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軍
莫言曾說:“講故事是人類的天性?!弊鳛橐幻處?,在課堂上講述一些深入淺出、生動活潑的故事,會起到潤物無聲、事半功倍的作用。
講學生的故事——接地氣。我組織了一次主題為“責任 擔當 感恩”的課外拓展訓練營活動?;顒又悬S隊的表現(xiàn)特別搶眼,這個小隊有12名同學,起初都不愿意擔任組長,一個叫胡雯慧的同學,平時在班上悶聲不響,卻在關鍵時刻主動請纓,勇挑重任。在隨后各個環(huán)節(jié)的比賽中,她精心部署,表現(xiàn)出色,最后小隊成績在全班勇奪第一。隨后的班會課上,我在總結此次活動時說:“老師給大家講一個故事:咱班有位同學,爸爸在外地工作,媽媽帶著她和弟弟一起生活。由于弟弟年幼,媽媽把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都用在了照顧弟弟上,對于她的學習管得較少,但是在平時做家務和管理自己的物品方面,卻放手讓她自己嘗試,她學會了洗衣服、做飯、整理房間,甚至買菜等,養(yǎng)成了很強的自主性和組織協(xié)調能力,在這次拓展活動中還主動擔任了黃隊的小隊長……”
故事還未講完,同學們就不約而同地將贊許的目光投向胡雯慧。在這一刻,大家突然對她有了全新的認識,也開始反思自己的表現(xiàn)。很顯然,這樣一個小故事,比單純的說教,學生聽起來更能夠欣然接受。
講老師的故事——親切真實。進入冬季,天氣漸冷,課間做操或放學站路隊的時候,不少同學下意識地把雙手插在衣兜里。課堂上寫作業(yè),因為怕冷,很多同學只用一只手寫字,另一只手則不自覺地伸進了口袋。單手寫字當然不夠工整。我雖然反復強調,但一些學生埋怨教室里空調制暖效果差,還有的說室外氣溫太低,甚至有家長在群里呼吁暫時取消課間操。
學生和家長表現(xiàn)出來的這種情緒引發(fā)了我的思考。僅僅教育他們要戰(zhàn)勝困難顯然是徒勞的。在一節(jié)自習課上,我以聊天的形式,給他們講起自己的求學經(jīng)歷:農村的孩子上小學高年級和初中的時候,基本上都是在校寄宿,差不多一個星期才能回一次家。每到冬天就特別煎熬,教室里沒有空調和暖氣,窗戶玻璃還是破損的,坐在窗邊的我只好用一些草稿紙把縫隙塞住。每當上晚自習,整個人就像坐在冰窖里,兩手凍得又紅又腫,連筆桿都有些捏不穩(wěn),但仍然堅持把字寫得整整齊齊,一絲不茍。
學生聽了我的故事,都沉默不語。在鮮明的對比中,他們意識到自己其實幸運多了,內心受到深深地觸動。在排隊的時候主動把雙手拿出來,做操的時候也不再把手縮進袖口里了,課堂上再沒有單手寫字的現(xiàn)象了。在學生的眼里,老師的人生閱歷,對他們來說都是親切而真實的,值得學習和效仿。
講榜樣的故事——示范引領。學生對于自己所崇拜或敬仰的人物故事,都是心懷虔誠的心態(tài)去傾聽的,也能夠從中受到感染。因此,我平時經(jīng)常給他們講一些名人和偉人的故事,使他們受到思想的熏陶,精神的洗禮。
張老師的女兒在英國的一所名校留學,是個不折不扣的“學霸”。她在家準備畢業(yè)論文時,我就把她邀請來給同學們講講自己的成長故事。她還制作了精美的PPT同步播放,并聲情并茂地講述了自己從小學到中學、大學等各個階段求學過程中學習方法以及思想變化等,講得繪聲繪色,學生聽得津津有味,激情澎湃,身邊的榜樣力量給學生帶來了極大地觸動。
做一個會講故事的老師,需要創(chuàng)設情境,捕捉教育的契機。將枯燥乏味的道理融入一個個短小精悍的故事之中,定會起到春風化雨,浸潤心田的育人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