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迪 張莉娟 樊蕾 謝碧珍 王麗平
【摘 要】目的:探討血液透析加強個體化心理護理的價值。方法:抽取2017年10月-2018年10月來院行血透患者72例,隨機均分后分別予以常規(guī)護理(常規(guī)組)及加強個體化心理護理(個體組),均為36例,對比兩組護理效果。結果:個體組患者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及護理后心理評分均顯著低于常規(guī)組,P<0.05。結論:個體化心理護理利于血透患者的心理健康、還可降低并發(fā)癥風險。
【關鍵詞】個體化護理;心理護理;血液透析
【中圖分類號】 R181.3+2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2-3783(2019)04-03-163-01
血液透析是各類腎功能衰竭患者的常用治療方法,通過血液置換達到腎臟替代治療的效果[1],因其療效顯著已在臨床上得到普遍應用。但在血透過程中,由于血液透析的維持時間長、腎衰竭患者的臨床癥狀又較為明顯,患者往往容易由于長時間遭受病痛而導致在血液透析過程中配合度低、突然發(fā)怒焦躁等情況,不利于血液透析的順利進行,也不利于患者的病情控制。因此,加強對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護理尤為重要。為此,本次研究對個體化心理護理應用于血液透析患者中的臨床效果進行了探討,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抽取2017年10月-2018年10月來院行血透患者72例,隨機均分后分別予以常規(guī)護理(常規(guī)組)及加強個體化心理護理(個體組)。兩組均為36例。常規(guī)組中男性21例,女性15例,年齡27-65歲,平均年齡(47.39±3.10)歲,平均病程(12.39±3.29)月;個體組中男性22例,女性14例,年齡29-67歲,平均年齡(48.15±3.06)歲,平均病程(11.89±2.94)月。兩組患者基本資料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
1.2 護理方法
1.2.1 常規(guī)組
患者均在血透過程中動態(tài)監(jiān)測病情、遵醫(yī)囑予以治療、血透結束后予以健康指導等常規(guī)護理。
1.2.2 個體組
在常規(guī)護理基礎上加強心理護理,包括:(1)由于接受血液透析的患者大多數長時間受到病痛折磨,導致患者的身心健康情況均受到嚴重影響,出現(xiàn)消極治療、不配合的情況極為常見,若長期處于這種情況則會對患者的疾病康復、心理健康等多方面產生不利影響,因此在臨床工作中要求護理人員充分理解患者的煩躁情緒,運用相關心理護理理論并充分考慮到患者認知水平,通過交流談心及病例列舉等,幫助患者擺脫不良情緒,確保血透過程及護理工作的順利進行;(2)重視家屬鼓勵支持對患者病情康復的重要性,囑家屬與患者多交流溝通、通過積極正面的話語鼓勵患者,同時在交談過程中有意識地引導患者說出不良情緒的來源,從而幫助患者能接受到更好的護理;(3)良好的護理環(huán)境對于血透患者的病情康復極為有利,護理人員可以在血透過程中通過播放輕音樂、擺放綠植等途徑緩解情緒、減輕壓力,或者通過溝通了解患者喜歡的音樂類型,并不定期更換音樂類型,幫助更好改善情緒。
1.3 觀察指標
采用SAS量表(分數越高表示越焦慮)對兩組心理評分予以評估,同時觀察兩組干預期間并發(fā)癥發(fā)生率。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14.0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平均數±標準差表示;計數資料以率表示;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卡方檢驗,P<0.05為有統(tǒng)計學差異。
2 結果
2.1 兩組干預前后SAS評分對比
分析表1可知,與常規(guī)組患者的并發(fā)癥率相比,個體化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相對更低,護理優(yōu)勢明顯,組間差異經分析后證實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 護理前對比兩組心理評分,發(fā)現(xiàn)常規(guī)組及個體組的SAS評分依次為(53.29±3.12)分、(53.87±3.08)分,對比無差異(t=0.76,P>0.05);經護理后,個體組的SAS評分為(23.49±4.10)分,顯著低于常規(guī)組的(37.52±4.36)分,個體組的護理優(yōu)勢明顯,P<0.05,更利于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改善。
3 討論
已經有大量臨床研究證實,對血液透析患者加強多方面的有效護理,對于維持性血透患者的身體指標正常維持有重要作用[2]。但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多數護士對患者的基礎護理步驟及要點重視且熟悉,但對患者的心理健康關注不夠。血液透析屬于有創(chuàng)性治療方法,加上腎衰竭疾病本身所帶來的病痛,接受血液透析的患者往往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因此,在臨床護理中加強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護理對于患者的病情控制很有必要。本次研究通過隨機對比分析后發(fā)現(xiàn),護理前常規(guī)組及個體組的SAS評分相差不明顯、對比無差異(P>0.05),經護理后兩組的SAS評分均有明顯改善且護理后個體組的SAS評分顯著低于常規(guī)組水平;同時還發(fā)現(xiàn)接受護理后,個體化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與常規(guī)組相比下降明顯,P<0.05。研究結果再次說明個體化心理護理對于血液透析患者心理狀態(tài)的有利改善,且還對并發(fā)癥風險的控制有所作用,效果顯著。
結合前人的臨床經驗及筆者自身的工作體會,認為在對血液透析患者予以個體化心理護理時需注意以下幾個問題:第一,雖說腎衰竭疾病近年來表現(xiàn)出一定的年輕化趨勢,但在我院收治的血液透析患者仍以中老年人群居多,此類患者由于自身年齡的特殊性、子女忙于工作缺乏陪伴等原因,出現(xiàn)心理問題的風險更高,因此在面對中老年血液透析患者時,應充分考慮到患者的個體特征,根據實際情況延長心理護理的時間,以便能更好確保臨床護理工作的安全性。第二,心理護理雖說已形成一定的方法論,但護理人員需始終明確患者的個體化差異,根據患者自身情況的不同評估其心理問題的嚴重性[3],并采取針對性的、差異化的心理護理措施,如此才能真正幫助提高護理效果、促進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健康。
綜上所述,對接受血液透析患者予以臨床護理時,除了常規(guī)護理外還應加強個體化的心理護理,以便于更好幫助改善患者心理、提高依從性,同時也對降低血液透析的并發(fā)癥風險大有裨益,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袁文軍,阮敏.個體化心理護理在血液透析護理中的臨床應用效果研究[J].基層醫(yī)學論壇,2018,22(33):4705-4706.
[2]張雪芹,潘揚,楊開秀, 等.個體化心理護理干預對終末期腎衰竭血液透析患者心理狀態(tài)的影響[J].醫(yī)藥前沿,2018,8(29):252-253.
[3]姚春晴.個體化心理護理應用于血液透析護理的效果分析[J].醫(yī)藥前沿,2017,7(19):299-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