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維維,林 欣,史博文,溫運(yùn)啟,李兆杰,姜曉明,黃文燦,薛長湖
(中國海洋大學(xué) 食品學(xué)院,山東 青島 266003)
巖藻黃素是一種主要的海洋類胡蘿卜素,在一些大型和微型藻類中大量存在,占自然界類胡蘿卜素估計總產(chǎn)量的10%以上。在微藻中尋找天然巖藻黃素來源時發(fā)現(xiàn),三角褐指藻含有的巖藻黃素為主要類胡蘿卜素[1]。巖藻黃素及其代謝產(chǎn)物已被證明具有多種益處[2],包括抗氧化、抗炎、抗癌和抗肥胖效果[3-4]。Maeda等[5]證明,在小鼠和大鼠的飲食中添加巖藻黃素導(dǎo)致其腹部白色脂肪組織減少。因此,巖藻黃素值得進(jìn)一步研究。
目前從微藻中提藻油的方法主要使用有機(jī)溶劑提取,經(jīng)過旋轉(zhuǎn)蒸發(fā)得到藻油[6-7],如果要投入工廠化生產(chǎn),旋轉(zhuǎn)蒸發(fā)耗能巨大。本文采用可切換溶劑,用CO2和水,節(jié)能高效地提取藻油??汕袚Q溶劑是可以轉(zhuǎn)換親水親油特性的一種特殊液體,在通入或者去除CO2的情況下可逆地從一種形式切換到另一種形式[8],包括可轉(zhuǎn)換親水性溶劑(SHS)和可轉(zhuǎn)換極性溶劑(SPS)[9],其不揮發(fā)且不易燃,從而避免溶劑回收過程中的揮發(fā)或蒸餾。作為提取溶劑,SHS比SPS以及常規(guī)提取溶劑更具吸引力,因為SHS更適合提取含水量較多的物料。如果SPS提取含水量較高的物料則會形成一種碳酸氫鹽[10]。除此之外,SHS價格更低,更穩(wěn)定。SHS與水的混溶性是完全可逆的,因為在輕輕地除去(即用低熱量,用惰性氣體鼓泡)之后,SHS會返回到原來的疏水狀態(tài)。Huang等[11]提出用可切換溶劑N,N-二甲基環(huán)己胺(DMCHA)從雨生紅球藻中提取蝦青素。
本文探討可切換親水溶劑DMCHA提取三角褐指藻藻油的可行性,探究三角褐指藻干粉以及80%水分含量的三角褐指藻藻泥的藻油得率隨著時間以及料液比的變化,用掃描電鏡觀察三角褐指藻干粉提油前后的表面結(jié)構(gòu)變化,并分析比較了氯仿甲醇法、乙醇法、DMCHA法提取的藻油巖藻黃素含量,最后通過分析藻油中溶劑殘留判斷分離效果。
三角褐指藻藻泥,青島能源所提供。藻泥儲存在-20℃,藻泥凍干后得到的干粉儲存在干燥器皿內(nèi)。
乙腈(色譜純),德國Merck公司;甲基叔丁基醚(色譜純),美國Muskegon公司;鹽酸、N,N-二甲基環(huán)己胺(DMCHA)、對苯二甲酸二甲酯、二氯甲烷、氯仿、無水乙醇、D-14己烷,均為分析純。
磁力攪拌器;循環(huán)水式真空泵;TGL-20K離心機(jī);1100型HPLC儀(配有二極管陣列檢測器),美國Agilent公司;Lab-1A-50E冷凍干燥機(jī);UV-2550紫外分光光度計,日本島津公司;Hitachi S-4800掃描電子顯微鏡,日本Hitachi;MMV-1000W型振搖器;核磁日本精密電子天平;RE52CS型旋轉(zhuǎn)蒸發(fā)儀;布魯克600 MHz核磁共振譜儀。
1.2.1 三角褐指藻藻油提取
分別稱量三角褐指藻藻泥和干粉1 g加入一定量的DMCHA。將微藻-DMCHA混合物在室溫下磁力攪拌一段時間。然后,以7 000 r/min離心5 min。上清液加入相當(dāng)于DMCHA兩倍體積的H2O,并使用氣體分散管對混合物進(jìn)行CO2鼓泡15 min。在藻油層漂浮到溶液頂部之后,收集藻油入玻璃瓶中,放入-20℃的冰箱中儲存。
1.2.2 巖藻黃素含量測定
1.2.2.1 提取
氯仿甲醇法:取三角褐指藻干粉1 g,加入20 mL 氯仿甲醇(體積比2∶1)混合溶劑,室溫磁力攪拌器提取1 h后抽濾,濾液加入與甲醇等體積的水,靜置分層后取氯仿層旋蒸得到藻油,溶于乙腈中并用0.22 μm的濾膜過濾于液相小瓶中待檢測。
乙醇法:取三角褐指藻干粉1 g,加入20 mL無水乙醇,室溫磁力攪拌器提取3 h后抽濾,濾液旋蒸得到藻油,溶于乙腈中并用0.22 μm的濾膜過濾于液相小瓶中待檢測。
DMCHA法:取三角褐指藻干粉1 g,加入20 mL DMCHA,室溫磁力攪拌器提取3 h后加水通CO2后得到藻油,溶于乙腈中并用0.22 μm的濾膜過濾于液相小瓶中待檢測。
1.2.2.2 液相色譜分析
