銀屑病的免疫反應,利于加快患者康復進程[6]。
銀屑病從中醫(yī)角度可將其分成血熱型、血燥型、血瘀型三種類型[7],而對于銀屑病血熱證患者而言,其發(fā)病多由內蘊熱,復感外邪,或過食肥甘厚膩發(fā)物,或肝氣亢盛,心火內生,內外邪共同作用于機體,阻于血分,血熱生風所致,其治療以清熱涼血、解毒潤燥為原則。清熱涼血解毒湯中的水牛角具有涼血、清熱解毒之功效,其與生槐花配伍,為本方中的君藥;土茯苓、白花蛇舌草可解毒、清熱,其與黃芩、紫草、蜂房合用,可有效改善肌膚干燥情況,為臣藥;生地黃具有生津養(yǎng)陰之效,其與生牡蠣共用,可預防攻伐太過而傷陰,且可約束銀屑病患者陽盛體質。銀屑病患者最先發(fā)生變化的是血管,且可出現較為明顯的微循環(huán)及血液流變學變化,給予患者改善微循環(huán)及血液流變學藥物可降低機體凝血功能,預防血栓形成,且可利于皮損消退或改善皮損癥狀,優(yōu)化皮膚組織細胞代謝,進而達到治療銀屑病的目的[8],因此本方中加入赤芍、丹參祛瘀、活血,鬼箭羽消腫、破血通經,雞血藤養(yǎng)血活血。諸藥合用,可起到涼血化瘀、清熱解毒之效。現代藥理學研究發(fā)現,清熱解毒類中藥具有抗炎、抗病毒等作用,可有效抑制多種微生物的增殖,且黃芩中含有的黃芩苷,不僅可降低毛細血管的通透性,同時具有抗菌、抗炎的效果。本研究結果顯示,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總有效率較高,血清 TNF-α、IL-17、IL-23水平較低,表明對銀屑病血熱證患者施以清熱涼血解毒湯治療,可有效提高治療效果,抑制炎癥因子釋放,減輕機體的炎癥反應,利于預后。雷鳴等[9]觀察采用清熱涼血解毒法對血熱型尋常型銀屑病治療的效果,雖采用的中藥成分與本研究處方不同,但其作用相同,結果顯示,清熱涼血解毒法治療效果顯著,與本研究結果相同。
綜上所述,清熱涼血解毒湯應用于銀屑病血熱證,可有效提高治療效果,降低炎癥因子水平,促進患者康復,可進一步開展臨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