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水火
[摘? ?要]七年級道德與法治課以“成長”“友誼”“師長情誼”“生命”“青春”“情緒情感”“集體”“法治”等為主題,基于學生的成長經驗,通過對話、合作、探究、體驗的方式,呈現(xiàn)了青少年學生健康成長所需的知識,具有文體性與生活性的統(tǒng)一。新時代背景下,在七年級道德與法治課堂中,構建聯(lián)系教材、聯(lián)系生命、聯(lián)系生活、聯(lián)系社會的學科活動模式(簡稱為“四聯(lián)”模式),有助于學生健康生活素養(yǎng)的培育。
[關鍵詞]道德與法治;“四聯(lián)”模式;健康生活素養(yǎng)
[中圖分類號]? ? G633.2? ? ? ? [文獻標識碼]? ? A? ? ? ? [文章編號]? ? 1674-6058(2019)10-0055-02
教材是重要的課程資源之一,而生命教育是七年級道德與法治課的重要內容。要培育學生的健康生活素養(yǎng),教材是重要的載體,但不是唯一的資源。健康生活是中國學生六大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之一,也是道德與法治課要培育的重要素養(yǎng)。健康生活素養(yǎng)的培育,首先要以教材為載體,聯(lián)系教材,用好教材,讓學生明確健康生活的基本常識。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是開展生命教育的重要平臺,因此課堂教學要符合時代潮流,要接地氣,開展生活化教學,為健康生活教育提供最充足的底氣。學生的健康成長離不開社會,和諧社會是學生健康生活的大環(huán)境。要培育學生的健康生活素養(yǎng),少不了社會這個重要的環(huán)境。
一、聯(lián)系教材,學會導學
教材是眾多權威專家所編寫的規(guī)范化成果,是課程標準的具體化,是最好的課程資源之一,也是實施教學的重要藍本。要培育七年級學生的健康生活素養(yǎng),就要重視教材這一重要資源。如七年級上冊道德與法治第四單元《生命的思考》,教材編寫旨在讓學生認知生命的特點,樹立敬畏生命、守護生命、珍愛生命的人生態(tài)度,追求生命的意義和價值。再如七年級下冊道德與法治第一單元《青春的時光》與第二單元《做情緒情感的主人》等,教材編寫旨在培養(yǎng)學生健全的人格特質,使學生學會自我管理,形成健康生活素養(yǎng)。教師要培育學生的健康生活素養(yǎng),必須要用好教材中現(xiàn)有的資源,實現(xiàn)教學資源價值的最大化。
課堂活動是教、學、習三者的有機統(tǒng)一體,其中學生的學是主體,教是為了促進學生的學,學生的習也是為了鞏固與檢測學的效果。教材具有普遍性特征,而每個學生都是生動而具體的個體,他們對于教材的理解離不開已有的知識與經驗,帶有明顯的個性特征。因此,教師在全面解讀和整體把握教材之后,應以“人本、生本、學本”為原則,設計課前導學案,指導學生自主學習,以讓學生能更好地進入課堂活動中深度學習。
二、聯(lián)系生命,價值滲透
生命教育是健康生活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根本問題,一個人如果連生命都不重視,健康生活就無從談起。在七年級道德與法治課中培育學生的健康生活素養(yǎng),就要將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提升到精神層面的高度,然后滲透于整個學科活動,追求一種無縫隙的精神生命教育,讓學生在長期的課堂氛圍中,潛移默化地得到熏陶,從精神層面深刻感受生命的無價。如七年級道德與法治課“成長的不僅僅是身體”這一框題,就可以作為培育學生健康生活素養(yǎng)的重要教學資源。教材中“發(fā)展獨立思維”“培養(yǎng)批判精神”“開發(fā)創(chuàng)造潛力”三個小目知識,都是關于生命生成的深度認知,教師可以根據(jù)教學目標引導學生對日常生活中的小細節(jié)、小創(chuàng)造(小作為)進行思考,進而升華到精神層面。讓學生認識到健康生活的更高層面,以期獲得精神上的價值觀滲透與融合。
三、聯(lián)系生活,行為導引
“生活即教育”,生活是教育的大課堂,學生健康生活素養(yǎng)的培育,離不開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果離開了生活,教育就是空中樓閣,就如同無本之木、無源之水,失去了本真和本源。
生活中處處與健康有關,如長時間的坐姿、不合理的飲食結構、不良的生活習慣等都會對身心健康產生影響,都可以作為健康生活素養(yǎng)培育的切入點。校園生活中的健康教育,要求貼近學生,如學校開展的“禁毒活動”“運動會”“防震演練”等,還有學校依據(jù)上級要求開展的各類安全教育活動。
七年級教材所涉及的內容,包括心理健康(七年級下冊“成長的不僅僅是身體”“青春的心弦”“做情緒的主人”等)、生理健康(七年級上冊“悄悄變化的我”等)、和諧人際關系(七年級下冊“在集體中成長”等)都需要立足于生活。讓學生在現(xiàn)實生活中去感知健康生活素養(yǎng),培育健康生活素養(yǎng),做身心健康、適應新時代發(fā)展的合格公民。
四、聯(lián)系社會,格局拓展
人具有社會性,生命教育必須聯(lián)系社會。健康生活的人應該擁有健康的身體、健康的心理、良好的人際關系和積極進取的心態(tài)。學生擁有良好的人際關系,從小社會的角度來講,就是要注重師生間、生生間的和諧關系,處理好和家人間的關系;從大社會的角度來講,就是要遵守道德、法律等行為規(guī)范,尊重他人、尊重社會、尊重自然,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健康生活素養(yǎng)的培育,要有整體觀、格局觀、社會觀,通過典型的社會范例(包括正反兩方面的事例)引導學生去感悟社會生活中的健康生活素養(yǎng)。如教學七年級道德與法治“敬畏生命”這一框題時,可以引用以下反面事例開展生命教育:陜西米脂“4·27”惡性傷害學生案件、重慶巴南幼兒園持刀傷人案件和近期本地學校發(fā)生的安全事故。讓學生從社會現(xiàn)實中認識到,不敬畏生命的可怕之處,從而深刻了解生命至上的道理?,F(xiàn)實事例最具說服力,因為事實勝過雄辯。
課堂,“課”是學業(yè)之所在,“堂”是學習之所。小課堂,大社會,教師要打破小圈圈,注意格局拓展。在課堂活動當中,教師要引導學生盡量聯(lián)系現(xiàn)實生活,聯(lián)系身邊的人與事,也就是將課堂知識與社會事例結合起來,將生命教育融入現(xiàn)實生活。
學生健康生活素養(yǎng)的培育受到各方面的影響,需要各方力量的共同促成。在七年級道德與法治課中,教師只有從多變中尋找不變,探尋教育的規(guī)律,方能找到有效的培育學生健康生活素養(yǎng)的路徑與方法,其中,“四聯(lián)”模式,從假想到實踐,已初見成效,應在接下來的實踐中將其不斷地完善,顯現(xiàn)其更大的價值。
[? ?參? ?考? ?文? ?獻? ?]
[1]? 陶磊.借助思想品德教學幫助學生過積極健康的生活[J].新課程學習(下),2014(1):73.
[2]? 王傳旭.培養(yǎng)健康人格? ? 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J].教育研究,2003(4):86-89.
[3]? 黃光雄,蔡清田.核心素養(yǎng)[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7.
[4]? 葉瀾.教育研究方法論初探[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4.
(責任編輯 袁? ?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