使用裝備有紫外檢測器(日本京都島津的SPD-20A)和Eclipse XDB-C18柱(4.6 mm×250 mm,5 μm)的HPLC測定巖藻黃素含量。流動相為80%的乙腈(A)和20%甲基叔丁基醚(B);流速0.8 mL/min;洗脫程序為0~8 min 100%A,8~16 min 90%A,16~22 min 100%A;柱溫25℃;進(jìn)樣量30 μL;檢測波長450 nm。
1.2.3 藻粉提油前后表面結(jié)構(gòu)變化
使用掃描電子顯微鏡在20 kV的加速電壓下表征三角褐指藻干粉提油前后的形態(tài)[12]。
1.2.4 藻油中DMCHA殘留量分析
選擇三角褐指藻干粉為原料,在室溫下,測定三角褐指藻干粉在不同料液比、不同提取時間條件下的藻油得率。結(jié)果見圖1。
由圖1可知,隨著料液比由1∶5增加到1∶25,藻油得率不斷上升,增長趨勢逐漸降低,到1∶15之后藻油得率緩慢增長,到1∶20之后幾乎無增長。根據(jù)傳質(zhì)平衡的原理,在一定范圍內(nèi),提取溶劑越多,溶解于其中的油越多,得率越高[14]。隨著提取時間延長,藻油得率也逐漸增加,到12 h以后趨于穩(wěn)定。隨著提取時間的延長,藻粉與提取溶劑中的油濃度差不斷縮小,一定時間后,二者中的油濃度基本相同,此時擴(kuò)散基本達(dá)到平衡[15]。最終干粉藻油得率在料液比1∶25、提取時間24 h條件下達(dá)到21.29%。
圖1 三角褐指藻干粉藻油得率隨料液比、提取時間的變化
選擇三角褐指藻藻泥為原料,在室溫下,測定三角褐指藻藻泥在不同料液比、不同提取時間條件下的藻油得率。結(jié)果見圖2。
圖2 三角褐指藻藻泥藻油得率隨料液比、
由圖2可知,三角褐指藻藻泥的藻油得率明顯比干粉藻油得率低,隨著料液比由1∶5增加到1∶25,藻油得率先快速上升,到1∶20之后藻油得率趨于穩(wěn)定。隨著提取時間延長,藻油得率也逐漸增加,到12 h后趨于穩(wěn)定,與三角褐指藻干粉提取藻油的趨勢一致。最終三角褐指藻藻泥的藻油得率在料液比1∶25、提取時間24 h條件下達(dá)到13.29%。
2.3.1 巖藻黃素的全波長掃描(見圖3)
由圖3可知,三角褐指藻DMCHA提取液顯示出巖藻黃素的特征吸收峰,最大的吸收峰在449 nm,可以確定提取液中主要成分為巖藻黃素。此外,在667 nm波長處有一個小的吸收峰,查閱文獻(xiàn)[16-17]可知,此處為葉綠素的特征峰,說明提取液中含有一定量的葉綠素。
圖3 巖藻黃素提取液全波長掃描
2.3.2 不同提取方法的巖藻黃素含量比較(見表1)
表1 氯仿甲醇法、DMCHA法、乙醇法提取藻油巖藻黃素含量比較 mg/g
由表1可以看出,DMCHA法提取的藻油巖藻黃素總含量為9.17 mg/g,與氯仿甲醇法總含量相差不大,證明其能較好地提取出巖藻黃素。相同提取條件下乙醇法提取的巖藻黃素總含量最高,與之前的研究相符[1]??赡苁菐r藻黃素溶出速率比較高,且乙醇對巖藻黃素的溶解度高。與氯仿甲醇法和乙醇法相比,DMCHA法提取的巖藻黃素異構(gòu)體I含量最低,值得進(jìn)一步探究其原因及改進(jìn)措施來提高DMCHA對巖藻黃素的提取率。
A
B
由圖4A可知,提油前,三角褐指藻干粉具有規(guī)則的表面并且被油性物質(zhì)覆蓋而沒有明顯的破壞。提油后(圖4B),三角褐指藻干粉更加分散,且表面出現(xiàn)許多空隙,證明DMCHA破壞了三角褐指藻整體結(jié)構(gòu)的完整性,從而增加了藻油的溶出。
由圖5可知,在藻油層中存在19.861 mg DMCHA,相當(dāng)于DMCHA添加量(10 mL)的0.231%。證明所提取的藻油溶劑殘留很低,分離效果很好。另外水層胺恢復(fù)成油溶性DMCHA之后經(jīng)測定,溶劑回收率為93.2%,可以循環(huán)使用。
注:A為對苯二甲酸二甲酯的苯環(huán)上的氫峰,B為對苯二甲酸二甲酯的特征性甲基氫峰,C為DMCHA的特征性甲基氫峰,D為溶劑(D-14己烷)特征峰。
圖5 藻油中DMCHA殘留核磁圖
本文用可切換親水溶劑DMCHA從三角褐指藻干粉以及藻泥中提取藻油,與氯仿甲醇法提取的藻油中巖藻黃素總含量相差不大,低于乙醇法提取的藻油中巖藻黃素總含量。在室溫下,料液比1∶25提取24 h,三角褐指藻干粉藻油得率為21.29%,藻泥藻油得率為13.29%。因此,用干粉作為藻油的提取原料時提取效率更高。DMCHA溶劑的回收率為93.2%,藻油中DMCHA殘留量為DMCHA添加量的0.231%。